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导 购车指导

和特斯拉待遇出不多的车企叫什么_特斯拉和其他车企

tamoadmin 2024-07-02 人已围观

简介1.二月份车企销量盘点,自主愈战愈勇,日系合资率先撑不住了?2.特斯拉成本降50%,聊聊国产新能源车企,别回到专利费时代3.理想八月销量4.特斯拉和华为,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新年伊始,特斯拉率先吹响降价号角,问界、小鹏汽车紧随其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番热闹景象。此次,特斯拉将价位打入多款竞品车型的腹地,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拉开序幕。从终端销售情况看,大刀阔斧的降价让特斯拉在短期内斩获了更多订单。证券时

1.二月份车企销量盘点,自主愈战愈勇,日系合资率先撑不住了?

2.特斯拉成本降50%,聊聊国产新能源车企,别回到专利费时代

3.理想八月销量

4.特斯拉和华为,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

和特斯拉待遇出不多的车企叫什么_特斯拉和其他车企

新年伊始,特斯拉率先吹响降价号角,问界、小鹏汽车紧随其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番热闹景象。此次,特斯拉将价位打入多款竞品车型的腹地,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拉开序幕。

从终端销售情况看,大刀阔斧的降价让特斯拉在短期内斩获了更多订单。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特斯拉上海地区门店客流量增长明显,交付中心客流也是源源不断。“我们店每人每天卖出四五辆,为了应对客户的买车需求,我们春节排班都排满了。”有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另外有交付中心工作人员称,“前阵子,每天交付的车都在200辆左右的水平”。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特斯拉降价的逻辑在于“以价换量”,短期内效果可谓立竿见影。长远来看,特斯拉的售价一定程度取决于最终订单的获取情况以及是否有技术创新带来的降本能力,不排除会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另外,特斯拉降价对自主品牌及产业链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

特斯拉门店客流不断

“现在快要过年放假了,客流会稍微少点,最火的是刚降价那阵子。”特斯拉上海浦东新区一家直营门店销售向记者介绍,店里10个人,每人平均每天卖掉四五辆车,客户都是当场下单。记者注意到,尽管是工作日,到访特斯拉门店的顾客仍源源不断,大部分会咨询降价的相关问题,ModelY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驻足。

“还有的客户连定金都不要了,直接从其他品牌转过来买我们的车。”销售人员称,“转单”和老车主引荐是目前购车的重要客群,在引荐方面,会给到老车主和新客户积分优惠。

1月6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在售Model3及ModelY全系国产车型将调整售价,Model3起售价直降3.6万元,ModelY起售价直降2.9万元,两款车型其余版本的降价幅度从2万到4.8万元不等,此次调价创下了特斯拉中国售价的历史最低纪录。不止于此,特斯拉先后下调了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多国的电动车售价。

对于降价的原因,记者走访的两家特斯拉门店销售人员说辞一致:“主要我们是以成本定价,然后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开上特斯拉。”降价后,特斯拉订单的周期也增长,ModelY的提车周期从1-4周延长至2-5周。还有市场传言称,“降价后特斯拉3天卖了3万辆”,特斯拉门店工作人员表示,“销售确实不错,但具体到每家店的情况不同,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

随后,记者在特斯拉浦东一处交付中心看到,大厅里停放着数十辆等待交付的车,不时有客户前来办理提车手续。“这段时间我们就没休息过,每天都有差不多200辆车交付。”工作人员表示。“我是降价后第一周买的,现在提车还挺快的,还会送提车礼之类的。我朋友去年买的,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可享受的提车活动。”取好车的吴先生告诉记者。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记者表示,和以往降价的目的一样,特斯拉依旧是根据供需关系来调整价格。“如果供过于求,或者市场份额被其他品牌抢占的话,特斯拉是通过降价来增加销量,增加市场份额。”同时,特斯拉利润比较高,降价空间大。

ICC鑫椤资讯分析师张金惠也向记者分析,特斯拉降价的核心原因是在手订单的下滑,产品竞争力的下降,改款缓慢等。“前面几次小幅度降价没有增加太多的订单,这次在国补取消后,特斯拉选择大幅降价,价格创历史新低。全球范围也是的,主力车型已是好多年的产品。”张金惠称。

“特斯拉这次没有选择小幅度多次降价,而是大幅度降价,这样为的是不给客户观望的时间准备,能最大限度一次性获取更多订单。”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记者称,特斯拉选择在国补退出后,众多车企涨价时逆行降价,对消费者的心理更易产生冲击,便于及时获取订单。

明降、暗降还是按兵不动?

特斯拉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其他车企跟不跟,答案将逐一浮现。最快跟进特斯拉降价步调的是问界,1月13日,赛力斯AITO问界宣布多款车型调价,问界M5EV降幅2.88万元至3万元不等,起售价下调至25.98万元,问界M7下降3万元至28.98万元起售。

记者在问界门店看到,相较特斯拉,问界门店稍显冷清。“特斯拉降价以后,我们相应的政策很快就出来了,关注的人还是挺多的,很多客户微信咨询我。目前跟进降价的品牌不多,其他品牌还在涨价,我们对老客户有补贴,厂家也是比较有良心的。”上海一位问界经销商对记者表示。

同样的,小鹏于1月17日也加入了降价阵营,其中小鹏G3i价格调整为14.89万-17.69万元,下调幅度2万-2.5万元不等;小鹏P5价格调整为15.69万-20.29万元,较此前下调2.3万元;小鹏P7价格调整为20.99万-24.99万元,降价幅度为3万-3.6万元;2022年9月上市的G9车型价格保持不变。“降价后的第一天,我们店每人卖了三四辆,一部分是积压的订单。有的客户之前交了定金还在犹豫,刚看到降价通知就决定提车了。”小鹏汽车门店销售告诉记者。

“我们基本降完以后就是成本价了,比卖车亏钱更恐怖的是车卖不出去。”有小鹏汽车员工对记者表示,每辆车都有研发成本,只有大量卖车才能平摊掉这部分成本,从这个角度讲,价格战是难免的。另外,今年整体锂资源的价格降低了,才有空间去压缩整车价格。

事实上,除了打出降价这张明牌,还有车企在“暗降”。近日,埃安发布消息称,预计今年3月初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在正式调价通知发布前于埃安APP支付排产定金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此外,非凡汽车推出一系列购车礼包,2月28日之前购车的车主,可以享受价值2.1万元的限时购车礼遇,车电分离价最低21.85万元起等。

“特斯拉拿起价格屠刀,竞品车企也会跟进的,大家为了订单,价格战是必然的。”张金惠认为,打价格战导致的结果是规模效应没有起来的车企,持续的亏损,亏损加大。

“特斯拉的持续降价,无疑会加剧中高端市场的洗牌和降价连锁反应。”战斗蚂蚁新品类工厂创始人刘坤对记者表示,比如最近某品牌的降价,既有特斯拉的外因,也有自身品牌销量下滑的内因。“但我认为有的品牌还是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端路线,因为市场仍然需要一个纯粹的高端电动车品牌,随着特斯拉的大众化战略,特斯拉高端电动车的位置也将拱手让给他人,这或许也是其他品牌的机会。”刘坤分析指出。

降价影响将传导至产业链

有行业人士将受特斯拉降价冲击的车企分为了三类。一是在特斯拉未降价前,就与特斯拉保持在相同的价格区间的,这些品牌往往靠自身的性价比优势去和特斯拉竞争,而这次降价后,这些品牌的优势会部分丧失,面临的降价压力也最大。

第二类,原先价格低于特斯拉,由于特斯拉降价而下沉到了这类车企的价格范围,但这类企业品牌方面又没有特斯拉强,这类企业也会受到特斯拉降价影响。

第三类,原先和特斯拉价格相近,但具有一定的品牌力和产品力。这类企业主要是以内饰或产品定位等不同,与特斯拉进行差异化竞争策略。特斯拉降价后,也会影响到这部分品牌客户订车的心态。比如观望是否会跟进特斯拉降价,从而拉长购车决策周期。

此外,特斯拉降价的影响或进一步传导至产业链企业。“特斯拉降价主要是影响自己的毛利率,供应链上,今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价。”张金惠判断,特斯拉供应链或将回归制造业的毛利。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核心就是价格竞争,背后是产业创新和成本控制。随着电动车的电池成本逐步下降,锂矿等资源不会持续成为约束。而制造的规模化、一体化压铸等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目前特斯拉的降价,主要靠自己来承担成本压力,由于利润空间大,它有资本来降价。有一部分则要产业链来承担,特斯拉如采购量增加的话,规模经济效益会更加明显,特斯拉也就更有底气和供应商议价。”张翔对记者表示。

也有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目前车企的降价主要靠三点:整车牺牲利润、锂资源加工费下降、中游材料加工费下压。未来随着降价影响进一步释放,整车利润下降,产业链需要共同承担成本压力,各环节承担的压力不同,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加工费变动情况。

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告诉记者,现在国内动力电池的定价大都与资源价格挂钩,资源价格下降,意味着动力电池采购价同比例下滑,也意味着电动汽车产品成本下降。

“原则上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也应该和特斯拉一样下滑,但是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现在是上浮的,主要原因是在之前一段时间锂资源价格普遍上涨的时候整车厂采购了很多动力电池生产了电动汽车产品,如果电动汽车售价下滑,意味着整车厂是要亏损的,所以我们看到国内很多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是上浮的。”墨柯表示,现在特斯拉降价,国内整车厂处于两难境地,跟着降价要亏损,涨价卖不动。

新品、新技术有望激活市场需求

率先亮出降价牌的特斯拉,下一张牌是什么,还有可能继续降价吗?对此,受访专家有不同观点,“这次降价可以说是一步到位了。”也有专家指出,特斯拉降价并没有就产品做出本质变化,长远看,销量还是有天花板的,如果销量不及预期,不排除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

刘坤向记者分析,特斯拉不断降价,背后有两点战略意图,马斯克曾说过要把特斯拉卖到1000万辆,他真正要做的是电动车的普及,成为电动车时代的丰田和大众。“另外,为什么马斯克要把一个高端品牌定位拉下来,我认为这是希望抢占第二流量入口。因为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汽车将会成为智能手机之外的第二移动终端和移动空间。汽车未来的商业价值不是卖车本身,而是基于汽车终端所衍生的各种附加价值,比如数据价值,比如移动互联生态。”刘坤表示。

另一方面,市场也在寄希望于新的产品激活新的需求。在记者探访门店的过程中注意到,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还包括,特斯拉何时推出改款车型或新车型。对此,特斯拉门店销售均回复称,“还没有官方消息,那些是网传的”。

对于特斯拉新品更新速度较慢,张金惠认为,这是由于特斯拉之前的在手订单还是很多,供不应求,德国工厂产能爬升缓慢。在当前的价格体系下,特斯拉如今年推出改款,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产能等方面都会需要进一步考量。

“特斯拉的老车型在市场上的时间已经特别长了,如果有新的改款车型出来,将会给特斯拉注入新鲜的血液,消费者更愿意体验新科技,对销量的帮助也会比较大。”张翔表示。

除了价格策略调整,2023年将有更多新能源车企将目光投向新品、新技术的迭代,业界依旧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乘联会也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新能源汽车依然高景气,新技术不断产业化。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受益行业和公司规模的扩大而成长。另外,新技术将快速落地,如46系电池、pet铜箔、钠电池以及快充方向,这些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观察:打赢市场战,不能只靠价格调整

特斯拉推出国产化产品之初,便被视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鲢鱼”,如今这条鲢鱼再次搅动市场。只不过,彼时,搅动市场的是产品,如今则是因为价格。

大幅降价给特斯拉的销量打了一剂“强心针”。据招银国际汇编的数据特斯拉本月稍早降价后,1月9日至1月15日期间,特斯拉在中国的日均销量比2022年同期猛增76%。记者走访中也发现,降价后的特斯拉门店不缺客流,还有不少转单而来的客户。对于其他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而言,特斯拉大幅降价的消息更像是一枚“深水炸弹”。前期因国补退坡而涨价的品牌,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定价策略。

特斯拉降价后,很快就有跟随者,一样的降价,背后的忧虑却不完全相同。特斯拉降价的逻辑在于保增长,在短期内不确定新品上市的背景下,降价或许能更快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但降价并不每次都是灵丹妙药,降价对销量的刺激作用是短暂的,长远看,消费者还是要看产品力的。

一些自主品牌则面临跟还是不跟的两难境地,“跟降”会压缩利润,加剧亏损,不跟则直接面临销量下滑。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特斯拉降价只是一个引子,自身选择降价更像是“被动迎战”。有业内人士分析,特斯拉大幅降价带来的鲶鱼效应,再结合碳酸锂价格回落,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会逐步内卷。

产品盈利能力的差异或许会导致车企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能更好应对终端价格变化;产品力强弱或将决定车企成本传导能力,产品力较强的公司可通过提价的方式部分传导成本上涨和补贴下行带来的价格压力。

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中信证券研报预计,未来行业智能电动大趋势将持续加速演进,行业进入稳定成长新阶段,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安全性升级带来的产品体验提升和成本下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告别政策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切换至市场驱动,特斯拉降价会让竞争格局愈加白热化。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展望2023年,新能源汽车或许将从“卷价格”到“卷技术”,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将面临市场选择。不管价格是涨还是降,消费者更多还是会被有竞争力的产品所吸引。打赢市场份额之战,不能仅仅靠价格调整,车企更需修炼内功。

二月份车企销量盘点,自主愈战愈勇,日系合资率先撑不住了?

新势力抢人忙,传统车企拥抱四化,招聘门槛抬高,蓝领招聘难中难

2月24日——农历二月二,是中国传说的龙抬头的好日子。但对于待业在家200多天的十堰汽车城人文山来说,怎么也抬不起头。

尽管身怀二胎的老婆和内退多年的老爸老妈都劝他不要急——工作慢慢找,可生活的压力却逼迫这个进入第三个“本命年”的家里唯一壮汉偷偷抹眼泪。

自2019年8月底被江苏一家造车新势力“离职”后,他就踏上了漫漫求职路,几乎每周都要求人托人帮推荐,每月都要去面试——直到春节前,尽管他把月薪期望值从涨20%滑落到可以降50%,但还是没有一家车企发出录用通知书。

在文山的记忆里,三年前在传统车企工作,差不多每周都有猎头和好友问他“愿不愿意去挑战一个好机会”;两年前在造车新势力工作时,每季度还有人问他“有没有换工作的想法”。

而近一年来再也没有猎头电话“骚扰”他,他却不停地在58同城、猎聘、BOSS直聘等网上发布求职信息。除了招聘网站提醒他要购买会员和VIP权益有更多好机会后,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真心帮助他。

文山求职的遭遇,在汽车领域资深猎头——博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仁林找到了答案:“开年的这场疫情会使今年汽车招聘圈整体形势更差。因为会有一部分实力不济或者产品线不被认可车企加速倒闭,未来被收购的概率会更小。现在,车企能不裁员不欠薪已是阿弥陀佛。”

到2月25日还在观望的张仁林看来,他2020年期望的求职高潮到来,而他最盼望的2020年招聘高峰却没有到来,更没有接到一个像样的大客户订单和业务。“绝大部分车企今年会考虑裁员或者几乎不新增,慢慢休养生息。”

2月25日,浙江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工业大学MBA导师余同同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现在企业复工处于比较尴尬境地,如果不复工,则市场会逐步丧失;如果复工了,市场不活跃,将导致大量库存,企业资金链会断裂。企业招聘力度也会减弱。解决复工难、求职难、招工难的关键还是疫情尽快结束,恢复市场正常消费。

但正如车市“强者恒强、弱者认命”一样,汽车商业评论在调研中却发现,部分有实力、有追求的企业逆势而上,趁市场低迷期,在网上招聘悄悄打响招人抢人暗战。这的确是低成本招兵买马的大好时机。

合众爱驰抢人正当时

2019年销量过万辆的造车新势力——合众汽车在新春复工后开启了千人招聘计划。合众汽车总裁张勇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他们2020年不裁员,还招1000人,通过网上面试招智能、技术、营销、质量等领域的紧缺人才。

确实,对于一些身在不死不活、垂死挣扎车企的员工来说,现在正是动身换会的机会。而对一些想图谋突破和创新的车企来说,趁着现在这个难关,恰是坐等人才送上门、坐收渔利的良机。

对此,张勇并不否认:“第一,我们确实缺人,本来就准备今年节后就准备大批量招人。现在有1600人,到今年年底要招到2500、2600人左右。第二,确实是一个好时机。”

以合众汽车嘉兴工厂所招聘的新项目质量部总监年薪30万-40万元为例,而离此不到百公里的另一造车新势力质量部总监年薪却在60万-80万元。

2月24日,在一个全国CMO抗疫讨论微信群,某创业公司发出的市场总监招聘职位的年薪也已下降到30万-40万元,引起群内一片骚动:“十年前我年薪就30万”?“在北京租房一个月得5000吧,一年30-40W过得是什么品质的生活?”?“2.5W/月,在北京过得很艰难”?“北京2W以下的,也大有人在”。

像合众一样大量招人的造车新势力还有爱驰汽车、速达电动汽车以及山东潍坊知名微型电动汽车品牌——比德文。

总部设在上海的爱驰汽车在前程无忧发布招聘岗位,其中有智能产品经理、PMO经理、机器人市场经理、产品经理、CRM经理、项目管理经理、车联网运营经理、整合营销策略经理、车机软件产品经理、测试高级经理、车联网项目经理、车联网产品经理、车机软件等10多个经理岗位,且数量显示是“若干人”,多数经理岗位月薪起步价在1.5万元。

在浙江某造车新势力晃荡三年又回归上海传统车企的职业经理人“通哥”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虽然没有高薪了,但回来后感觉比较踏实。

长安上汽呼叫软件合伙人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传统车企正在积极拥抱“汽车四化”,各大车企在此领域推出的岗位最多。

长安汽车在2月22日发布长安汽车软件科技公司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招聘令。作为长安汽车全资子公司和“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的核心支撑,长安软件拿出解决方案部、软件系统测试和IT研发等Leader职位和更多高薪职位,寻找“看见更大的世界”的人,利用行业翘楚平台成就一些高科技人士的人生跃迁。

无独有偶。

立足集团“新四化”战略优势、正在筹建的上汽集团软件中心也发出寻找创业合伙人的热帖,招聘岗位分软件开发、智能驾舱、电子系统、数据平台四大领域15个方向,面向海外将聚合全球顶尖的智能网联人才团队,引领“软件定义汽车”变革潮流。

一直低调潜行的东风h事业部在2月22日高调起来。这个立志成为“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的领先者”的东风公司新事业部,拿出底盘、电子电器、动力、新能源等4大领域近40个技术岗位进行社会招聘。

此前,东风公司在武汉封城的第16天——2月7日,召开第一次人事部长视频例会。东风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程道然强调,“尤其要进一步关注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引进和使用。”

为卫冕2019年车企销量冠军,一汽大众在2月24日发出求贤令,发力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新出行业务。

一汽大众的管理服务部、产品管理部、技术开发部、规划部等职能部门纷纷扩编,在长春、杭州、成都、佛山等产研基地招聘大量工程师,主要包括IT开发、项目管理、产品工程、新能源产品、自动驾驶、造型、内饰、电子电器等领域。

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大众品牌在长春招聘部分移动出行和用户体验业务助理经理。

传统车企招聘门槛抬高

最近启动社会招聘的还有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广汽丰田、广汽新能源、吉利集团、东风智新科技和特斯拉、采埃孚、现代摩比斯、摩斯智联等车企和零部件及高科技公司,岗位从司机到子公司总经理等应有尽有。

不过,所有的岗位都是线上报名,绝大多数职位要通过电话和微信、QQ、视频等线上方式沟通确认。

对于正在做毕业设计和寻觅人生第一个工作驿站的应届毕业大学生、硕士毕业生来说,最新的福音是一汽集团、长安汽车、上汽国际、吉利、广汽新能源等汽车公司启动了春季校园公开招聘模式。

因受疫情影响,以前的校园路演已经不可能进行,线上招聘将是唯一的招录渠道。这对于从小生活在网上而羞于线下交际的95后、00后高颜值玩家来说,反倒成为他们的优势。

相比以往,招聘条件提高,普遍要求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而不是此前的“大学本科学历”。

比如,一汽集团要求投资管理员、工厂布局员、责任追究审计员等岗位,具有“全日制统招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及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一汽大众招聘所有任职,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留学生需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学位证书)和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中国一汽校园招聘第一个条件是,国家全日制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

再如,东风智新科技2月10日发布的一个党群部长岗位要求第一学历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团队管理经验满8年,党群工作满5年。

在资深求职人老白的眼中,这都不算高。他向汽车商业评论吐露:某汽车央企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提供的专员、主管、主任、高级主任等层级岗位,年薪从18万到90万元左右,但都要求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学历;另一汽车央企则在内部操作上“非985、211高校毕业的”根本入不了法眼。

蓝领工人招聘难中难

春节过后,招聘规模大的是一汽集团。不仅有一汽大众,一汽集团总部、一汽轿车、一汽解放及一汽富奥、一汽四环管理公司、一汽国际物流等大小公司争相开始启动招聘模式。

除了提供不少白领和职能部门管理岗位外,一汽轿车、一汽解放、一汽富奥、一汽四环在本地招收近千名生产线操作工岗位,工资、福利、险金齐全,在长春及当地并不算低。

双阳人社发布的消息说,一汽轿车本次招聘的公司亮点是年度双薪在1万到2万元之间,晋升空间大,有长春最全路线的班车,2020年度订单是前一年的2倍,工资会大幅度增长;

一汽国际物流的公司亮点是年度双薪+绩效回馈+节假日福利及采暖费在2万-3万元,上班一半工作一半休息,工作轻松不累,吃大众食堂,坐大众班车。

作为河南省首家和全国最后一个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双认证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速达汽车这家设在河南三门峡的造车新势力,从2月9日就开启线上应聘渠道,HR公布其微信号,24小时为求职者提供服务,招聘岗位主要生产线操作工、技能工人和研发、质量、管理、综合类普通员工。

汽车商业评论从速达汽车人力资源部一位员工了解到,尽管工资待遇并不比平常低,但此次报名情况要比以往冷清些。

而比德文汽车则承诺一系列优待:每月18日发工资,六险一金,免费住宿,就餐补助,生日礼金。

在浙江某造车新势力工厂工作的老技工“辉哥”告诉汽车商业评论,造车新势力都是坑,他不能从一个已知底的坑中跳进另一个不知底的坑中。

浙江省资深人力资源顾问余同同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这个点上,盲目跳槽的会减少,现在招聘最难是蓝领这块。

他分析说,蓝领招聘这块一直是难点的原因在于,一是城市的生活成本比较高,薪酬比较低吸引不到工人,但是高薪酬会挤压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企业难以为继;二是近年产业链逐步迁移到内陆,工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岗位,不需要背井离乡;三是90后新生代蓝领工人,工作不再是为了生存,对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冲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成本降50%,聊聊国产新能源车企,别回到专利费时代

2023年刚开始不久,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应当是一个悲欢与共的开局。

随着疫情退散,消费生活恢复常态,有望激发新一轮的购车潮,这也让很多不愿错过机会的车企,年初纷纷布局了全新产品。而不好的一面则是到期的新能源补贴,以及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在去年底提前消耗了潜在消费需求,为今年车市的开局,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当然,各大车企今年开局以来的市场表现究竟如何,还要看他们各自的销量数据。

从乘联会最新发布的2月全国乘用车分析报告来看,整体2月市场的零售量不管同比还是环比都有一定增长,达到139.0万辆,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局面。但对于不同的品牌,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首先不出意外的是比亚迪,以月销17.7万辆的零售成绩,位列全部厂商排名的第一名,而且在同比增长幅度远超市场大盘的(10.3%),达到了98.3%。

比亚迪如此畅销的原因其实就不必过多赘述了,王朝+海洋两大系列,基于DM-i混动和e3.0平台技术,推出了不少的爆款产品,又乘上了新能源市场迅猛发展的东风,令其稳立市场之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比亚迪的订单仍然处于积压的状态,而年内比亚迪将迎来全新的郑州、以及合肥长丰二期、襄阳等工厂,产能的提升届时会让比亚迪的销量潜力更上一层楼。

长安和吉利则是除比亚迪外,屹立于车企销量排行榜单去前五的另两位常客,两家车企在2月分别同比上涨52.9%和32.9%。

而与比亚迪不太一样的是,长安和吉利虽然也有努力转型新能源,但同时没有放弃燃油车市场。并且正因为油、电两条腿发力,为企业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市场竞争力,在技术深耕下,带来性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多元化的产品,才带给合资品牌明显的压力。

接着往后说合资品牌,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分别位列2月销量榜的第二和第五,月零售分别为11.1万辆和7.4万辆。单看销量成绩,这两家合资车企维持住了以往的实力。包括速腾、宝来、朗逸等常年热销的车型,在去年实现中期改款,增强产品力后依然热销。两家大众还前后推出了ID.纯电系列,成为率先抢占新能源高地的合资车企,这同样是他们能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日系阵营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广汽丰田月零售量6.7万辆,同比增长26.2%,依然稳坐日系NO.1。而另一边的东风日产和一汽丰田则稍微相对“凄凉”,虽然还身处排行榜的前十名之列,但均有超10%的下滑,这也让今年日系整体的开局与大家印象中的品牌形象有所反差。至于他们能否在后面的月份中证明自身,实现逆转,还需拭目以待。

说到这儿,应该有朋友会提出疑问了,2月份零售榜单中为何缺少了特斯拉的身影。别着急,它的零售量虽然不高,但月批发却达到7.4万辆,位列所有车企第六。这或许与其2月份产能优先供给海外市场有一定关系。

跟特斯拉类似的是奇瑞汽车,2月批发量达到9.7万辆,位列批发榜第五,总量则仅次于一汽-大众。可见,如果不能在越来越卷的国内市场占据核心领先地位,那么开拓海外市场,同样是一条积极的出路。

总得来说,虽然2月乘用车市场整体向上,但不同车企间的销量断层的情况却越来越显著,道出了当下车市巨大的竞争压力,尤其当新能源市场 “马太效应”逐渐加剧,蚕食燃油车份额,头部阵营将不断压缩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直至对方在新一轮淘汰赛中出局。

*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买车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理想八月销量

作为新能源车企先行者之一,特斯拉从来都不缺少话题,可见的是,在新能源技术上它确实有很多建树,如自研的FSD芯片、电池管理系统、V3超级充电桩、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等,不仅推动了自身发展,也给很多新能源车企给予了技术灵感和启发。最近,特斯拉又公布了秘密宏图第三篇章,目标是“地球如何走向完全可持续能源之路”。

地球以后要怎么走?这个话题对大多数人而言太科幻,而从特斯拉自身角度来看,则有一些数据支撑,如投入10万亿美元的制造资本,实现240TWh储能、30TW绿色发电、用不到0.2%的土地面积,实现10%的世界经济。

10万亿美金已经超过了我对金钱的究极认知,不过我知道特斯拉下一代汽车,将会实现操作员密度提高44%,组装成本降低50%,时空效率提高了30%,超级充电硬件和安装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至70%。在这个基础上,马斯克计划到2030年建立有10~12个特斯拉超级工厂,每年生产2000万辆新车。

早在2006年马斯克还公布了特斯拉的四个计划:造一辆跑车;用这笔钱开发一款人们买得起的轿车;再用这笔钱开发一款更便宜的轿车;在进行上述三步的同时,提供可持续能源。从特斯拉Model 3来看,虽然这个计划还没有完全实现,可不断下调的价格已经透露出,特斯拉的这四个计划正在不断落地,如果下一代生产成本降低50%,那么距离这个目标就能更近一步。

如果你了解汽车行业的历史,就会发现特斯拉的目标和执行,和当年福特、大众几乎完全一样:福特发明流水线不断降低汽车制造成本,大众要制造一台人人能买得起的车,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福特和大众几乎统治了全球低端民用汽车市场。

在汽车诞生之初,几乎所有车企都在研发专属于有钱人的汽车,奔驰、斯柯达(你没有看错)、劳斯莱斯、宾利以及太多消逝的汽车品牌都是如此,而抢占了低端市场的大众、福特、丰田、本田、现代等汽车集团,最终成为汽车行业霸主,用咱们的老话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现在特斯拉所做的,就是通过降低成本,从高端车型向低端车型渗透,从而在主流消费者市场占据先机。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反观现在国产新能源车企,20万级上新能源车型的数量,已经远超过10万级的新能源汽车,没有完整的研发、制造技术体系为支持,就急于打造高端品牌成了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的共识,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

就国人实际消费能力来看,能购买20万元以上汽车的数量已经少之又少,能购买30万元以上汽车的实数凤毛麟角。举个例子,在年销2000多万辆汽车的大市场,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销量占比不足2.5%,就足以说明国内汽车消费现状,停止对高端品牌的痴迷,着重于20万级下主流市场的投入,我觉得才是自主新能源车企该走的路。

新能源时代带给国产车企最大的机会,是没有燃油车时代那么沉重的技术壁垒,可以从举步维艰转变为大步前行,如果只盯着眼前的市场机会,大肆输出价格高昂的“拼凑车”,放弃夯实自身的基础技术,没有完整、成熟的技术体系,未来或许又要步入燃油车的后尘。

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现在很多表面风光的国产新能源车企,确实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工厂,绝大多数软硬件都来自海外供应商,深思下去,这就是用自己的市场,又一次帮助海外汽车供应商培养技术,长此以往,一块齿轮都要交专利费的场景或将再次上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辣哥说车官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和华为,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

2023年8月理想汽车销量为34914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车企都在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2023年8月,多家新能源车企陆续公布了自己的销量成绩,其中理想汽车以34914辆的交付量位居第三,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

理想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豪华智能电动汽车,于2015年7月创立,总部位于北京,通过产品创新及技术研发,为家庭用户提供安全及便捷的产品及服务,其创始人李想是中国著名的连续创业家,曾创办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汽车之家。

理想汽车的企业文化

1、理想汽车注重用户体验

公司的愿景是让用户拥有更好的出行体验,因此,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围绕着用户需求和体验展开的。例如,理想汽车的产品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和感受,力求提供更加舒适、便捷、智能的驾驶体验。

2、理想汽车注重创新和科技

公司认为,只有不断创新和引入先进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理想汽车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和产品,注重研发和创新。公司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致力于研究新的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并将其应用于产品中,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

3、理想汽车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公司认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趋势,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理想汽车注重节能减排、使用环保材料等方面的工作,力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理想汽车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公司认为,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公司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理想汽车

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曾经是特斯拉的忠实粉丝,买过4辆特斯拉 汽车 。

但后来,何小鹏把特斯拉变成了自己的对头,并且不时和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隔空互怼。

之所以变得和特斯拉势同水火,是因为小鹏 汽车 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最像特斯拉的车企。二者的技术路线、产品定价,都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便导致了竞争和矛盾。

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新旧车企也正磨刀霍霍,小鹏 汽车 周围可谓强敌环伺。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研发和产能,小鹏 汽车 准备去港股二次上市,募资约140亿港元。

6月23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小鹏 汽车 通过了港交所聆讯。6月30日,小鹏 汽车 发布公告称,港股发行价定在每股165港元,将于7月7日上市交易。

上市并不是一个终点。随着华为、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强势入局,造车领域的竞争将日益白热化。

小鹏 汽车 的主打宣传点,是其自动驾驶。但在现阶段,头部车企的自动驾驶在实际应用层面,比较趋于同质化。对于小鹏来说,如何把自动驾驶的故事讲好,如何摆脱特斯拉的阴影,将是接下来的一个艰巨挑战。

小鹏 汽车 赴港二次上市,意味着可以打开新的融资渠道。很多人会认为,持续亏损的小鹏是不是缺钱了?

实际上,小鹏 汽车 在资金上颇为宽裕。

小鹏 汽车 今年5月份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小鹏 汽车 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等流动资产,共计人民币362亿元(55.25亿美元)。

因此,即便按照当下小鹏 汽车 每年的亏损额30亿上下来计算,这样的现金储备也可以说是充足。

不差钱,那是为什么呢?

小鹏赴港上市背后的一大动力,很可能是美股市场环境的变化。

由于美国证监会持续加紧对中概股的监管,美股市场已经不再是“淘金热土”。因此,回港上市正成为不少国内企业的共同选择。

自2020年以来,已有百度、网易、京东、华住、哔哩哔哩等超10家中概股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

今年3月下旬,据媒体报道,蔚来与理想 汽车 也都在谋求香港上市。造车新势力“蔚小理”齐聚港股,可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二次上市快人一步的小鹏 汽车 ,能否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还不好说。从165港元的发行价来看,较建议认购价折让了8%。

从市场销量情况来看,2018年-2020年,小鹏 汽车 年度累计交付量分别为29、12728、27141辆,2021年1-6月份共计交付新车30738辆,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交付量,整体增长率较为可观。

营收方面,2018年-2020年,小鹏 汽车 实现营收分别为970万元、23.21亿元和58.44亿元,出现的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和27.32亿。2021年一季度,小鹏 汽车 营收29.51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营收的一半;亏损则为7.87亿元。

虽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其毛利率呈现逐渐增长势头。小鹏 汽车 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24.3%到2019年的-24.0%,再到2020年4.6%,初步实现了毛利率由负到正的转变。 今年一季度,毛利率已提升至11.2%。

一季度毛利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小鹏XPILOT智能驾驶软件收入的增长。一季度,小鹏 汽车 在报告中首次加入了XPILOT软件收入,达到8000万元左右。

尽管蔚来也推出了软件收费项目,但是目前还没有单独披露过该部分营收。

小鹏的“死对头”特斯拉也没有单独披露过软件收入,不过,据特斯拉CFO Zachary Kirkhorn披露,截止2020年一季度,特斯拉的FSD(Full Self-Driving,全自动驾驶套件)递延收益已经超过6亿美元。

对于以特斯拉、小鹏、蔚来为代表的智能 汽车 来说,未来,软件服务将成为车企的一大关键利润增长点。这也是小鹏仍然愿意继续加大自动驾驶研发投入的原因之一。

小鹏目前的亏损,与高研发投入密切相关。

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蔚来研发支出24.9亿元,理想研发投入为11亿元,小鹏研发费用则为17.26亿元。

在三强之中,小鹏的研发费用率是最高的。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小鹏的研发费用率分别是89%、62%。

据何小鹏今年3月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今年的研发投入会大幅增加,并且着重在自动化相关领域,“预计在2021年年底,小鹏的研发人员数量会超过之前的1倍”。

小鹏本次回港上市募资,主要是希望进一步加速技术研发和业务扩张。

招股书显示,小鹏拟募集的140亿港元,将用于以下目的:约45%将用于拓展产品组合及开发更先进技术,包括开发下一代XPILOT、新车型及改进硬件技术;约35%将用于通过提升公司品牌认知度;约10%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约10%将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在招股书中,“自动驾驶”一词一共出现了41次,小鹏对于自动驾驶的投入力度将持续加大,这也意味着小鹏的财报在一段时间内仍不会好看。

2018年末,小鹏 汽车 推出第一款车小鹏G3。招商证券资管的研报称其为“一款面对重视性价比消费人群的平庸、保守的产品”。因定位不清晰、产品缺少亮点,小鹏 汽车 较长一段时间里面临着市场反响平平的困扰。

这种情况在2020年第二款产品P7发布后,得以改观。

P7问世时,一场线上发布会开了足足24个小时。这款车搭载了XPILOT 3.0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号称拥有当时量产车最强的自动驾驶硬件结构。何小鹏在发布会上高喊要“成为特斯拉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

蔚来李斌当时也为P7站台:“买SUV,你可以买蔚来或者合创。买轿车,你可以选P7。”

P7上市之后,销量开始迅速增加。得益于其市场表现,2020年7月,小鹏 汽车 销量同比增速超过150%。

“如果没有自动驾驶这张牌,按照小鹏 汽车 走中端路线、大众化打法的路子,可能根本不会被人注意到。”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市界。

那小鹏 汽车 的自动驾驶现在水平如何?

其招股书称,截至2021年6月18日,小鹏 汽车 是中国唯一一家自主研发全栈自动驾驶软件,并将其搭载在量产车上的整车企业。

截至2021年3月31日,小鹏全球共有员工6132人,其中2441人从事研发工作,占比39.8%。在研发人员中,1516人做 汽车 设计与工程,占比62.1%;398人做自动驾驶,占比16.3%;525人做智能操作系统,占比21.5%。

一位自动驾驶领域专业人士告诉市界, 小鹏 汽车 的自动驾驶能力在造车新势力中是领先的,但是在实际应用层面上差距不大。小鹏 汽车 现在是L2、L3级别的自动驾驶,其实这个阶段整个市场上是比较同质化的。 例如在感知层面,Conner case(极端案例)比较少见,识别准确度这一块大家比较一致。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要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很多问题不是单靠车企或者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就能解决的。这里面涉及地图、道路限制、法律规范等问题,所以相关企业可能有很多技术积累,但是没有办法短期在量产车上实现。

上述人士还提到,“目前有一种现象是,主机厂拿技术做噱头去打造品牌,而消费者关注市场美誉度,对技术往往很陌生。”

虽然新老 汽车 品牌纷纷加码自动驾驶,但当前面临的现实是:想象空间不小,但离落地还很遥远。

何小鹏在今年4月份发过一条微博:“完全无人驾驶 汽车 在2025年后才可能出现,而且现在还没有清晰的实现路径。我开始怀疑只依靠软件+ 汽车 可能很多年都无法实现。”

这是一个全行业的现实,不仅局限在中国车企。马斯克每年年初时都会站出来说,年底特斯拉可以实现L5量产。到了年底没有实现,他第二年会再发一遍,就这样发了三四年。

也就是说,当前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其实都是在现有外部环境框架范围内的竞争,而彼此能拉开差距的空间并不大。

那么,哪家能够把自动驾驶的故事讲得更好,能够将品牌打得更响,就更有可能在市场中拿下更多的份额。

但不论是对比特斯拉,还是新入场的华为和准备入场的小米,这方面小鹏都要逊色不少。

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开幕前,华为和极狐推出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刷爆全网。华为一下子从造车局外人,隐隐有变成行业大哥的迹象。随后,多只华为 汽车 概念股出现暴涨,如小康股份。

参照造车新势力和华为、小米的百度指数,可以看到声量上的显著差异。

早在2019年10月,华为轮值主席徐直军就对媒体表示,“特斯拉现在能做的,我们都能做。”从车芯片到算法、从通讯设备到激光雷达、从电机等核心硬件到Hi Car等软件系统,华为在智能 汽车 行业已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特别是其自动驾驶技术已达L4级别。当然,华为也已明确表态,不会自己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从软件层面来说,华为将给小鹏带来极大压力。

不过,针对华为帮助车企造车的模式,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华为的模式并不是长久之举,这种模式以前我在做UC的时候做过,后来死得很惨。”他认为,合作的模式既不能把核心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对于小鹏来说,自研未尝也不是一场豪赌,赌的是自动驾驶系统最终会走向何方。

假如华为、百度等的自动驾驶系统被车企广泛接受,那么这些车企可以大幅减少智能系统方面的研发投入,在成本方面会占据优势。而坚持全栈道自研的,就会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

另一种可能则是大的车企坚持自研,那么,已经走在前面的车企,将占据先发优势。

目前,已经有大车企表露出与何小鹏类似的想法。

6月30日,在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 上汽董事长陈虹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

当前,已经有一个与小鹏技术路线类似的车企,就是特斯拉。

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已深入人心,马斯克无时无刻不在吹嘘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并且在产品定价上,特斯拉和小鹏也属直接对抗关系。

如何对抗特斯拉这个强大的对手,对小鹏来说可谓极具挑战。

所以,对于小鹏来说,如何讲好自动驾驶的故事,怎么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一件迫切而有难度的事。稍有差错,便可能被强大的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经历了两次创业的何小鹏,对此应该很明白。正如他今年3月在采访中所说的,“保持清醒,危机随时降临。”

(作者丨余聪 编辑丨 胡刘继)

文章标签: # 特斯拉 # 汽车 # 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