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导 购车指导

汽车限购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汽车限购令对消费者的优缺点有哪些

tamoadmin 2024-06-07 人已围观

简介1.深圳汽车限购对4s店有什么影响2.透视最新稳定汽车消费政策:增加汽车限购指标这招还能撑多久?3.贵州取消汽车限购是为了促进消费吗?4.车市限购解除很重要 消费者敢花钱更重要5.当汽车降价潮无用时,取消限行限购才是最终答案?一线城市刺激消费作用将更为明显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表示,此次新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一线城市体现将更为明显。程世东表示,目前全国对新能

1.深圳汽车限购对4s店有什么影响

2.透视最新稳定汽车消费政策:增加汽车限购指标这招还能撑多久?

3.贵州取消汽车限购是为了促进消费吗?

4.车市限购解除很重要 消费者敢花钱更重要

5.当汽车降价潮无用时,取消限行限购才是最终答案?

汽车限购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汽车限购令对消费者的优缺点有哪些

一线城市刺激消费作用将更为明显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表示,此次新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一线城市体现将更为明显。

程世东表示,目前全国对新能源汽车限购的城市并不多,限购政策也比较宽松,从全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来看,此次新政影响可能不会很大。但在一线城市,的确会刺激新能源车消费市场。但刺激程度如何,则要看具体的政策。有业内人士表示,“限购”是指控制新能源汽车总量以及限制购车人资格,新政中“不得限购”的表述,究竟是全部放开、随意购买,还是仅放开购车资格,或仅仅不再控制新能源汽车

总量,这将影响新政对汽车消费的刺激程度。

汽车消费新政倒逼交通治理合理化

此次新政考虑到了刺激汽车消费可能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影响。《方案》明确,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结合路段拥堵情况合理设置拥堵区域,研究探索拥堵区域内外车辆分类使用政策,原则上对拥堵区域外不予限购。

“限行限购本来也不应该作为城市交通治理的长期、根本性举措”,他认为,各级政府应该拿出合理的交通规划;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打造更好的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吸引公众主动选择绿色出行。在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方面,也应该更多通过停车的市场化机制手段进行调整、引导。

“放开新能源车购买限制的最直接动因还是希望借此来拉动汽车消费的增长。”在陈艳艳看来,放开新能源车限购和缓解交通拥堵并不是完全矛盾对立的关系,机动车使用强度才是导致城市拥堵的根源。

放开新能源车限购后,如何避免导致拥堵进一步加剧?陈艳艳认为,城市管理者应及时通过提高用车成本等经济杠杆手段进行调控,例如,对驶入特定区域的车辆收取拥堵费、提高核心区域内的停车费等。

陈艳艳认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的特大城市,短时间内取消新能源车限购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困难。这些城市更应该通过提供公共交通供给、优化出行结构等措施,引导市民减少对驾车出行的依赖。

汽车市场去年出现28年来首次负增长

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鼓励地方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停车费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探索设立零排放区试点。

提到鼓励 5G 手机研制和上市销售。加强人工智能、生物信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手机上的融合应用。推动办公、等应用软件研发,增强手机产品应用服务功能。

深圳汽车限购对4s店有什么影响

“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转变,鼓励各地出台促进老旧汽车置换政策,推进主要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路侧停车位设施升级改造等建设”,这是前几天国家发改委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意见。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那很多人都在关心的汽车限购的问题,再一次成为焦点。汽车限购能否取消?取销汽车限购是否救市良药?

汽车限购转向引导出行的必要性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要从限购向引导使用转变,其实和市场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对于当前汽车市场来说,虽然同比、环比都在上涨,但相比之前巅峰之期还有一定的差距,刺激消费是当然是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大问题。相比于之前推出的“汽车下乡”活动,大城市更是汽车市场的重要之地,但由于政策问题,很多人面临着有钱没牌,摇号遥遥无期,很多人对购车有意向的用户不能购车,导致汽车低迷的汽车市场难以快速恢复。

面对这个问题,业内专家表示:放宽或取消限购于汽车行业则是一个大大的利好,意味着销量增加,整个汽车产业链都活起来了。而于宏观经济来说,促进汽车消费并带动居民其他消费,则是对稳增长的贡献。

确实,若取消限购的话,对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可能回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毕竟这些城市限购多年,压制了很多正常的汽车需求,放开后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汽车消费。

正所谓:一切政策为了市场。说到汽车产业,由于其强大产业联动效应和高新技术吸附性,它一直被许多国家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我国来说也不例外。根据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汽车制造业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6%,9月份同比增长16.4%。汽车业的强势复苏,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实现0.7%的增长有着重要贡献。

除了市场之外,对于国内汽车行业来说,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据统计,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在统计的20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四位(第17位),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分别排第一和第五,是中国的4.8倍和3.4?倍,同属金砖国家的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均领先中国,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汽车千人保有量相差4倍。以上数据均能看出中国的汽车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释放完毕。

正是由于市场重要性以及保有量问题,让国家决定大力扶持汽车行业。对于当前来说,取消限购可以说是短期之内最为有效的方式,所以从限购转向引导出行,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取消限购”并不是新话题,而在去年车市寒冬再到今年的疫情爆发,为了刺激消费,“取消限购”更是屡屡成为焦点话题,贵阳也因此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取消限购的城市。

虽然其它城市没有如贵阳一样直接取消限购,但同样增加发放牌照。比如在疫情开始后,广州发放的指标从1万个/月,增加到1.6万个/月,并对新能源车的使用环节给予1万元补贴。深圳此前购车需要深圳户口或缴满2年医保,新增的1万个混合动力车指标,只需持有深圳居住证。

至于杭州,2020年一次性增加2万个购车指标;实行指标拍卖制的上海,2020年3月较2月多发了4004个车牌,增幅达50%,中标率也从6.1%上升至8.9%。就连一直以摇号难、排号慢的北京也发来了喜报,今年将增加2万新能源指标,可谓是重大福利。

可见,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多个城市响应政策,纷纷增加了购车指标,也让我们看到了取消限购的可能性!当然,对于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来说,直接取消限购不大可能,但对应增加购车指标,不仅可以让更多人有机会买到车,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汽车消费,可谓是两全其美。

取消限购是救市良药吗?

对于汽车市场来说,取消限购在短时间之内会迎来一个消费爆发期,增加汽车销量。但从总体市场来看,这种影响还是很有限的,毕竟当前限购的城市较少,对于整体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另外,其实取消限购对合资的影响,要比自主品牌更大。因为在品质、品牌溢价更好的情况下,限购城市消费者购车时,可能更多倾向合资、甚至豪华品牌,而如果解除限购,则会给中国品牌带来更多增长的可能。

说到救市良药,正如后悔药一样,并没有这个药方。其实无论政策、车企、终端销售怎样调整策略,即便能在短时间内可以推动消费者的购买欲,但真正想要打动消费者,让他们乐意掏腰包来购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不是某一个政策或者车企能够做到的。这需要汽车市场的"引擎"真正发动起来,在相互之间形成合力,才是救市的良方。

如今,中国车市早已从"阵地战"转向了"持久战",局势变了,打法自然也得变。眼下,可以说是过去30年中国汽车最艰难的时期,这种艰难不再是简单的"人财物"的匮乏,而是更高层次的最求和市场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对此,我认为政府"组合拳"要打,车企的开源节流要有,终端层面的自救要抓,单靠哪一样是很难真正达成救市的目的。

总的来说,对于取消限购的话题,当前虽然很多城市增加了购车指标,但短时间内并不是完全取消。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也不必每次听风就是雨,毕竟一个政策的最终落地还需要太多因素的考虑,至于汽车市场未来能否一直保持火热?还是让时间来给我们答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透视最新稳定汽车消费政策:增加汽车限购指标这招还能撑多久?

广州限牌后一年内的8大状况给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限牌2个月后,自主品牌4s批量倒闭或者搬迁。

2.新增订单减少一半以上,销往外地车辆占40%。

3.4s大幅裁员,特别是基础业务岗位人员。

4.客户首次购车更倾向一步到位,小排量车相对遇冷。

5.厂家降低任务量及开放跨区销售,单台车平均利润率增加。

6.摇号平均个人中签率5%左右。

7.因没有历史参考价格,首月个人车牌拍卖成交价格全年最高,其余全年成交价在1至1.5万元递增。宣布限行后拍卖价格增长明显。

8.首次拍卖大都持观望态度,成交600不到,此后几月陆续回升,平均维持在4000张左右。

但未来会怎样取决于深圳限购细则,特别是对于置换政策,二手车指标,排量政策,限行政策的具体规定。

贵州取消汽车限购是为了促进消费吗?

1月的车市销量透露着极深的寒意。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汽车累计销量194.1万辆,同比下降了18%之多。汽车增速狂奔十年之后,下滑态势越演越烈,从微增长2.1%到双位数的负增长,“寒冬”越来越冷,丝毫不见回暖之意。

加上今年春节假期在1月份,工作日减少一周,且春节期间本就不是传统的汽车消费旺季,造成1月的销量数据十分难看。而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4S店纷纷推迟复工时间,消费者前往门店购车的欲望大幅降低,二月和三月的销量前景未免令人越发担忧。

此时,商务部公开表示将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更是说明刺激汽车消费刻不容缓。

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消费者就会买账?

在发布会上,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被提上日程。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还是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因为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购车的最大阻碍就是没有购车指标。摇号机率太低,车牌竞价价格太高,令有心买车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以深圳为例,2015年其每月平均成交价仅为2.6万元,此后便一路上涨,从2016年的4万元到2017年的5.4万元,再到2018年的6.1万元,短短几年时间翻了两倍还不止。尽管2019年价格有所回落,平均成交价也来到了5.05万元。但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这笔支出并不容易。?

回顾去年以来广州车牌竞价价格的个人平均成交价,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的5月,高达42846元,个人最低成交价为40000元。而6月份开始,车牌竞价价格便大幅走低,从4.2万元到2.8万元,仅用了一个月。到2019年12月,车牌竞价价格已经来到了15461元,个人最低成交价为13800元。

拐点出现在6月份,必然事出有因。原来在2019年6月2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明确在目前12万个配置增量指标的基础上,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增加10万个中小客车增量指标额度。深圳的车牌竞价月平均成交价得以回落,也与此相关。因为在同期,深圳方面也宣布了增加增量指标额度。

购车指标大幅增加,车牌竞价价格明显下跌。这也说明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确实有效。问题在于,需要增加限购指标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其拥堵情况日益剧增,汽车保有量早已饱和,促进汽车消费、汽车销量增长后,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为救市,押注在新能源汽车、汽车升级可行吗?

为盘活汽车市场,2019年,汽车下乡补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等政策先后台。但车企“自娱自乐”的下乡补贴政策并没有打动目标消费者,二手车限迁在执行起来后依旧困难重重。加上车市下行的大环境难以改变,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继续暴跌。

那么,押注在新能源汽车和汽车以旧换新可行吗?

先来说说新能源汽车。当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单独被列入节能车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则不在新能源汽车范围内,也不能享受大幅的补贴。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在节能环保方面要比燃油车表现好太多,前者可纯电行驶也可像普通燃油车型一样加油,基本上没有续航里程焦虑;后者完全依靠纯电行驶,续航里程、充电桩完善程度以及电池安全都是潜在用户的关注重点。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价格。由于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相比燃油车也水涨船高。而油电混合动力车型的售价已经能与燃油车持平,当前大受消费者青睐。

不过,新能源汽车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用户的摇号烦恼,属于买车送牌。尤其是对于北上深三地的居民来说,一牌难求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相比之下广州的车牌竞价成交价要低很多)。因此,依靠新能源汽车刺激市场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亟需新能源汽车的一线大城市面临着拥堵加剧的困境,而三四线城市则完全可以通过购买燃油车来解决用车需求。

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也并非不可行,但受到疫情影响,许多行业在今年一季度进入“寒冬”,也让千万人的收入有所降低。此时汽车以旧换新的需求不够迫切。简单来说,手上没钱了,车子能开就开着先吧……

汽车产业链绵长,又是经济支柱之一,稳住汽车消费,可以说势在必行。但经济发展有其周期性规律,汽车销量飞速增长逾十年之久,再上一层楼并非易事。只有深层次的行业调整,优胜劣汰,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再度迎来汽车行业的黄金时代。阵痛,也是难免的。1月的车市销量透露着极深的寒意。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汽车累计销量194.1万辆,同比下降了18%之多。汽车增速狂奔十年之后,下滑态势越演越烈,从微增长2.1%到双位数的负增长,“寒冬”越来越冷,丝毫不见回暖之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市限购解除很重要 消费者敢花钱更重要

放松和取消限购,会引发多米诺骨牌,并促进汽车行业的消费潜力。限购对于汽车消费者无疑是限制其购买欲的枷锁,毕竟部分城市例如北京,并不接受竞价方式获得购车指标,对于一般市民来说,只能老老实实等待中签几率虚无缥缈的摇号.

而有钱的壕们则是可以通过“带牌销售”或者法院“带牌竞拍”等方式间接获得指标。2018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23年以来,首次出现“寒潮”,受到大环境影响,汽车销量下滑、部分老牌车企出现持续亏损并面临淘汰,消费者选择持币观望。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相关通知,

要求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经实行的限购、限行政策应当取消,并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北京早已实施限购、限外、限行三重政策,而且新能源指标只能上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能用普通汽油车指标,已经从“源头”作出积极调整,但是从高德地图公布的城市拥堵指数来看,该堵的还是堵。

崔东树表示“对于疏导交通,不能仅靠限购来决定,而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车辆识别系统的研发,以及智慧城市的布局等,实现更好的交通情况动态调解效果。“随着更多的城市实行汽车限购政策松绑或者解除汽车限购政策,汽车市场回暖迹象明显,汽车限购离全面取消或许已经不远了。

当汽车降价潮无用时,取消限行限购才是最终答案?

近日,商务部官网上一条包含“北京上半年再释放不少于10万个新能源购车指标”的消息,让原本下跌中的汽车股瞬间翻红,北汽蓝谷等多支股票直接涨停。在网络上,消费者对这一政策的出台,同样欢欣鼓舞。

然而,当日下午商务部网站上该公告突然消失,第二日商务部公开致歉,表示网站上有关“北京正在研究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措施”的资讯,在内部信息流转中,因工作不慎被放在网上。并表示有关刺激北京汽车消费的想法并未经研究论证。

众所周知,?北京是目前国内限购最严格的城市,考虑到北京松绑的带头作用,业内对北京松绑呼声是最高的,但北京交通拥堵和环保压力都很大,所以在这方面迟迟没有松口,也可能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验证。

首都车市的底线

3月初,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曾发布《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2019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36.5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8.1万辆。民用汽车590.8万辆,增加16.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97.4万辆,增加18.4万辆;私人汽车中轿车303万辆,减少4.1万辆。

此前,业内专家几乎都将北京市汽车保有量的上限定在了700万辆,这个数字是北京的极限。如今,北京距离碰触红线近在咫尺。因此,北京在放开限购这件事情上其实是有很大困难的。

不过北京不放松限购,一方面是阻挡了本身就有极大规模的汽车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其他一二线城市一个“政策不落地”的印象。可是,相比于其他二三线城市,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恰恰应当是这一轮汽车消费的主力区域。

到了2019年之后,中国汽车消费已经转变为增购、换购为主,有能力消费的买家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北京实施了这么多年的全民摇号政策,一方面阻碍了大部分北京市民通向有车生活的美梦,另一方面,就算控制住了市内机动车增长率,又将外地机动车“路权”进行了无限缩小,但北京的拥堵状况仍然是丝毫没有改善。

从那份被“秒删”的文件来看,其实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不错,后续真正施行的版本很可能是从中演化而来的产物。看来北京的实施了快十年的限购政策也因为疫情的影响要做出改变了。

如果北京方面果真让10万个新能源指标落地,既有利于解决消费者的真正痛点,也有利于促进新能源车销量回升。最重要的是,一旦北京有所行动,全国大中型城市都将迅速跟进,出台有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将是盘活全国汽车市场消费的基本盘。

市场期待报复性消费

我国目前千人拥车率接近200,汽车总保有量为2.5亿辆。2019年汽车销量2576.9万辆。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市场还处在普及之中,离成熟市场的普及率(千人拥车率500以上)还有较大差距,差距就是潜力。汽车消费是仅次于购房的第二大消费商品,进一步释放市场的汽车消费潜力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月23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提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措施,实施汽车限购措施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在地方层面,鼓励汽车消费政策正逐步落地。近期佛山、湘潭、广州、珠海、长沙、重庆等地相继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广州、深圳均明确表示从6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分别增加10万和8万个中小客车指标。贵阳市于同年9月表示增加发放3万个号牌,并取消小客车摇号政策。杭州市2020年一次性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预计二季度将会有会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制定针对性的汽车消费政策,显然市场急需一场报复性消费。

然而从恢复进度看,需求爆发增长的现象不突出,目前的逐周快速提升的销量同比表现还是平稳。乘联会认为,政策启动期效果一般不是很突出,部分城市政策实际落地生效预计要到4月份,政策退出前的末班车效果才明显。虽然部分城市已经鼓励恢复正常秩序,但消费者购车信心在3月底内很难回归正常,加之学生基本没开学,购车需求短期内难以强力爆发。

乘联会建议,加大限购城市的汽车限购指标数量、全国范围实施购置税减免、6月新能源车补贴不退坡、购车抵个税、实施微型电动车下乡补贴、延缓国六标准的PN值实施等综合措施。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是出手的好机会,但还是要保持理性消费底线。在限购城市,有很多持币待购刚需消费者,限购的放开对拉动内需非常重要。

直播车市

要想真正的让汽车市场回暖,仅仅依靠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还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说,提高汽车消费,需要的不仅仅是汽车消费方面的鼓励,更重要的是,在减负的基础上,能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收入,敢花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月6日,湖北省下场给到汽车消费相关补贴,至此降价潮正式开始。而随着降价潮陆续在全国发酵,相关的效应也在逐步显现。

3月1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文,降价潮可能引发一系列影响汽车市场有序发展的问题;

3月2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表示,降价处理库存,适当回收成本是正常经营措施,但不能因此沦为价格战。

随着时间进入4月,3月的降价潮效果尘埃落定,汽车流通协会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62.4%,环比2月上升4.3%。乘联会对3月狭义乘用车的销量预测为159万辆,同比2022年3月持平。各大新能源主流车企的销量数据则显示,新能源车正在越来越好卖,而主要参与降价潮的传统车型们,十分落寂。

“降价潮的结果很清晰了,以至于它现在结不结束,是否结束都不太重要。”参与了4月1日电动车百人论坛的资深媒体人,如此评价。在当天的现场里,有不少车企掌门人聊到了降价潮的相关话题,尤其是深蓝汽车CEO的结论是行业价格战基本结束,但这并未成为行业的关注点,也没有在后续如王传福、余承东等的观点那样,被进一步传播发酵。

2023年过去四分之一,恢复经济这条主线里,动静最大的无疑是汽车领域。从1月的涨价潮,到2月的降价潮,再到3月的政府下场开启补贴,但汽车的消费增长预期本质上没有得到释放。

杭州探索解除限行限购,激起了新的水花

眼见得,单纯在价格方面做出新调整,其实已经没有太多意义。除非头部车企,特斯拉或者比亚迪主动下场掀起新一轮高峰,但它们即没有降价的理由,也没有降价的逻辑。整个汽车消费市场都在观望,甚至是很多在降价潮中买车的人感受到了新的焦虑。

靠价格无法实现增长,靠补贴等政策无法实现增长,换言之仅仅依靠企业在现有的玩法里,已经没有太多新的好办法。不过,就在消费者大多保持观望时,杭州的一条新闻冲上了热搜,事关汽车使用与消费。

3月31日,电动车百人论坛召开的前一天,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正在探索取消“双限”,小客车限购、地面道路限行,一石激起千层浪。

限行、限购,这是在诸多城市里实行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到,在各地的此类政策调整新闻下方评论区中,都有着众多迫切潜在消费者的迫切表达。网络上的观点如此,现实中也有相应表达。2019年6月6日,发改委三部门曾发布方案,应该对汽车限行等方面进行松绑,而汽车限行的相关话题也总能引发广泛讨论。

当然,令人最为关心的还是,此次杭州探索取消双限是否可行,预期如何,以及能否引发其他地区的政策变化。

是否可行,预期如何?从当前的数据来看,是可以对其保有比较强信心的。

2014年5月5日,杭州开始对小客车实施双限。就在那一年,杭州仅次于上海位列相关媒体统计的“中国十大堵城”第二位,拥堵延时指数2.10,平均延迟时间、平均速度分别为14.47分钟、19.81 公里/小时。

2015年,杭州指数1.98,在高德地图与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联合发布的数据中排位全国第四;

2016年,指数1.88,排位第八;2017年,杭州排位第48;2018年,杭州指数1.65,排位第35。

在不同的数据维度中,杭州还曾位列中国第二堵的城市。如2016年城市交通延误指数2.01,但目前已经下降至1.6左右。

另外,再参考杭州近几年的智慧高速公路相关消息,随着沪杭甬智慧高速的不断完善,不分试验路段的道路平均车速提升8%、通行能力提升20%、道路拥堵时间降低10%、道路行车事故下降10%、救援时间缩短10%。这之中,除了对道路的合理调整、更多大数据的融入、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之外,汽车企业对其也有暗中帮助。如,吉利汽车在这一时段中进入造车3.0时代,恰逢车联网等系统高速发展,吉利在之后推出PHEV技术ePro等方案里,也引入了根据路况车辆适当调整时速、驾驶状态等功能,不过这并未在全行业得到普及。

道路调整、法规调整、智能大数据的调整,让杭州从高拥堵城市,变成不太拥堵的城市。所以,基于这种表现来看,它探索取消双限,是中长期发展策略的落地结果。而除了杭州之外,也有不少重点城市在寻求相关的探索,如2020年12月南昌正式取消机动车尾号现行政策,1年多时间后,南昌在2022年9月发布,成为全国首个从“限行”到“不限行”交通拥堵指数“不升反降”的城市。

可以看出,基于部分重点城市的探索,以及近几年商务部、工信部对汽车限购等政策推动放松的方向来看,关于限行限购等政策的松动是有机会的,至于能否逐步扩散至全国,其实要看杭州这种城市的探索效果如何。如果能基于智能、大数据等方式产生高性价比解决方案,那自然是未来可期。

解除双限,就能真正刺激汽车消费规模?

交通拥堵在不断缓解,汽车销量的增长在之中也有变动。

汇总浙江省2019-2022年4年的汽车销量表现,具体如下:

数据源:达示数据,2019年,浙江省全年汽车销量165万台,仅次于广东、江苏排名全国第三,较2018年销量有所下滑。杭州市,2019年汽车销量45.82万台,较2018年有下滑,排名全国第8;

数据源:公安部上险数据,2020年上半年,浙江省汽车销量56.93万台,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排名全国第四,杭州的上半年销量为14.26万台,依然排名全国第八;

数据源:公安部上限数据,2021年全年,浙江省全年汽车销量165.2万台,杭州仍排名全国第八,销量43.4万台;

2022年全年,浙江省全年汽车销量181.8万台,杭州销量50.69万台。

从公开数据来看,随着智慧交通等方面的应用,道路的拥堵在不断降低,不过汽车销量的增长其实并不算特别明显。

汽车消费是一个整体工程,同时涉及当地的收入、经济表现,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城市规划表现,人口基数表现等。几者之间有着互相制衡,所以仅从当前的一系列数据来看,取消双限是会对车市有所刺激的,至少是比3月的降价潮表现更好,但刺激幅度有多少,尚难估量。参考2019年时贵州放开汽车限购时中信证券给出的数据,放开限购有望释放10万台的汽车销量增量,再结合贵阳的常住人口为600万人左右,其实能够看出之中大概的消费潜力如何。

目前限行限购的典型城市主要为,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深圳,人均资源都相对固定且有限,所以从双限政策取消角度来看,增长的空间也相对有限。另外,这一轮的降价潮里,也让人看到了消费者面对大量新生变动时的观望情绪很重,所以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即便是双限政策以超预期的速度全面放开,其面临的大概率是刚需人群购买后,更多遭遇观望。

政策刺激增长,但很多销量不该被拯救

降价潮也好,探索取消双限也罢,其实背后的指向性都比较清晰,即促进汽车市场的循环与增长,带动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不过,在此次降价潮的发酵中,还出现了除此之外的新信息增量,即国六A的切换过度需要更多时间和人群来转化。

在2023汽车流通行业蓝皮书论坛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表示:延长“国六A”车型销售期的相关政策或将于近期公布。国六B切换,国六A车型销售期延长,很快就会有相关文件出来,靴子即将落地。

多份网络公开数据都显示,当前汽车市场中约有200万台国六A排放车型待消化,如果按照原本国家规定的政策来看,7月1日之前它们都需要完成上牌,否则将无法进行销售。

200万的待消化数字是什么,这是个问题。

早在3月初的湖北降价潮开始时,我们已经对此进行了初步验证。首先,在此次降价潮开端的湖北省,东风旗下参与补贴的主流车型,早已完成了国六B排放的切换。早在2016年12月,国六A、国六B的排放方案已在环保部文件中出现,国六A在2020年7月1日实施,国六B在2023年7月1日实施。从国六A到国六B,有着3年切换期。同时,国内绝大多数车企基本都参与了国六排放的拟定工作。换言之,7年前,绝大多数车企就已经知悉了国六B排放在2023年切换的事宜。

以此次降价潮中的几款知名车型来说,早在2019年年末2020年内先出,神龙汽车(标致、雪铁龙)就已经给到了提前实现国六B的产品上市与宣传。本田亦是如此,2022年时推出的新车均能找到换装国六B动力的信息。同样是在2020年,东风日产也已开始提前切换国六B排放动力。

大众,也一样是在2020年就开始了切换,即便是斯柯达,也在2023年1月完成了切换。吉利全系国六B新品在2020年6月发布,甚至长城汽车在2019年1月就已经开始申报了满足国六B排放的皮卡车型。

基本上,所有的主流品牌都打出了关于国六B的提前量,那么,200万待消化的国六A车型属于谁,不算难以解答。

它们之中,包括放弃国产的菲亚特克莱斯勒,中规Jeep角斗士因排放受限在2023年年初降价12万,以及指南者、自由光等。不过,大多数车企的宣传资料中只出现了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话术,并未具体说明是国六A或国六B。网络中很多人在购车后也开启了对真假国六B的讨论,因为很多人发现在车辆进行购买上牌时,相关的信息才会得到确定。

所以,200万国六A待消化的信息如果属实。那要么是一些不太好卖的车型,在市场中的存量;要么是很多车企在宣传中表示全面国六B,但还在生产国六A的车型,想要赶在切换之前完成促销。

上述两种,不论哪个,其实都代表的是相对落后的产品力或技术力。也因此,这类销量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有没有必要被刺激和拯救,是值得讨论的。

当然,眼前我们不会看到什么明确的答案。这个答案,或许会在2023年7月1日前后浮现,那些不符合规则的车,因为数量的庞大,它的流向自然会比较明显。当然,如果延期策略成真,那则是另一个话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章标签: # 汽车 # 限购 #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