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导 购车指导

京东汽车商城套路,京东团购汽车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两大资本体系的互联网烧钱大战,曾经的屠龙少年已成恶龙2.网络商城是什么意思?3.爆出“杀熟事件”,和菜农抢生意,王兴会把美团带向何方?4.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创业好做吗?5.重庆九龙坡奥体中心6.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省钱的方式可以分享?基于我们对大零售、大消费、大社区的关注维度,我们列出了几个关于2022年商业趋势的关键词: 小而美、纵向一体化、品类奇点、盈利、嵌入感、主理人、生活方式提案、农产

1.两大资本体系的互联网烧钱大战,曾经的屠龙少年已成恶龙

2.网络商城是什么意思?

3.爆出“杀熟事件”,和菜农抢生意,王兴会把美团带向何方?

4.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创业好做吗?

5.重庆九龙坡奥体中心

6.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省钱的方式可以分享?

京东汽车商城套路,京东团购汽车

基于我们对大零售、大消费、大社区的关注维度,我们列出了几个关于2022年商业趋势的关键词:

小而美、纵向一体化、品类奇点、盈利、嵌入感、主理人、生活方式提案、农产品品牌化,这也是未来一年我们持续关注这些领域的主要切入点。

城市风貌.png

一个零售和电商、近场和远场、实物和服务、兴趣和搜索等以前泾渭分明的零售形态,正在朝充分交织、高度协同的“大零售格局”演变。

零售的本质是信息、交易和物流。“大零售格局”出现的原因是,互联网依靠流量能力来聚合信息、撮合交易、提升流通效率的潜力已经发挥到极致。接下来,通过技术整合协同不同的零售业态,以深入上下游改造供应链、搭建更坚实的流通体系,就成为要比拼的硬功夫。

阿里、拼多多、京东、美团在产业带、产地仓、物流仓储、农业和硬件技术领域的投资就源自于此。

例如新近动作频繁的美团,正在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积累的流量能力和即时配送能力为根据地,向社区团购(美团优选)、近场电商(美团闪店仓、美团买菜)、远场电商(团好货)进攻,“大零售”会成为美团未来十年的第二发展曲线。

以此观照,美团的老对手不再只是“饿了么”这样的餐饮外卖平台,而是阿里新组建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包括大淘宝、B2C零售、淘菜菜、淘特等),以及同属于俞永福分管的生活服务板块和同城零售。拼多多在布局的网络电商及社区团购,京东在布局的社区团购和同城零售(协同达达),都会成为接下来巨头们会交锋的正面战场。

与业态融合一体两面的趋势是,巨头越来越明确的边界能力和协同意识,比如交易平台和种草平台的合纵连横。抖音立足推荐电商、补齐搜索电商、发力本地生活服务,加上其与每日优鲜的合作,以及快手与美团的战略合作,都属于立足流量能力、联合已有的供应链补齐交付履约能力的典型体现。

需要强调的是,大社区近两年以来强调的所谓“电商闭环”,并不是真正的闭环,而是“一套供应链供全网”的典型体现,例如抖音快速切入电商实物交易、卖**票等本地生活服务,相当于给已经互联网化的供应商们开了个插件接口。

商业模式.png

所以,阿里、京东、拼多多在供应链的长期投入,也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阿里2021年底的组织结构大调整中,国内商业B系和C系的打通,也是为了充分释放其供应链优势。

零售加速融合背后,是一个新的消费格局正在形成。我们关注的大消费格局,是一个包含了从人群需求、供应链、新品牌,到种草平台、交易渠道,以及物流仓储、数字化技术等基础设施的大行业。

这个行业正在呈现出从线上到线下、从流量到货品、从品牌到产业、从中国到海外的几个确定趋势。

销售链.png

过去几年,电商平台推动下的新消费浪潮中,新品牌是主角,VC提供弹药,社区贩卖流量,头部主播扮演加速器,各垂直品类格局初定。

被验证过的品类中,一二名试图捅破品类天花板,三四名寻找新出路。被证伪的品类中,如果一二名销量衰退,三四名也融资不畅。

品类格局初定后,纵向一体化会成为核心趋势。一体化由两个要素驱动,一个是头部品牌通过自建产能、自控渠道往上下游走,另一个是头部企业加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从而实现对产业从供应链到品牌再到交付的全链条协同,最终效果是产业的纵向一体化协同程度会加深。

Rio、蜜雪冰城这类公司的核心壁垒就在于其供应链价值,而非单纯的C端品牌价值。比如,Rio的母公司百润开发的香精香料除了自用,还供应给百事可口、元气森林、农夫山泉和相当一批低度酒品牌,B端收入已经占到其总收入的10%。

这一波新消费浪潮中,跑出来的新品牌的头部效应、平台效应、盈利效应、出海效应,也会成为未来一年更明确的发展趋势。

泡泡玛特、完美日记、元气森林等头部公司已经开始从品牌到平台的探索尝试,频繁的投资和收购行为,上游供应链、研发的持续投入,就是这种体现。

一旦头部公司平台化,其纵向的产业整合、横向的边界拓展,就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产业链主角色,还会成为小而美品牌的最终资本归宿。

依靠国内供应链、渠道尤其是流量运营的溢出效应,头部品牌也注定有机会成为国际品牌,尤其是平台的大手笔加码,包括阿里调大将蒋凡、字节TIKTOK/Fanno齐上阵、腾讯投资Cider等跨境电商,品牌出海能够享受到的渠道溢出效应,已经呼之欲出。

但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品类已经被验证有品牌化的可能性的前提上。

因此,“品类思维”会再度成为我们接下来观察消费行业发展的重要思路,是单品出品牌,还是渠道即认知,哪些品类已经被证伪,哪些品类还在等待爆发奇点。

可以肯定的是,单纯的流量思维不再完全奏效。我们需要再温习一下2019年Adidas全球媒介总监 Simon Peel接受MarketingWeek采访时说过的话:

Adidas在过去这些年过度投资了看起来ROI更高的数字效果广告,而忽视了品牌广告。这导致了的严重后果是:看起来更高效的广告投放,带来了品牌价值的大幅衰落。在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之间,Adidas选择了短期利益,而这最后反噬了长期价值。

全棉时代一高管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去十年电商平台基本就是在消耗品牌效应,因为只是做交易做流量 。

拐点到来之后,内容而不是单纯的流量,对于品牌的介入程度会越来越高,大社区、大平台介入消费产业的路径也在发生变化。

一个体现是,内容和广告正在急速合流:阿里电商新一轮调整中,逛逛和淘宝直播被放在了一级位置,以巨量引擎为核心的字节系,不仅席卷了广告,而且试图通过平台角色,重新定义整个内容行业与广告变现。小红书、B站这类手握高价值人群的社区,也重新将商业化重点放到广告、而非电商上来。

大社区介入消费产业程度加深的另一个直接体现是,“生活方式”会成为人群、平台、品牌参与的,带动品牌复购和用户关系的主轴。

小红书过去一年多次对外强调自己是个“生活方式平台”,并且越来越积极主动地介入到生活方式的造风运动中,借此向品牌证明其在消费领域的关键影响力,典型体现是露营和滑雪。抖音正在尝试将“种草”列为主站一级入口,还推出了一个类似“小红书+得物”的独立电商APP,淘系电商的频道运营策略也在从直通车钻展思路转向生活方式提案化。

落实到具体的品牌和商业体上,其对内容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正是永璞创始人铁皮强调的,一个消费品牌会经历“卖货——生活方式——文化输出”三个阶段,所以一个消费品牌要同时具备“媒体属性、设计属性、广告属性”的原因。

线下商业正在蓬勃发展的主理人生态,也是大消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体两面。当大体量购物中心已经呈现饱和状态后,更加抵进社区的小型商业体和街区,就成为新的增量运营对象,而社区商业不管是在客流量还是品类偏好上,都更适合小而美的主理人店铺,而不是大连锁的效率型商业品牌。这也是源野Regular、TX淮海等商业体过去一年受到关注的原因。

用The Boxx联合创始人黄维的话来说,以前的消费就是吃、喝,但现在的消费需要沉浸式、交互式、社群式,商业空间也需要从空间运营升维到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概括来说就是把内容注入资产,以文化带动消费。

基于我们对大零售、大消费、大社区的关注维度,我们列出了几个关于2022年商业趋势的关键词,这也是未来一年我们持续关注这些领域的主要切入点。

一、品类奇点

过去两年许多的品类红利,是由流量红利+疫情因素叠加产生的。

宝洁等快消大厂出身的产品经理+流量操盘手+代工厂,小红书笔记+头部博主种草+头部直播间背书+信息流无限放量,一个新品牌由此诞生,核心业务模式是线上DTC。

多个新品牌解决同一消费者需求,便形成一个所谓风口的新品类。

这些被看重的消费者需求通常与疫情有关。因为疫情居家需要解决饮食问题,方便速食、冷冻食品、复合调味料、预制菜等领域不断涌入新的创业者;因为健康意识的觉醒与重视,植物基、无糖饮料、功能性食品等开始向大众消费加速渗透;因为长期佩戴口罩,美瞳、眼影、功能性护肤等在化妆品销售中经历高速增长。

品类奇点.png

同样也受益于国内最全的产业链结构、充分的产业链能力、以及疫情中工厂稳定订单的减少,也使得众多包含优质头部在内的代工厂愿意向新品牌开放OEM及ODM能力,甚至出现了一批由B端转C端的厂牌变品牌,与新品牌同在流量场中竞技。

但问题在于,由流量+疫情,在两个前提条件削弱乃至减退之后,来自VC的弹药提供也愈发谨慎,带来一系列连锁效应,品类红利能够维持的时间长短与稳定程度,与该品类的商业模式是否契合线上DTC这一业务模式的相关性愈发凸显。

这种相关性的起源首先在于C端市场对品类的接受程度,对于那些难以占据大众心智的品类,其产能及目标客群或将从toC重新回归toB;其次在于对C端消费者的渠道触达效率,无论是B2C还是S2B2C,无论是进入传统的线下经销渠道还是另起炉灶自建渠道,效率的优劣决定流通的走向。

最后,不同品类间的柔性挤压始终存在,性价比和便捷度、供应链的效率和差异化,即便在同一渠道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至此,在消费融资退潮之后,曾被热捧的各个品类发展方向开始分岔,被证实的品类或能继续推进,被证伪的品类则将面临市场空间在催热后的自然萎缩,并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等待新的变量与时间条件出现以重回向上序列,是为品类奇点。

二、小而美

过去一年,多数品牌遇到了增长困境。这背后,不仅仅是VC退潮、种草反噬、流量红利消退导致的,结合圈层化、用户共创、DTC等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多数品牌确定的未来很可能就是小而美。

发现小而美.png

前魅族高级副总裁李楠在多个场合提到过,他在2019年与时任阿里CEO张勇的一个共识,即现在电商平台的 GMV 大部分来自世界 500 强,但未来可能会有五千强、五万强。最有价值的品牌会以十倍、百倍的数量增加。

唐彬森也提到过,未来的品牌格局应该是细分垂直、小众林立。因为品牌解决的是细分需求,而不是底层需求。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中国把京沪高速修好了,基于京沪高速修建沿街基站,才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除了元气森林和燃茶之外,元气森林的品牌矩阵还包括酸奶品牌北海牧场、能量饮料品牌外星人、果汁品牌满分、矿泉水品牌有矿等子品牌,并且通过投资手段将观云白酒、田园主义轻食、Never Coffee纳入到了集团品牌矩阵。

交个朋友也在依靠主播资源和渠道能力打造自有品牌矩阵,联合创始人黄贺认为,以后可能真正成功的品牌是N多个小的SHEIN,库存少、优化点很好、快反能力也很强,更重要的是有明确的盈利模型。

一个值得注意的结论是,如果新消费品牌多数会成为小而美的细分品牌,那么多数品牌就不会有VC期许的短时间、高倍率回报,除非是元气森林、逸仙电商、喜茶这类已经有绝对头部品牌、且有品牌矩阵运营能力的头部消费品牌。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消费品牌的投资机会,确实已经给VC关上了大门,但急需品牌焕新和市值管理的老消费巨头已经发现了自己的机会,头部新消费品牌投资新消费品牌的现象,也还是会延续下去。

当然,每一个有盈利能力的品牌,会有更多机会选择,委身于巨头,亦或小而美,都是出路。

三、纵向一体化

小而美品牌之外,头部品牌会通过“纵向一体化”扩张实现对上下游的控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壁垒。

纵向一体化.png

纵向一体化的一个方面是向上游延伸,品牌通过自建、投资等方式实现对上游供应链(原料、加工)的控制,以避免受到原料、产能的限制,提高产品品控。

比如,2021年蜜雪冰城、茶颜悦色分别成立农业公司是因为,应对新茶饮赛道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方式是产品创新,但这需要有充足的原料供应能力作为支撑,以保证采购和价格的稳定。

茶颜悦色.png

另一个方面是在下游自建可控的销售网络。自建线下渠道的目的,一方面是加速渗透到夫妻小店以及省下部分渠道费,另一方面是建立自己的产品测试渠道。

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通过数字化系统提高对上下游的管控效率,加深一体化协同程度。有些生产企业也在利用自身的原料、生产优势,通过孵化、投资等方式向下游一体化扩张,获得产品深加工的高附加值。

四、盈利、盈利、盈利

所有品牌品类接下来一年要面临的核心问题,都逃不开“盈利”。

过去几年,新品牌借助资本撬动爆发式增长的模式成为常态,即通过短期流量驱动用户触达和GMV的快速增长,亏损40%、50%的品牌大有所在。

盈利模式.png

但从2021年下半年起,随着新消费投资热潮的下降,VC数量在减少,投资也会越来越谨慎,完美日记、奈雪的茶、泡泡玛特这些新消费代表公司在IPO后估值回落的趋势也影响着一级市场的投资热情和估值考量。加上流量红利逐步消失,“资本-流量”的增长模式失灵了,新品牌必须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经历了一波新品牌的伤害后,VC对于新消费品牌非常苛刻,如果GMV和ROI增幅过高,他们会担心你忽略了品牌建设,如果早期过于聚焦品牌建设,他们会质疑品牌的增速,除此之外,品牌最好还能有线下渠道能力,或分销网络体系。

对于一个刚起步的新品牌来说,品牌、销量、渠道简直是不可能三角,但这或许也可以窥见资本对于新品牌盈利确定性和长期发展稳定性的渴求。

一些曾经的明星细分赛道,由于头部公司的增速达不到资本市场的要求,非前三的公司很难拿到融资,甚至整个赛道无人问津。消费品自然不存在零和博弈,只要是满足用户真实需求的品牌,服务好目标用户,就会有自己的生意,三五年后也会被资本看好,但前提就是新品牌要具备自负盈亏的能力。

总而言之,不管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资本与新品牌自身都会越来越强调盈利能力,关注复购率、ROI、转化率、获客成本等体现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的数据。我们在2021年年底接触到的一些品牌都更强调复购率在GMV增长中的作用,强调现金流把控,卖一单就要赚一单。

五、嵌入感

以北京、上海、成都等为代表,中国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城市建设已经结束整体规划和大规模建设阶段,进入到更为灵活的有机更新中。

和上一代追求一站式服务的巨型商业体相比,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这些基于存量物业改造的新项目面积小,分布零散,广泛地嵌套于城市的不同社区之中。

“嵌入感”是老城存量物业改造带来的自然结果。上海的越界陕康里位于陕西北路和康定路的交汇处,其核心建筑是一幢西洋风格的红砖大楼,曾经先后作为警察局、锡克族教堂、修理工厂和建材市场;紧邻新华里社区,上生·新所基于哥伦比亚俱乐部和孙科故居进行建筑更新。

存量改造.png

这些嵌套在社区中的商业空间往往与附近的大型购物中心互为补充。比如,武夷|MIX320紧邻中山公园商圈;成都的regular源野与伊藤洋华堂仅隔一个十字路口。

有别于传统的社区商业,这些新空间不仅要提供一种周边便利性,还要拥有吸引更广泛客流的能力,这需要他们在传统商业地产思路外找到新的解题思路。北京的南阳·共享际以戏剧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戏剧演出填充空间内容;上生·新所通过茑屋书店完成引流;regular源野则通过主理人业态的引入使其成为成都的热门地标。

“嵌入感”会继续受到来自更多维度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它是新阶段中国城市规划整体思路的一个具象体现。正如上海2040总规划在《营造多元融合的城市城乡》的章节中提到——约15分钟生活圈是实现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

六、主理人化

作为一个舶来词,“主理人”这个概念最早在潮流品牌中被使用,用于和大众服装品牌的管理者相区分。在过去几年,随着消费市场的更新,在中国,主理人概念在更多领域被引入和使用,并受到普遍的认知和关注。

主理人品牌的核心是“自己的口味”,指向的是一种更风格化,更个性化的审美和体验。主理人往往自带流量,在他们所在的圈子里拥有忠实的追随者。新一代消费者对主理人品牌的追逐展现了他们在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上的变化。

这种变化被商业地产捕捉,成为城市更新和空间运营中的新解决方案,成都regular源野是其中的代表。

在非一线城市,主理人成为小城年轻人们新的职业选择,也成为新生活方式的下沉通路。二级市场管控越发严格的趋势下,在正在变化的分配机制中,主理人也有机会成为未来社会资本流向的方向。

与此同时,以姜思达为代表,对于内容行业而言,一批明星主理人的出现也提供了一种对于IP新的定义和解题方式。

在更广泛的消费和零售领域,无论是出于对消费者个性消费需求的回应,还是对自身建立更高粘性用户关系的要求,更具“主理人色彩”的品牌运营也会成为趋势。

这里的“主理人化”可以是更明确的产品风格、品牌价值观,也可以是以营销为代表的消费者沟通方式的改变。它不一定真的需要一个站在前台的具体的人,指向的是一种人格属性更强、风格也更统一的品牌打造方式。

七、生活方式提案

“生活方式”是一个更高维的词汇,可以让品牌超越具体的物理属性的产品、品类,甚至品牌本身。它最早代表一种“品味”和“阶层”的区隔,与消费文化结合后,指代的是一种有审美、有价值观的营销理念,天然能够带来较高的用户黏性,良好的互动关系。

1975年,美国学者威尔提出生活方式营销这一概念,它是企业通过对消费者心理、价值观、消费行为、视听接触的了解,让一群有着相同的支配时间和金钱模式的同质消费者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相互融合的认知并获得消费者自发性认同,创造出真正让消费者感动的商品的一种营销方式。

生活方式营销.png

最早应用这一营销概念的代表企业是福特,它在1960年代前后推出了雷鸟、野马和翼虎等不同生活方式的汽车,此后迅速重回美国汽车领军企业。

在国内,随着种草达人、内容、社区在整体消费链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生活方式”会成为人群、平台、品牌参与的,带动品牌复购和用户关系的主轴。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宣称自己是“生活方式品牌”,比如从内衣扩展到服饰的内外,以及从潮牌扩展到家居及童装线的Beaster。摩登天空要从音乐公司升维到一家生活方式公司,借此与新消费产生更紧密的连接。笑果一开始就直接把喜剧消费定义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些品牌甚至可以借生活方式的走红而成功破圈。比如露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兴起后,带火了Snowpeak等品牌,滑雪背后则是Burton、迪桑特等专业品牌走向大众的机会。

这当然也与消费整体供给过剩、消费主权意识越来越明显有关系。品牌生活方式化,还能适应广告越来越内容化的客观要求;围绕一个核心人群形成横跨不同品类的供给,就是一个划算的扩张方式,尤其是在国内供应链的极度成熟的情况下。

八、农产品品牌化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长期受制于国内分散且缺乏规模化的生产体系,以及需求离散的消费市场。这种两头分散的局面决定了农产品欠缺品牌建设的基础。

动摇这个强大结构的机会,来自于产业链下游零售渠道以及中间流通环节正在发生的变化。

它也是过去两年间加速发生的自下而上的产业变革。

在零售行业的自我迭代过程中,离散的农产品消费需求被电商、新零售商们汇聚起来。基于这些需求,传统多级、分散的流通资源,也开始被打散并重新组合。

需求的集中、流通环节的缩减,为农产品自上而下地走向品牌提供了有利前提。在这个过程,一部分农产品类别逐渐表露出了品牌化趋势。例如山货、牛羊肉、水产等加工食品,以及水果这类商业价值高的生鲜农产品等。它们能在流通变革的大环境下,优先迈向品牌化的原因是,其自身的生产供应链基础相对集中。

以坚果为例,目前国内在广东揭阳、浙江杭州等地已经形成有相当规模的坚果产业带。它们不仅是原材料的汇聚地,也是销售相关包材、物流、人力等资源的集中地。在需求被集中的大前提下,产业带的坚果供应商也获得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机会。它们不再只是作为产业链上的一个供给者的角色而存在,而是也开始具备有直面消费市场的能力。

当然,目前这种自上而下的农产品品牌化趋势才刚刚启动,它前面还有相当长一段路需要走,越到产业链的上游,各利益方之间的博弈关系越复杂,品牌建设的阻力越大。

但来自零售体系内部不断向前推进的自我迭代,为应对上游这些复杂利益关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它们所带来的不断集中和更加细分消费需求,成为未来一年上游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机遇所在。

两大资本体系的互联网烧钱大战,曾经的屠龙少年已成恶龙

威戈和维氏都做军刀的是瑞士政府认证唯一两家生产可以叫瑞士军刀的厂家,瑞士十字Swisswin其实就是傍名牌和威戈、维氏没有任何关系。

1、维氏军刀

维氏所制造的不单只是世界驰名的‘军刀’,更是一种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旅游、登山、潜水、航模运动、修理自行车,汽车及日常生活中的‘多功能工具’。 瑞士维氏军官刀(Victorinox)是送礼佳品,追求尽善尽美是瑞士维氏军刀Victorinox的一贯传统,多年的研制与创新使军刀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达到了最佳造型,具有最完善的功能; 因此被美国数届总统选为白宫礼品,刀柄刻上总统签名赠送来宾。 美国国家宇航局将其列为宇航员随身工具。 此外许多世界跨国公司,银行将其刻上其名称或商标作为广告宣传品、会议纪念品赠送客户。 维氏产品是完美的馈赠礼品。又是生活的好帮手!

2、威戈军刀

威戈军刀:纯正瑞士军刀诞生于1893年。 1900年,在迪欧.威戈(Theo Wenger)先生与总裁亨利.桑多斯(Henger sandoz)先生携手合作下,瑞士威戈公司正式成立。一个世纪以来,瑞士威戈公司不断丰富.充实.完善有着这百年悠久历史的著名产品。今天威戈公司已成为世界刀具行业中的带头人,更是世界刀具行业的超竞争产品。而威戈纯正瑞士军刀也被人们誉为“使用钟表工艺制造的高品质的刀具产品”。

瑞士军刀(德语:Schweizer Armeemesser或Schweizer Offiziersmesser),又常称为瑞士刀(Schweizer Messer),万用刀,是含有瑞士军刀许多工具在一个刀身上的折叠小刀,由于瑞士军方为士兵配备这类工具刀而得名。

在瑞士军刀中的基本工具常为:圆珠笔、牙签、剪刀、平口刀、开罐器、螺丝刀、镊子等。要使用这些工具时,只要将它从刀身的折叠处拉出来,就可以使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瑞士军刀)

网络商城是什么意思?

(本文章是互联网简史第二篇)

2009年1月7日,中国工业信息部举行了一个小型的3G牌照发放仪式,给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图像、电子邮件等数据信息,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从前十年成长起来的“BAT”,经过了十余年积累,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储备上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靠着超前眼光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

接下来的十年爆发了数场互联网烧钱大战,这些大战是资本与资本的战争,也是BAT三雄之间的战争,更是初创企业与传统霸主的战争。

2011年,“千团大战”,关键词:O2O、团购

随着美国Groupon(高朋)在美国O2O市场大获成功,国内资本意识到了O2O领域将来中国互联网又一高爆发领域。

2010年3月,中国第一家团购网站“团宝网”上线,是中国Geoupon模式的开创者,同时也让国内创业者看到此模式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这个市场却是巨大的,完全有可能再造一个阿里巴巴。

同月,美团网上线,并且在年底完成了a轮融资,红杉资本领投1200万美金。

随后,美团、拉手、团宝、窝窝、满座等5000多家团购网站加入了团购市场。

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也携着大量资金上场,阿里巴巴扶持美团、百度扶持糯米团、腾讯扶持大众点评。

2011年,团购网大战进入白热化,补贴、广告、地推、商家争夺、人才争夺等方面每天都在上演着激烈的争夺战。广告投入2亿起,团宝网当年的广告投入高达5.5亿,无计划无节制的烧钱,也注定大部分企业的最终归属,倒闭。

不仅在资金投入上,同时在商家争夺、人才争夺上也异常激烈,“三十六计”通通用上了,卧底间谍不只是电视上才有,在这场大战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曾经一家团购网站,华南市场的总经理及以下人员连锅被竞争对手挖走,现场谈价现场签合同,当老板知道后,马上赶往华南,不过已无力回天,随即该团购网逐步退出市场。

2011年资本寒冬降临,短暂而疯狂的烧钱大战后,大部分的参战者以失败者的身份退出战场,仅存几家团购网站活跃在团购市场。

美团在最后关头拿到了阿里的关键性投资,最后活了下来,最终在2015年吞并大众点评网,在团购市场份额占比高达80%,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又一“独角兽”诞生。

2012年,电商之战,关键词:大家电、0毛利、低价

2012年,京东坐稳3C市场后,由刘强东两条微博点燃了2012年的电商烧钱大战

刘强东杀气浓浓的两条微博,让老牌传统家电卖场的国美、苏宁感到后背发凉,随即迎战。

随后易迅、当当加入战场

作为消费者茶余饭后最喜欢的谈资就是刘强东与张近东的微博隔空喊话,反正就一句话,我要做到比你便宜。

这一场烧钱大战下来,对于参战企业来说,算是皆大欢喜,各家的流量及销量大涨。

京东也在2014年合并了腾讯易迅网,从此京东商城在电商行业站稳脚跟,非要说一个赢家的话,那就是京东商城。

苏宁和国美已经正式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

这一场烧钱大战后,消费者的家电、3C产品购买开始大规模从线下走到线上,烧出了电商的新格局,同时也烧出了传统家电卖场的丧钟。

2013年,在线 旅游 烧钱大战,关键词:OTA、携程

这场大战还要从携程创始人梁建章2011年游学海外开始,携程本在线 旅游 市场拥有绝对的地位,由于创始人功成身退后,艺龙、去哪儿等企业纷纷发力抢占市场,导致携程市场份额缩减8成。

2013年,梁建章重出江湖,掀起了一场在线 旅游 的烧钱大战。

经过两年,各自烧了数十亿,却没有最终的赢家,艺龙、去哪儿因烧钱过度,最后被携程控股,同时携程也因此站消耗过度,大额转让股权,以输血续命。

此时大局尚未定局,途牛、同程、飞猪、驴妈妈等后继者陆续上场,最终胜者还未见分晓。

2014年,网约车大战,关键词:共享经济、红包雨、1元打车、高额补贴

2012年,滴滴、快的悄然成立,“网约车”一词正式登上中国互联网的舞台

2014年,腾讯旗下在线支付产品“财付通”上线,对标阿里支付宝。

此时,正在大力推广微信在线支付的腾讯,看到了网约车的市场规模,同时也为微信支付打开局面,于是入资滴滴,滴滴开始向全民每日送400万总额的打车红包。

背靠阿里的快的,快速跟进。

接下来是全民打车的狂欢,打车比公交车还便宜,网约车司机的疯狂补贴,一下子让网约车司机成了“高收入”人群,无数人对于“网约车司机”这一职业蠢蠢欲动。

全民狂欢的背后,是滴滴与快的的疯狂补贴,也是阿里与腾讯的直接较量,短短4个月时间,两家公司光是补贴就发放了近40亿。

经过一年的烧钱后,阿里与腾讯终于冷静下来,在资本市场的撮合下,滴滴与快的合并。

然而还没来得及清理战场,又一位更加重量级的对手上场,美国Uber进入中国。

2015年,滴滴再战美国Uber,这一年滴滴损失100亿人民币,Uber在中国市场损失10亿美金,最后滴滴将中国Uber收入囊中,此时美国Uber也成为了滴滴外部最大股东,最高时曾达到20%,这一操作也成了日后一大诟病。

2016年,网约车经过两年的烧钱大战,格局已定,滴滴一统网约车市场,中国又一巨型独角兽诞生。

2015年,外卖大战,关键词:美团、饿了么、补贴

既B2B、C2C、B2C市场格局已定之时,O2O开始崭露头角,在2011年千团大战中奠定了美团在O2O到店的霸主地位。

2015年之前,O2O到家还一直处于缓慢爬坡中,2009年成立的饿了么、美餐网、开吃吧等外卖平台,依靠着融资来的钱慢慢培养着市场及消费者的外卖习惯。

到了2013年,阿里、美团、百度等加入外卖市场。

到了2015年,美团收编其在团购市场的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大众点评”,随后空出手来,开始全力抢占外卖市场,四巨头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近身肉搏。

饿了么当年融资10亿美金,美团融资20亿美金,快速甩开了中小外卖平台,百度外卖也只能并入饿了么,同时近一年的持续烧钱,也让美团和饿了么不堪重负。

到了2016年,中小外卖平台几乎全军覆没,美团与饿了么双雄并立。

这一场烧钱大战,让外卖市场彻底打开,客户群体从学校到写字楼,再到小区,从工作餐延伸到早餐、晚餐、夜宵。

再往后,大局已定,烧钱结束,外卖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接下来做的下提佣金,上收各项费用,曾经的补贴一去不复返,想要低价就冲会员。

2017年,共享单车烧钱大战,关键词:共享经济、单车

2015年,ofo首次提出无桩共享单车概念,在北京校园内运营。

同年,摩拜将ofo概念推广到城市,在上海正式上线。

资本市场从外卖大战中抽身出来,网约车和外卖大战让资本市场看到打造独角兽的魅力,于是眼光放在刚刚兴起的共享单车领域。

随即40余家企业逐鹿共享单车。

具体的火爆程度,看图可知。

短短一年,终成战局,剩下的是一地鸡毛,尸横遍野。

经过此次大战后,最终形成了美团、滴滴、支付宝三家共享单车的格局。

2018年,新零售大战,关键词:无人货架、新物种、便利店

这一次烧钱大战,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细分领域了,而是全面开战,四处开花。

主要分了两大资本阵营,阿里和腾讯。两大产品阵营,前店后仓和新型便利店

阿里系:盒马、苏宁、易果生鲜、联华超市、银泰商业、居然之家等

腾讯系:永辉、京东、家乐福、美团、海澜之家、每日优鲜等

2020年,社区团购烧钱大战,关键词:滴滴、美团、拼多多

2017年,兴盛优选在湖南成立,依托社区便利店(团长),通过“预售+自提”的方式让消费者提供零售服务,主打蔬果、肉禽、米面粮油等食材。经过两三年的沉淀,兴盛优化在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及物流模式上已经摸索出基本成熟的模式。

生鲜电商一直是资本市场念念不忘的领域,但是砸了不少钱进去,还没一家上市企业诞生,同时生鲜电商的门槛极高,让不少人忌惮。

同时年规模几十万亿的市场也让人垂延三尺。

之前早就传出滴滴即将赴美上市,但是中国网约车市场的瓶颈也显,为了在国际资本市场讲好未来的故事,2020年6月,滴滴旗下社区团购“橙心优选”在成都正式上线。

随即,拼多多、美团等快速跟上。

第一波,抢人大战,双倍三倍工资抢人都是常事,2020年是生鲜电商从业人员的高光时刻,只要你愿意去,工资多少都可以谈。在西部城市,一个专员级别就可以拿到上万的offer。

第二波,提高佣金抢团长

第三波,加大补贴抢客户,0.9元9个鸡蛋,随处可见。

短短半年时间,整个市场上骂声一片,“和小贩抢生存的饭碗”,“扰乱市场价格体系”,“无序扩张”等等。

随着国家的出面及相关政策的下发,短短一年不到,社区团购大战就平静下来。

橙心优选已经退出市场,还剩下兴盛优选和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几家还在继续运营,不过运营的方式和手段变得理性多了。

过去十年整个互联网不断的爆发烧钱大战,这些钱主要烧在了真金白银的补贴、营销推广和并购上,极少企业是将钱真正烧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最后在大战中,幸存下来的,恰恰是一开始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

这十年不仅烧出了新的行业独角兽,同时也烧出了普通群众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

整体来说有利有弊吧!

爆出“杀熟事件”,和菜农抢生意,王兴会把美团带向何方?

网上商城类似于现实世界当中的商店,差别是利用电子商务的各种手段,达成从买到卖的过程的虚拟商店,从而减少中间环节,消除运输成本和代理中间的差价,造就对普通消费和加大市场流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尽可能的还消费者以利益,带动公司发展和企业腾飞,引导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推动国内生产总值。

B2B(Business To Business, 商家对商家)

B2B典型代表有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慧聪等,主要是从事批发业务;

B2C(Business To Customer,商家对顾客销售)

B2C典型代表有当当网、京东商城、中国购、凡客诚品、稀货街、百宝汇商城、新蛋商城、中国巨蛋、思和电器商城、聚购商城、聚购商城主要是经营工艺品与创意产品。

B2C中又分为三种,一种是实体企业转网上商城,代表网站为库巴网;一种是实体市场转网上商城,代表为蚕丝网城;一种是原有电子商务公司建设的网上商城,代表为京东商城,中华网库商城系统等

C2C(Customer to Customer,客户和客户)

C2C典型代表有淘宝、鸟差、易趣、拍拍、百度有啊。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相结合)

O2O典型代表有象屿商城。

G2C:G2C电子政务是指政府( Government)与公众(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B2B2C:最新的一种整合型网上商城模式,代表有汇诚网(又名“汇城网”)。

O2P(Online To Place,本地化线上线下)

O2P:2013年最新的一种电商模式,针对大型家电或者汽车等大件商品不便运输,由电动车业界提出的线上商城,本地化配送的新模式。代表有道易行商城(又名“道易行专业电动车商城”)。

G2C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应用包括:公众信息服务、电子身份认证、电子税务、电子社会保障服务、电子民主管理、电子医疗服务、电子就业服务、电子教育、培训服务、电子交通管理等。

G2C电子政务的目的是除了政府给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开辟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畅通公众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平台。

网上商城是在为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提供人性化的全方位服务,努力为用户创造亲切、轻松和愉悦的购物环境,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日趋多样的购物需求,并凭借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逐渐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等各项优势,赢得市场占有率多年稳居行业首位的骄人成绩,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扩展资料

优点

1、无时空限制: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都可以进行商品的浏览与购买,工作时间可以随时与客服进行交流,解决购物中遇到的困难。全球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您的商店,不受空间限制。

2、服务优质:网上商店,不但可以完成普通商店可以进行的所有交易,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商品信息。

3、客户遍布世界各地:倘若仅仅做线下市场你会发现太过于局限。而网络可以为你带来强大的流量,拓展你的市场及用户群体,将业务开展到全国乃至世界。

4、节约成本:这个成本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表明,硬件包括店面、房租、装修、印刷、纸张等最必须用品,软件包括网上商城购物系统、网络信息、、视屏等,都可长期使用、良性循环、非常经济和环保。

同时可以省去了店面费用,所以总体的成本降低很多,所以表消费品上的价格也会相对传统店面便宜很多。

5、营销推广经济、便捷:互联网营销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加经济简捷。传统媒体广告费用高昂,更适合于进行品牌塑造;而网络营销主要是策略与定位把控的问题,实惠很多,费用与传统媒体相比微乎其微,并且流量与用户也更加精准,ROI(投资回报率)高出许多。

6、信息更加立体、全面:通过互联网,企业的信息展示、品牌塑造和形象宣传可以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维度进行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展示,使用户对企业的了解更加立体和全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形象与口碑。

7、稳定、安全、可靠:网上商城购物系统由软件公司专业开发,系统相关的维护及运营工作都由他们负责,服务器对于信息的统计、归档都受24*7小时的全面监控与管理,企业自身不必费时费力费人进行维护,所以非常稳定、安全及可靠。

8、管理高效、便捷:运用信息化的数据库管理,各类信息精准、清晰、无误的保存,再也不会出现人工操作出现低级错误的情况,可以随时查阅、核算、统计。

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创业好做吗?

前几天,“美团被爆杀熟外卖会员”的话题在短短几小时之内窜上微博热搜榜,美团立即笼罩在一片“杀熟疑云”中。

事件的起因是一个媒体大V写了一篇《我被美团会员割韭菜》的文章,揭露美团在配送费的收取过程中,存在会员的配送费比非会员要高。

此文一出,迅速引爆全网,舆论不断升级,美团官方不得不出来回应:配送费贵与会员身份无关,系定位缓存有偏差。

很显然,网友们对美团这个官方回应并不买账,纷纷指责美团“杀熟”吃相太难看,美团是在变相搞行业垄断。

更 搞笑 的是,前几天,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曾在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反垄断征询会上明确表态:要配合监管部门做好互联网监管。

没想到,前后不过几天,美团就爆发了影响全网的“杀熟事件”。

杀熟事件爆出第二天,美团副总裁,王兴的好兄弟、好战友王慧文宣布退休。

这个从大学时就跟随王兴一起创业的美团灵魂人物,他的离去对王兴来说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面对这接憧而来的事情,所有的人都等待王兴的一个答案,而这个怼人狂魔却意外地选择了沉默。

王兴可以说是互联网创业的一个传奇,就跨界打劫而言,是一个真正的毫无边界感的野蛮人。

他的贪婪成就了美团,但也可能毁掉美团。互联网波谲云诡,痛失爱将的他将带领美团去向何方?

我们先来看看王兴,究竟何许人也。

王兴从小天资聪慧,清华大学是保送的。

在清华王兴和舍友王慧文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因为两人都是学渣。

王慧文好孩子当厌了,想改变一种生活方式,开始报复性的通宵打 游戏 ;而王兴则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天天不上课,一门心思想创业。

后来,受王兴的影响,王慧文也对创业感兴趣了,两人经常彻夜研究创业的问题。

所不同的是,王兴喜欢研究方向类问题,而王慧文喜欢研究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

两个人对创业的激情,加之双方在创业领域不同的关注点,促成了后来美团的快速扩张,也成就了美团“最佳搭档”的美名。

大学四年,王兴一直没找到自己的创业方向,大学毕业后,王兴去美国读博士,因为成绩很差,只能去了一个在美国排名60名开外的特拉华大学。

在美国留学期间,王兴也无心读书,还是想着创业的事,这时他发现有一家名叫Friendster的社交网站在美国很火,当即决定:不读博了,回国创业。

他同时给5个好友发了邀请邮件,但只有大学室友王慧文和高中同学赖文强同意和他一起创业。

最先来和王兴会和的是王慧文,他放弃了读研的机会,带着自己身上仅有的2000元来北京和王兴一起创业。

2004年3月,王兴在北京海丰园小区租了一套三居室,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之路。

两个月后,高中同学赖文强放弃了高薪的程序员工作,拖着行李也来北京会和了。

那时,王兴的创业项目还没有一点眉目,只是在和王慧文一起学编程,而赖文强的加入无疑提高了整个创业团队的技术水平。

三个人分工明确,善于思考的王兴负责研究市场;赖文强负责前端代码;王慧文负责后端代码。

新的分工让王兴有了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战略问题,这也是后来他们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个人每天不分昼夜地码字,四个月后,第一个产品“多多友”出炉。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这个网站自上线那一天就无人问津,最后在坚持两个月后,宣告失败。

多多友失败后,王兴带领兄弟先后做了十几个项目,但都因各种原因而夭折。

2005年下半年,王兴不再盲目做项目了,而是静下心来做深度思考。

他觉得社交网络这个方向没错,问题是没有细分目标人群。

王兴决定针对大学生做一个社交网站,于是校内网应运而生。

这次王兴总结了上一次创业的失败,他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了校内推广上:

花钱赞助清华大学电子系学生节,游说清华、北大、人大这三所中国高等学府学生注册校内网,王兴觉得这几个顶尖学府的学生影响力最大;

王兴想得没错,在第一批学生注册使用校内网后,校内网开始在这三个学校悄悄流行起来。

后来,王兴趁热打铁,瞅准春运这个大好时间,租了一个大巴免费接送学生去火车站,唯一的一个条件是,必须注册校内网。

同时,王兴和王慧文还亲自到到校园里到处贴海报。

通过不懈地努力,这次王兴终于挖到了金矿,校内网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青睐,上市不到一年就吸引了100万用户。

随着用户量的剧增,校内网急需资金来升级服务器和宽带。

因为缺乏融资经验,加之王兴的冷漠高傲,本来红纱资本想投校内网,但是,后来因为周鸿祎的一句话,红纱资本把资金投给了王兴的竞争对手,最后融资之事泡汤。

融不到资本,就不能对网站进行升级维护,王兴不想看着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就这样夭折。

最后,迫于无奈王兴把校内网以200万美元卖给了千橡集团,后来校内网改名人人网,在美国上市市值70亿,成为仅次于BAT的中国第4大互联网公司。

看到校内网被别人养成了一只金凤凰,王兴并没有望洋兴叹而是继续自己的创业之路。

成功后,王兴对自己的这段创业经历总结说:这其实,就是一个让自己成长的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如果不卖掉,他会无限的膨胀,失败让他学会了思考和内敛。

校内网被卖后,王兴又做起了饭否,后来因为政策原因而被迫关停了。

2009年底饭否的一次年会上,王兴哭了,团队成员也纷纷落泪,那一年,饭否被迫关停了。

饭否倒闭后,王兴又创建了海内网,但开心网仅靠一个偷菜 游戏 就把王兴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时,王兴又陷入了深度思考中,他在分析了互联网的各个行业后,最后提出了著名的“王兴的四纵三横理论”。

经过对这个“四纵三横”理论的深入思考后,王兴决心模仿风行美国的团购网站Groupon,在国内做团购,于是大名鼎鼎的“美团网”诞生了。

2010年3月4日,美团网正式上线,从此开启了一个全民全新的消费时代。

王兴的创业可以用“九败一胜”来形容。

在王兴看来,创业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事情,创业就是去做一个相信的和热爱的事情,就算失败你也会觉得付出这个过程是值得的。

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说:王兴是一个特别善于思考的企业家,他对野蛮生长的中国互联网格局有着清晰认知。

沈南鹏的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纵观王兴的创业历程,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是他在迷茫中拨开云雾找到曙光,背后依靠的就是他强大清晰的思辨力。

创业成功的王兴,就像一只放回大海的鲸鱼,开始了自己肆无忌惮的地盘扩展。

有句话说:资本是贪婪的,掌握资本的资本家是长期贪婪的。

用这句话来形容王兴一点也不为过。

当王兴带领团队,打赢“千团大战”后,美团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这也为王兴的野心提供了强大的底气。

此后,王兴的涉足的领域从餐饮、外卖、**、 旅游 到 汽车 、金融、出行、共享经济和新零售等领域。

强大的野心,一直促使王兴不断跨界扩张。

2016年7月,王兴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就是无边界扩张”理论。

王兴不只是做外卖行业的老大,他想做互联网BAT的下一个巨头。

王兴最先拓展的猫眼**,不仅可以在线选座,还可以看影评,收购猫眼仅一年交易量就达6000万张,每10张**票中,就有一张出自美团。

初尝扩张甜蜜的王兴把美团的触角又伸向了酒店行业,美团的酒店不同于一般的线上酒店行业,主要是做团购式预付模式,这完全颠覆了去哪儿、携程、艺龙等OTA的到付模式。

2017年,王兴对好友滴滴打车总裁程维挥起了自己的镰刀,美团先后在南京、上海两城上线了美团打车APP,正式进军打车领域。

当时程维质问王兴:为什么要做打车?

王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想试试。

是的,王兴只是想试试,可是他这个试试的范围几乎要涵盖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在出行领域美团还做了一个大手笔,2018年美团以27亿美金的代价拿下摩拜单车。

2018年11月,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大众点评原高管全部退出,当时的场面可以用“悲壮”来形容。

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也许是王兴做得最漂亮的一次无边界扣账,这一合并成功促成了美团在香港的上市。

吃过资本亏的王兴,最懂得资本的重要性,更明白资本的回报率有多高,因此资本市场也是王兴一直想吃的一块肥肉。

早在2015年王兴就有了打造“一个千亿元资产规模的金融事业”的野心。

2020年5月,美团终于推出了自己的信用支付产品—美团月付,从此拉开了与支付宝的口水大战。

2019年王兴还以个人名义投资好兄弟李想的“理想 汽车 ”,2020年7月理想 汽车 在美国上市,王兴一下赚了58亿。

王兴的无边界扩张,可以用“来者不拒”四个字形容,不管是大鱼小鱼他统统吃。

除了投资大的互联网行业,王兴还先后投资了喜茶等十多个网红产品,堪称“网红收割机”。

2020年王兴又打出了美团优先,做社区团购,连几毛钱的青菜生意,王兴都不放过。

美团优选的上市,预示着王兴开始向新零售领域进军,在他的带领下,全网掀起了一股社区团购潮,阿里、京东等许多互联网巨头也纷纷低下身来卖菜了。

因为王兴的快速扩展,他本人也在互联网上被冠以“无边界感”的人。

王兴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有野心的人,所以,他特别喜欢跨界竞争,只要时机成熟,他对谁都会出手,这既是商业的本质,也是王兴的性格使然。

因为毫无边界的扩张,也成就了王兴互联网“斜杠青年”的美名。

虽然王兴的扩张给美团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和实力,但是因为无限的跨界竞争,也引来了互联网各大巨头的强烈不满。

同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版图扩张梦,王兴总是时不时朝竞争对手怼上几句。

一开始,王兴给大家的印象是很低调的,但打开饭否,就会发现,这个低调的男人背后,却是一个特别爱怼人的杠精。

说到怼人,王兴可以算作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扛把子。

因为阿里卖掉了美团股份,扶持饿了么,对此王兴对前金主爸爸非常不满,于是曾在公开场合叫板阿里没有底线。

王兴说:“如果他们各方面‘更有底线一点’,我会更尊敬他们。”同时,还顺带指责马云没有诚信。

为了在出行领域分得一杯羹,王兴还在饭否上指责滴滴喜欢玩资本,而美团坚持的是“以用户为中心”,曾经的好兄弟,如今反目成仇。

随着美团在香港上市成功后,王兴的怼人之势,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只要有威胁到他扩张版图的,他就怼,饭否成了他的怼人阵地。

今年7月份,王兴在饭否发文吐槽国足:中国足球职业球员的12分钟跑不如清华大学普通男生。

这一言论,立马引起了足球界的不满,黄健翔发文驳斥王兴不懂足球。

8月3日,王兴又发布了一条怼英特尔的饭否:真正的高 科技 产品不会怕一个国家不向你开放市场,而是一个国家怕你不卖给他,典型例子是英特尔的芯片。

自从投资了理想 汽车 ,宝马也躺着中枪。

王兴在饭否上拿宝马X5的软件代码和特拉斯的软件代码作比较,嘲笑:宝马X5和特斯拉的差距是令人绝望的。

随着美团支付上线,面对外界对美团支付的质疑,王兴在饭否上,直接叫板支付宝: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比支付宝多,手续费也比支付宝低。

对于外界对王兴怼人的指责,王兴是这样评价的: 说真话要付出代价,说假话也要。但保持沉默的代价最大,尤其是全体保持沉默。

这话听起来特别高大上,但是你细品会发现,每次王兴一说真话,就是美团进行战略整合的关键时期。

怼滴滴时,王兴要进军打车行业;怼阿里时,阿里扶持饿了么;怼宝马时,王兴投资的理想 汽车 刚刚上市;怼支付宝,王兴开启了美团支付······

看来,王兴怼人,不是因为性格使然,而是有选择性,有目的的。

也许王兴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身上的许多刺,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但是随着美团的快速成长,你不得不承认,王兴是目前中国互联网领域,一个很好的连续创业者。

. END .

文| 陈三废

编辑| 歌

排版 | 橙哥

重庆九龙坡奥体中心

不管是什么行业,万事开头难是真的!

汽车工业代表一个民族的现代化程度,而汽车后市场深刻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消费潜能。中国“车主”规模不断提升,所带来的汽车后市场创业机会也非常可观。

但是,汽车后市场是一个专业度、行业壁垒极高的行业,不是随便装个翅膀就能飞的互联网创业领域。在这篇文章里,国熙通过简单的行业透视,和大家一起管中窥豹地看看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创业机会。

汽车后市场:包罗万象

汽车后市场是汽车销售后的、围绕汽车使用过程的一切服务。广义上的分类包括汽车保养&维修、汽车美容、汽车金融(车险、车贷等)、汽车改装、二手车买卖&租车等等,连车展、车友会这样的汽车文化活动也是算汽车后市场的。狭义的汽车后市场仅包括汽车保养、维修、美容,也就是一般消费者理解的“路边店”所能提供的服务,这也是目前“汽车后市场+互联网”的主要战场。

简单地说,就是车卖出去以后直到报废,消费者所需要的所有服务。用新闻联播的官话来形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不完全的汽车后市场分类

消费群体:不懂车的人比例增高

简单说,汽车后市场的消费群体就是“车主”,包括有车的人和没车会开车的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乘用车保有1.84亿辆,汽车驾驶人2.96亿人,大约平均8个人有一辆车,平均5个人有1人会开车。美国是3亿人,它的汽车保有量是2.2亿,也就是说按人口计算,美国汽车的保有量几乎是70%。

汽车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现代化程度,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消费能力。按数据来看,整体上,中国整车消费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对国人来说,汽车目前还是个“大件消费品”,而在发达国家,只算是一个“工具”。

尽管中国的买车消费从2012年兴起,平均车龄也只有3.6年左右,不过,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车主越来越年轻,15年30岁以下购车的占比36%,而两年前只有26%;另一方面,女性车主比例已占到3成,并且女性对汽车的档次和风格有了定性的追求;所以,汽车未必只是男人的“玩具”。

毫无疑问,汽车在中国越来越普及,但会开车不等于懂车,大量购车群体的需求还是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不懂车的人肯定是越来越多,不可能要求“会武术,又会做人”。这样的消费结构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市场概况:专业的门槛+够乱的行业

中国大概一年卖新车2000-3000万辆,一辆车再怎么开也能开个好几年。和电商一样,流量为王,这么多的汽车保有量根本不缺市场需求,汽车后市场的市场前景肯定是用万亿来衡量。

但是,汽车后市场真的那么好做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首先,汽车后市场是需要专业背景的。从造车说起,一辆车3万多个零部件,欧美列强那些著名车企研究了上百年,从工业设计到流程控制,哪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车毁人亡”的悲剧。所以,安全是汽车的第一要素,肯定绕不过去,这也决定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格调。

再说汽车后市场,以汽车保养这个子领域来说,拿最常见的小保养来说吧(更换机油+机滤),给普通车主一瓶机油和机滤,他肯定不会换,不仅是专业知识不够,一般家庭也没有专业工具。

别说更换零件,中国大部分车主对汽车不够了解,很多车主连中控台的功能都不熟悉,怎么打开引擎盖都不知道按键在哪。因此,汽车后市场是一个专业度、行业壁垒极高的行业,没两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更别说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了。

再说行业本身,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分类,汽车后市场大概能分出13-15个子领域,包括这么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改装、汽车美容、汽车文化、汽车金融等等,涉及专业涵盖销售、金融、制造、生产、物流、加工,个人觉得,其丰富程度不亚于整个互联网行业。

因此,这么多的子领域要求意味着汽车后市场肯定是错综复杂、利益交织。主要原因无非两个: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领域需要通过时间来沉淀,属于传统行业;另一方面,各个领域之间的专业壁垒是比较高,懂修车的未必懂销售,懂销售的未必明白怎么升华到汽车文化。还拿最常见的汽车常规保养来说,至少涉及到机油品牌商、供应商、配件生产商、销售商、线下实体服务网络等。

反映到消费者端,汽车后市场的水很深,比如假货水货满天飞,行业专家一大堆。消费者随便换个配件都怕买到假货,除了汽车知识了解不够和汽车后市场宣传不够的原因以外,更主要的原因,这个行业几乎没人敢说自己是老大,因为行业太专业、太庞大了,也确实,汽车后市场目前没有大佬,不像欧美国家Halfords、AutoZone。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路边汽修连锁店的专业度,一方面取决门店技师的水平,另一方面,也与配件、用品的供应渠道有关,至少涉及了两个领域。再举个例子,汽车贴膜的原理与手机贴膜一样的,但行话“三分膜七分贴”,膜的质量和贴膜的水平都有。

还有一点,就是什么行业、什么商业模式到了中国真的会变味儿,没办法,中国特色嘛~~

因此,汽车后市场想做互联网,可真不是随便哪个创业者或者投资人脑子一热就能做的。需要的基本素质:足够的后市场行业沉淀时间+较为丰富的汽车专业知识积累。当然,还得懂点互联网~~嘿嘿~~

互联网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便捷+信任

这几年的O2O、线上线下融合诚然解决了不少消费终端问题,我们也看到了这几年的汽车后市场创业,特别是15年的汽车上门服务大战如火如荼。但专业就是专业,道行还是道行,汽车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也关乎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马虎不得。

因此,汽车后市场想参与互联网不是不可行,只是谁先谁后的问题。是汽车后市场+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汽车后市场。

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解决汽车后市场带给消费者的问题,无非是“便捷+信任”。

便捷:真正给消费者带来方便

首先,解决是信息不对称。一般消费者对汽车后市场是知之甚少的,把汽车后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搬到互联网,确实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至少满足让价格、产品标准化。也因此诞生了诸多类似的平台商,比如阿里汽车、阿里车码头、京东车品、途虎养车。“透明的价格+多元化的选择”让越来越多的爱车之人深感便利。

除了能够在这些平台购买到一些产品,越来越多的服务也搬到了互联网,比如天猫、京东、途虎都可以在网上选择诸如汽车美容、汽车保养等常规的“轻服务”,这些服务是比较容易标准化和包装的,所谓包装,就是能把一件脏活累活变得清新靓丽、秀色可餐,而后消费者只需要选择服务门店、到店服务即可。

当然,这也不排除一些伪命题,两年前非常火热的“上门洗车”,就是消费者坐在家里等着,就可以有上门的三轮车来帮他洗车,且不论洗得干净不干净(说实话,还不如自己写的干净),光从需求来看,是不合常理的。洗车应该算是最简单的汽车服务了,绝对也不算是特别着急的需求,就算洗车要排队,但也不至于半天找不到一个洗车的地方吧?连基本的消费需求都谈不上,更别谈什么便捷了。

其次,次要解决的是消费体验问题。这很容易理解,汽车不管价格多少,咋说都是代表一个家庭能力的消费品,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谁不希望自己的车能被照顾的好好的。

同时,中国汽车消费者依然是被4s店洗了脑了,不管有毛病没毛病,车进4S店就好像进了保险柜一样。其实这点是错的,4S是有义务帮助消费者,但很多品牌的4S店就是因为知道消费者不懂,才把义务当成了利益。这也是为什么连锁快修店的数量比例逐年上升的原因,因为4S店已渐渐满足不了消费者的体验,再加上动辄几千元的保养价格,更无人问津了。

因此,在消费体验方面,互联网能不能给消费者足够便捷是非常重要的标准。现在也有很多类似的互联网企业,比如,帮助消费者选择正确的车型配件、帮助消费者找到能够提供服务且距离合适的门店、帮助消费者获取汽车保养、维修的时间等等,都是在解决这一类的问题。

最后一方面,就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也就是所谓的精神生活,包括赛车文化、改装文化、车友会等等。这些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问题,因为车主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需要沟通、需要分享,而通过互联网平台,这样的信息交流程度是相当好,比如汽车之家、各大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可惜的是,中国车主是先了解这些意识形态的汽车文化,才去了解关于汽车的一些“硬知识”,包括保养、维修、美容。

信任:根本不是价格战

汽车最重要的是安全、安全、安全,没有安全,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包装得再华丽,价格打得再低也是没用的。

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的汽车上门服务价格战,当时诞生了很多互联网汽车服务企业,包括博湃养车、卡拉丁、携车网、e保养等等。他们的核心服务是提供汽车上门常规保养,即更换机油、机滤、空调滤、空气滤,增值服务是一些汽车美容的服务项目,包括发动机舱清洗、空调清洗、全车检测等等。

由于当时各家急于向投资人证明市场价值,一方面不惜成本开拓城市,呵呵,没覆盖中国汽车保有量前十的城市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互联网创业的;另一方面,大打价格战,上门保养工时10元起、1元起、免费赠清洗服务等等,恨不得直接送给消费者。

暂且不说保养工时费需要多少钱(死贵死贵的4S店至少是150元起的),单从上门费用算,上门保养开车上门,至少需要80元左右的成本费用,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短期内获取更多的用户,但这么低的价格带给企业的肯定是服务质量的下降,比如,服务人员从原来的两人变为一人,同时也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回过头来,真没人相信1元的保养工时费能带来多大的消费粘性。

很高兴的是,这样的价格战非常短暂,随着几家倒闭而告终,非常庆幸消费者能避免这样的“境遇”,毕竟车主再穷,也不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有了信任,才有第二步—品质。汽车后市场是以线下为主的产业,消费者肯定是要到线下才能完成服务闭环的,不管和互联网有多大的关系,这点是改变不了的。

那么,可以说,汽车后市场,无论哪个领域,在线下的活儿能做得好,才能做得久。这确实和其他行业互联网创业不同,不像做个网红的衣服,只要款式过得去,不是差得不行,更多的精力花在粉丝营销上就可以获得销量。汽车后市场是需要通过真本领才能沉淀最终客户的。所以,做汽车后市场方面的互联网,除了资金要有预算外,思维方式必须要改变,是先有品质才有流量,而不是先有流量才有品质,无数个案例证明了这点。

提到信任,不得不提一下4S店,无论是整车销售、汽车常规保养,还是汽车美容、车友会,其实4S店都可以参与,也都知道怎么参与,毕竟他们和车厂关联最紧密,车也是人家造的,当然知道怎么修,怎么玩。

但是,这么多年,不管是新闻报道上的“小病大修、过度维修”,还是坑人的“汽车零整比”,都反映出消费者对4S的不信任,你想想,国外汽车零整比大概是5比1,但到了中国,一些大汽车品牌(呵呵~就不说是哪几家了)的零整比能达到12比1,没办法,配件商、车厂、保险、4S店都要赚钱,垄断!

当然也更加反映出,这样的传统业态是需要点变化的,里面的创业机会肯定是有的,但绝对需要耐心和时间。总不能让中国车主永远都贵的花不起,便宜的不敢买吧~~

和人与人交往一样,对汽车后市场的信任也是需要一点一滴培育起来的。所谓信任,就是不蒙人、不坑人、不骗人。确实,中国的大部分车主是不够了解汽车后市场的,但这同时也是非常好的市场机遇,如何通过互联网让消费者更加具备粘性,是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创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但答案完全可以排除价格这一项,毕竟能买得起车的人,真不会那么在乎多付出一点,更在乎的是安全。

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创业思路

毋庸置疑,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创业空间肯定巨大。毕竟汽车后市场有这么大的市场规模和这么多的行业领域,再加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通过互联网方式去优化、改变,提升效率空间。在这里,提几点创业思路,仅供参考:

十分聚焦某个领域

汽车后市场涉及领域很多,需要多种专业知识,这个行业目前没有绝对的大佬;另外,中国的车主数量迅猛增加,处于特别初级的阶段。那么,可以考虑在某个精确领域进行创业,比如车友会,比如汽车常规保养,比如汽车科普解读,这些领域其实多多少少目前在市面上都有,只是没有发展到创业的高度。

哪怕只是聚焦某个汽车品牌、某个热门车型,也是可以的,毕竟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是巨大的,而且中国是“万国车”,真的是众口难调。

聚焦区域

不要想着一定要在多少时间内抢占多少的市场、多少的城市、多少的门店,多少的流量。前面提过,汽车后市场关注的是“便捷+信任”,哪一项都是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够在一个城市站稳脚跟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汽车后市场消费者肯定是走到线下用脚投票的。前两年,经常有很多汽车互联网创业者,动不动就说几年内要开几千家门店,唉~拜托,中石化加油站也才3万家左右,人家做几年了。

做久简单的事情就是胜利

做久比做好要难很多,因为这代表的一种“工匠精神”。中国汽车后市场缺的就是这种精神,没有正确满足消费者的某一个小需求,就想去改变一个领域或者市场,那是非常不现实的。举个例子,一家连最平常的换机油都做不好的汽车保养门店,更别谈什么钣金喷漆、部件维修,也很难想象它还能做好什么。所以,汽车后市场真的不需要去颠覆,而是去优化,先从做好最简单的事情开始。

从轻做起

可以先从一些比较适合互联网运作方面去考量,比如汽车文化、汽车科普、购车咨询等方面,一方面,由于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创业必须要有时间的沉淀,另一方面,互联网思维最可能解决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问题(某大型互联网汽车的PPT造车除外,呵呵呵。

最后,什么样的团队适合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创业?

两点:首先,懂车、爱车:很难想象不懂车不爱车的创业团队做汽车后市场能走多远;其次,多年的汽车行业经验+多元化的知识沉淀(包括互联网,深刻建议)

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省钱的方式可以分享?

南充---大巴---重庆,是下面三个车站,陈家坪最近,龙头寺最远,重庆汽车站(菜园坝)中间。

重庆汽车站

龙头寺汽车站

陈家坪汽车站

住宿::去哪儿或者京东团购---选择重庆袁家岗附近。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省钱的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减少外出就餐:在家里做饭可以节省很多钱,比如在超市购买食材,学习烹饪技巧,自己动手做饭。

2、合理规划购物:购物前先列出清单,遵循预算限制,不要被促销和折扣所迷惑。

3、减少使用塑料袋:使用布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节省能源:合理使用电力和煤气,比如关闭不必要的灯光,使用节能电器等。

5、避免浪费食物:尽量把食物吃完,不要随意浪费。

6、选择廉价的娱乐方式:寻找免费的娱乐活动,比如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

7、减少购买不必要的物品:不要随意购买物品,尽量只购买必需品。

8、存钱计划:制定一个存钱计划,每月存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省钱方式,可以帮助你节省开支,同时也有益于环保和节约资源。

文章标签: # 汽车 # 市场 #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