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购车指导 购车指导

丰田汽车2020年报_丰田汽车公司年报查询

tamoadmin 2024-07-03 人已围观

简介1.营业收入 1277.39 亿元 比亚迪 2019 年年报解读2.深评:“价格屠夫”特斯拉还能有多低?3.世界名车的历史及简介?4.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公司是哪四个公司是哪几个国家的以5.与沃尔沃业务合并重组,吉利汽车会再成股民的香饽饽吗?6.柳笛浅析吉利投资,吉利这些年到底花了多少钱大众汽车公司是德国最年轻的、同时也是德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使大众公司扬名的产品是甲壳虫(Beetle)式轿车(由费

1.营业收入 1277.39 亿元 比亚迪 2019 年年报解读

2.深评:“价格屠夫”特斯拉还能有多低?

3.世界名车的历史及简介?

4.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公司是哪四个公司是哪几个国家的以

5.与沃尔沃业务合并重组,吉利汽车会再成股民的香饽饽吗?

6.柳笛浅析吉利投资,吉利这些年到底花了多少钱

丰田汽车2020年报_丰田汽车公司年报查询

大众汽车公司是德国最年轻的、同时也是德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使大众公司扬名的产品是甲壳虫(Beetle)式轿车(由费迪南德·保时捷设计),该车在80年代初已生产了2000万辆。它启动了大众公司的第一班高速列车,紧随其后的高尔夫(Golf)、帕萨特(Passat)等也畅销全世界。从年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大众汽车是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大众汽车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在中国轿车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902年报9月16日,威廉·杜兰特分明建了早期的通用汽车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的密执安州底特律城。后经威廉·杜特兰的几番努力,先后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莱克、雪佛莱、奥兹莫比尔、奥克兰、旁蒂克、休斯和EDS电脑等公司,成立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使原来的各小汽车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分部,从而使公司下属的分部达30余个之多。其中较知名的分部有:别克分部、奥兹莫比尔分部、旁蒂克分部、雪佛莱分部、凯迪莱克分部等。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 丰田汽车公司,简称“丰田”(TOYOTA),创始人为丰田喜一郎,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隶属于日本三井产业财阀。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由亨利·福特先生创立于1903年。1913年,第一批福特T型车销售到中国,开始了福特在中国的汽车之路。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总部设在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由亨利•福特先生于1903年创立。

营业收入 1277.39 亿元 比亚迪 2019 年年报解读

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晚,进化快,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传奇故事,也造就一些企业,正蓄力冲向世界。其中,比亚迪一直是一个很有话题性的品牌,不管是电池大佬的出身、F3的热销,还是不忍直视的“工程师设计”和迪粉的狂热,抑或“542”性能追求带来的争议,比亚迪从来关注在线,自带热度。

从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股份进军汽车行业算起,比亚迪造车之路已经走过16个年头,从靠“分析大量数据”模仿起家,到销量急剧增长、品质问题爆发、经销商退网,以及后来的迪粉真爱,再到龙颜上线,并打入20万+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精英用户的选择,比亚迪到底经历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一起来扒一扒。

销量是衡量一个车企发展最重要的指标,销量即规模,既能体现这家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也能体现其品牌及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是一个综合指标。所以,先来看一看这些年比亚迪的销量情况,这些数据大多数是从比亚迪年报中查来,只有2014年的销量数据与年报中有出入,当年的年报显示2014年比亚迪汽车销售37万辆整车,可如果这样和前后的增降出入太大,所以我选择了比亚迪2015年初向媒体公布的信息中的数据。

从上表能看得出来,最初的几年比亚迪的汽车事业发展势头不错,从2005年首款自主研发的车型投放市场之后,销量连续5年大幅增长,到了2009年已经实现44.8万辆的销量,可以说50万大关指日可破。这一方面,是比亚迪入场时间挑得好,2003年非典之后,汽车行业在利好政策的引导下迎来井喷期,另一方面是F3这款车还是很符合当时国人的买车需求。

到了2010年,比亚迪汽车事业达到了一个阶段性高度,虽然突破50万辆大关,但增速也放缓了,接下来的2年还出现连续下滑,这段时间正好是中国车市井喷阶段性调整。然而,比亚迪自己出问题了,经销商网络拓展过快、分四网销售引发认知混乱、过高的销量目标之下错误的激励政策,导致经销商经营出现危机,爆发退网风波。自2010年起,比亚迪进入3年的调整期,期间推出首款SUV车型比亚迪S6,热销。

“士别三年”,2013年比亚迪再次奋起,意欲“二次腾飞”。主要依靠的还是S6和一款新的紧凑型轿车——速锐,这两款车是比亚迪在“分析大量数据”,结合过去几年的造车经验和收集到的用户反馈,改善生产流程,强化品质的升级版产品。同时自主研发也在开展,速锐是当时首款搭载遥控驾驶功能的车型。从后面几年的发展来看,比亚迪再也没有出现过销量大幅增长的业绩,也可以说“二次腾飞”其实并未达到预期,即使后来“542”加持,销量也没有突破性增长,消费者对比亚迪产品的“工程师设计”不买账。

比亚迪在汽车开发工程上并未落后,补上设计短板后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证据是,2017下半年比亚迪推出采用全新设计的宋MAX,以及2018年上市的第二代唐为首的Dragon?Face家族化设计,终于在2018年迎来年销量50万辆的成绩。这是比亚迪汽车历史上第二次突破50万辆大关,但看看对手们,吉利、长城、长安同年销量均超过百万辆,比亚迪错过了中国车市最好的十年。

不过,这十年比亚迪可没浪费时间,与其说是“做得不好”,不如说比亚迪是“不专注”,忙着布局新能源车,忙着电动化公交车、电动大巴和云轨去了。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开始,比亚迪就同步布局了新能源汽车,2006年成立电动汽车研究所,2008年推出首款双模电动车F3DM,并在2015年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稳占5年,直到2019年才被特斯拉给抢走了。

期间,坊间对比亚迪新能源车的质疑从未停过,家用车需不需要追求5秒内加速性能?插电混动DM系统是否真省油?新能源车能助自主品牌弯道超车?比亚迪盈利靠补贴?但王传福却无比坚定,那些年他说:“中国发展汽车工业,除了电动车道路,没有第二条路”、“比亚迪做电动车是为了骨气,为中国的汽车行业在世界上争口气”。

结合一下这些年比亚迪投放的车型和每年的主销车型数据看,一款F3支撑了比亚迪16年造车的“前半生”。其实车企要稳很简单,抱住几个“长青爆款”就成功一半了,像丰田的铁三角凯美瑞、卡罗拉、RAV4。对自主品牌来说,至今没人敢说挑战成功的是,没有一款车连换3代都能热销的,火一把的很多,换了代还能火,再换继续火的,暂时没有。

不过,在不同时期,比亚迪还是有一些热销车型,除了著名的F3和F0,S6热销了5年,随后S7接棒,再之后有唐,速锐也火过几年,现在宋、元两个系列能走出量,而唐、秦也积累了一些口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品牌有反哺。这些车,也为比亚迪积攒了不少忠实用户,产生了自主品牌第一波粉丝文化——迪粉。

通过这两个表,基本可以摸清比亚迪汽车这些年的一些情况,而事实上过程总是琐碎,我想可以通过编年式的方式来了解比亚迪的发展。

在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比亚迪正积累起一个广泛覆盖“出行领域”的业务网络。在产业链的上端,比亚迪掌握了电池生产能力,布局半导体领域,在下游则拥有涵盖私家车、城市公交、机场等商用车业务端,这难道不像丰田所描绘的“出行服务商”提供者的趋形吗?或者,正是因为有同样的格局和眼光,丰田才会最终选择与比亚迪合作。从“门外汉”到“主流品牌”,再到“新能源大佬”,比亚迪经历了什么?

从无到有

模仿和迅速发展基盘阶段

2003年,在电池领域已身居全球第二大供应商,并于200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比亚迪,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获得进入发改委轿车目录资格,正式进军汽车行业。最初采用的车标为双椭圆设计,象征比亚迪与合作伙伴一路同驰骋,内部蓝天白云设计,则表示了比亚迪打造节能环保汽车的思路。

或者,在正式进入汽车行业时,王传福就已经对汽车电动化有想法了。2003年3月,比亚迪成立电动汽车研究部,可以说电动车的布局和传统燃油车是同步的,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的计划也在其中。

万事开头难,当时比亚迪自己造车的经验是0,国内的供应商也不成熟,为了解决零部件需求的问题,比亚迪充分发挥了“工程师出身”的优势,没有的就自主开发,为此还成立了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仅用2年时间,完成逆向开发并投产首款车型F3。沿用电池业务起跑的姿势,利用自身擅长的人海战术,降低成本。

比亚迪大量分析国际上成熟车型的优缺点,在F3的开发上采用模仿的同时“取众家之长”的思路,丰田的架构、本田的空间利用率和日系的节油经济性,都占齐了,在那个合资车还高高在上,自主车普遍抄袭人家的年代,F3满足了一大波经济收入得到改善,急需拥车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的用户需求。

2005年4月,比亚迪F3在上海车展开放预售,1天之内收获订单超500辆。9月,新车正式上市,不仅7.38万元的起售价十分吸睛。以此后的5年中,F3持续热销,月销3万辆创造单车销量记录,助推比亚迪销量连续5年高速增长。

2006年,在经过前期的摸索之后,比亚迪确认电动车方向,成立电动汽车研究所,计划3年内投资10.2亿元。

2007年,在各种资料中,最值得关注的信息是比亚迪将双椭圆标换成了BYD字母标,视觉上跟上时代发展。

2008年,在F3之后,比亚迪继续拓宽产品线,连推3款新车,定位B级车的比亚迪F6、微型代步车的F0以及首款双模混动车型F3DM。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让比亚迪名声大噪的事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车市低迷,股神巴菲特入股比亚迪,制造了超强话题性。

2009年,汽车事业进入连续高速增长第五年,产能问题困扰比亚迪,王传福在一次采访中说:“2009年我所主持的会议,99%的时间都是谈产能,因为2009年增长了162%,开会后留下2分钟谈一谈品质问题。事业部的总经理说,品质没有问题,不是都卖光了吗?”销量水涨船高,比亚迪乐观扩张网络,这一年比亚迪的销售渠道达到1200多家的高峰,分四大线销售不同产品。不说消费者,当年的汽车编辑都搞不清哪款车在哪个网卖,造成认知混乱。

2009年也是王传福身为传奇备受关注的一年,凭借巴菲特投资带来的关注,比亚迪股价大涨,王传福身价爆涨。9月29日胡润研究院公布的榜单中,王传福以35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首富。眼看造车事业如火如荼,比亚迪宣布进军商用车市场。

2010年,比亚迪的销量达到了历史高峰位52万辆,但增速大大放缓。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中国车市在井喷后在这一年进入阶段性调整,问题出在当年的比亚迪缺少经验,对市场敏感度和反应速度不够高,为追求年初确定的80万辆目标,比亚迪给经销商制定了以高额返点为诱惑和过高的提车目标。导致经销商经营恶化,爆发退网风波,与此同时过去几年积累的一些质量问题也浮出水面。

市场倒推?改善质量

产品研发上更多探索尝试阶段

比亚迪很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宣布进入为期3年的调整,解决经销商管理问题,提升产品质量问题。这一年,比亚迪还开始了一项之后新的尝试,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简单的云应用,为日后的车主数据云平台打了基础。其实呢,工程师出身和地处深圳两个方面因素,促使比亚迪对汽车的电子化和科技化更为敏感和积极,前期的更多探索和尝试,对比亚迪来说在后来的新四化上带来了优势。

2010年增速的放缓,使得2011年业务承压,这一年的年初,比亚迪宣布全系官降,目的是冲销量。随后比亚迪旗下首款SUV车型S6上市,搭载自主研发的1.5T发动机,模仿痕迹仍明显,但工艺有所改善,成为又一款热销车型。不过,这一年比亚迪过得并不顺心,经销商问题仍是困扰,意识到过去几年以销售为导向的发展方式不对,王传福宣布对内部架构进行调整,控制销售人员占比,将总人数控制在2500人以内,与此同时在研发、生产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2011年9月,央视报道F3在多起事故中安全气囊没有弹开,“气囊门”风波随之而来。而此时F3在全国累计销售已超过60万辆,随后车主与比亚迪展开了对恃,当年销量受影响,录得16.68万辆,同比2010年的21.24万辆下滑21%,导致比亚迪汽车2011年销量出现13%的下滑。

虽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F3受到过不少质量方面的质疑,但并不影响其作为一代“神车”的存在。它与许多车主走过了那段峥嵘岁月,助力中国经济腾飞,也成为了那个年代的记忆符号。时至今日,还有很多比亚迪F3在服务用户,见证那个时期的比亚迪出品也有不错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012年,为了表达过去2年集中改善质量问题的成果,比亚迪推出全系车型“四年或10万公里”的长质保政策,当时汽车行业普遍使用的是“三年或10万公里”质保政策,比亚迪想借此举提升品牌形象,表明狠抓品质的决心。8月,比亚迪推出基于F3的开发和生产经验改善升级而来的紧凑型轿车速锐,搭载具有开创性的“遥控驾驶功能”,在10米之内车主可通过车钥匙控制车辆自动挪位,话题性十足。

9月,比亚迪牵手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合资全新电动车品牌腾势,再一次成为行业话题王。此外,2012年比亚迪还分别签下了天津市和云南省的电动公交项目,推进电动商用车事业的发展。

经过3年调整,比亚迪似乎理顺和解决了不少问题,在2013年比亚迪提出汽车事业进入“二次腾飞期”,准备再一次大展拳脚,这一年的新车有以配置丰富为卖点的思锐,以及搭载第二代双模动车系统的紧凑型新能源轿车秦。与其说想凭这两款车“腾飞”,不如说此时的比亚迪正在憋大招。

发展特色?提出542战略

追求打造“不可取代的价值”

2014年,大招来了。在那一年的北京车展上,比亚迪发布542战略,意欲重新定义汽车标准,希望凭借插混动新能源车对合资车实现“弯道超车”。同年12月,首款542车型唐DM推出,采用2.0T加双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百公里加速4.9秒,预售价30万内,让不少消费者趋之若鹜。留意一下这时的唐,用的仍然是BYD车标,这时还没有王朝系列的概念。

王传福是工程师出身,比亚迪也向来有工程师文化,一个获得一定成就的工程师,大概不可能满足于做“跟着别人走”这样的事情,他们的人生信条更可能是实现“不可取代的价值”。代表着“极致性能、性价比和经济性”均衡的542或者是这种工程师思维的必然产物,虽然此时的542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是比亚迪不甘于局限在国内竞争,而将眼光锁定在全球的佐证。

2014年被认为是新能源车商业化的元年,国内新能源销量爆发式增长。比亚迪多年的技术积累也终于迎来机会,作为双模车型第二个销售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在2014年相对第一年实现10倍增长,在为“狂暴”模式的起点。当年财报显示,比亚迪新能源车收入增加6倍,至73.38亿元,占汽车业务的27%。不过,其中财政补贴占利润总额91%,成为坊间质疑比亚迪新能源车“盈利靠补贴”的根源。

时间来到2015年,吉利、长城、长城甚至上汽广汽自主品牌趁着SUV热潮切入提速发展期,比亚迪却一头扎进了新能源车的发展中。年初,迪粉团聚在王老板的周围讲述着对比亚迪的感情,泪星闪现。6月,542战略首款三擎四驱双模SUV唐正式上市,全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近6.2万,夺下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宝座。年报中,新能源车业务收入达到193.42亿元,占汽车收入提升至50%,占集团总收入24.17%,成为一抹亮色。与此同时,比亚迪电动大巴K9和e6在全球6大洲、43个国家、190座城市运营,累计行驶里程达到3.6亿公里,创下全球电动车最长运营里程记录。

2016年,比亚迪在以迪粉大会为基础的DEAMS盛典上提出“全面电动化布局”的方向和王朝系列的规划,足见此时的比亚迪将发展重心放在了新能源车上,这一年的新车包括宋DM和秦EV。此外,王传福在演讲中特别提到:“比亚迪在一步步打造汽车互联网生态产业链。”这时的比亚迪,对汽车的理解已不仅仅是出行工具,可以说比亚迪在一些思想认知上,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不管有意无意,从这时开始其实它已经在布局后业炙手可热的“新四化”。

2016年对比亚迪来说还不止于此,这一年另一个高光事件是历经5年研发,累计投资超50亿元的云轨亮相,比亚迪开启了在交通领域的新业务。在随后的数年前,比亚迪签下国内外多座城市的订单,包括最近的2020年2月签下巴西两城。

对燃油车不太重视2年之后,比亚迪似乎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切,也许是汽车事业发展速度上与其他品牌差距拉大引起了比亚迪的重视。在2016年,比亚迪终于下决心改善饱受诟病的造型设计问题,并首次引入海外人才,聘请奥迪新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为首席设计总监,以及奔驰底盘调校工程师汉斯为首席底盘调校专家。

高光时刻?龙颜上线

补上设计短板?重回舞台中央

2017年人们将注意力重新放到比亚迪的乘用车事业上来,4月DEARMS品牌盛典,艾格亮相。9月,由艾格参与设计的宋MAX上市,惊艳坊间,“工程师做的设计”彻底完成历史使命,比亚迪汽车首次“颜值在线”。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边缘的比亚迪乘用车,凭借宋MAX的颜值,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这款车在一个月内斩获3万台订单。

2018年,在国际化思维的催化下,比亚迪迎来“全新焕新”的高光时刻。3月,首款应用Dragon?Face全新家族设计语言的车型第二代唐上市,价值感倍增,全年销量超过6万辆,其中混动版销量3.7万辆,占比超过一半,主销车型售价20万以上,车主以一线城市白领为主。这一年,比亚迪汽车全年销量再一次突破50万辆,虽然没有完成全年60万辆目标,但也是2010年之后首次突破50万大关,龙颜的加持功不可没。

重新找到感觉的比亚迪,为2019年制定了6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计划通过燃油车+新能源车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再次发力向上。年初,比亚迪来了一场“春季新品发布会”,一口气宣布9款新车上市,对过去一年进行了全面换脸的王朝系列进行了重新梳理。随后,发布纯电动e平台,基于该平台推出e1、e2两款纯电动车,主攻10万元代步车市场,并重新开启“分网销售”模式,在渠道建设上区分王朝系列和e网。不过,两款新车在定位上并未体现比亚迪动力电池自产自供的价格优势,同时在设计上节省开发成本沿用F0的做法也不被市场所接受。

同时,遇上汽车行业寒冬期,比亚迪的计划并未收到预期疗效,这一年录得销量45.12万辆,同比下滑13%,受补贴退坡影响,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21.93万辆,小幅下滑,将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之位拱手出让攻势正猛的特斯拉。

2019年11月,比亚迪和丰田官宣将合资成立纯电动车公司,各出资50%。双方合资公司将开展纯电动车及其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新公司由双方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组建。这是比亚迪的另一个高光时刻,也从侧面反映比亚迪电动化技术实力达到国际水平。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会奇怪,从比亚迪发布云轨方案至今,已3年过去,为什么以建设投入小、周期短为优点的云轨还没有投入使用的消息?我查了一下,网上有消息说云轨建设项目在国内有段时间被全面叫停,原因未明,有消息指向中车抢单。不过最近消息是,比亚迪云轨部分城市项目建设工作已重新启动。最近,比亚迪又在巴西连下两城,签下云轨项目。

小结:

16年对于一个汽车企业来说,是很短的历史,奔驰造车超过130年,福特117年,丰田63年,更何况自主品牌是在中国工业发展落后西方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比亚迪在这16年间,进步很快。走得太快,难免犯错遇到问题,值得肯定的是,比亚迪在解决问题,不断改善的路上,反应很快,调整到位后再次冲高。相比迅速膨胀,波段式成长的结果更可期。

2019年比亚迪汽车销量45.12万辆,居全年自主品牌销量排行第五。新能源仍然是比亚迪坚定不移的方向,其电池对外开放后将使整体业务更健康,有望抵销补贴退坡带来的财力冲击。与此同时比亚迪相比早几年更重视仍然是市场大头的燃油车发展,这是一个更成熟的体系化表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深评:“价格屠夫”特斯拉还能有多低?

4?月?21?日晚间,比亚迪披露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同比下降1.78%,净利润?16.14?亿元,同比下降?41.93?%;其中?Q4?营收?339?亿元,同比下降?17.4%,净利润为?0.4?亿元,同比下降?96.8%。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比亚迪?2020年?Q1?业绩预告称,报告期内盈利?5000?万元至?15000?万元,同比下降?79.99%至?93.33%。

新能源汽车业务年收入约?401.45?亿元

年报显示,比亚迪主要从事三大业务,包含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而营收下降主要是汽车业务所致。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的收入约?632.66?亿元,同比下降?16.76?%;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收入约?533.80?亿元,同比上升?26.40%;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105.06?亿元,同比上升?17.38%?。三大业务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53%、?41.79%和?8.22%。

此外,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401.45?亿元,同比下降?23.42%,于集团总收入的占比下降至?31.43%。比亚迪表示,2019?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有史以来补贴降幅最大的一年,补贴退坡及部分地区提前切换国六标准拖累行业首次出现产量及销量均同比下降,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亦有所下滑。

未来全部产品将搭载刀片电池、DMI平台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是比亚迪的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其被设计成了长度大于?0.6?米的大电芯,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能量密度,并保证电芯具有足够大的散热面积,以应对更高的能量密度。2020?年刀片电池将率先搭载在比亚迪汉上,新车有望成为汽车销量的新增长点,而在新产品规划中,比亚迪表示未来全部产品将会搭载刀片电池。

刀片电?

此外,比亚迪全新开发的?DMI?平台也将于明年完成全系更换,将推动燃油车型向?PHEV?车型过渡。比亚迪新一代的?DMI?平台兼顾性能与经济性,据悉,搭载?DMI?平台的?PHEV?车型其燃油效率可达到?42%,将搭载刀片电池,可实现不充电情况下油耗为?4L/100km,百公里加速相比燃油车快?2?秒,同时在行车质感等方面也有提升,以满足更多消费者。比亚迪对?DMI?也有很高的展望,表示平台推出后也会像刀片电池一样引起较大反响,未来秦、宋、唐、汉等车型均将会搭载。

汉将于?6?月上市?无燃油车型规划

全新汉预计于?6?月下旬正式上市,目前,比亚迪重庆工厂正小量试产刀片电池,比亚迪预计新车月销量在?3000?辆以上,并强调新车将不会推出燃油车型。

比亚迪汉?EV

对于刀片电池的发展展望,比亚迪也表示目前已有定点外供,但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而在未来展望上,比亚迪表示目前基于安全性考虑前期搭载的为磷酸铁锂电池,但刀片电池技术本身可容纳三元材料,未来技术与市占率的提高,比亚迪也有推出三元刀片电池的可能。

增强创新?完善产品布局

2019?年宋?pro?上市后连续数月单月销量破万辆,比亚迪表示将会继续推动传统燃油车发展,在传统领域加强创新,注重提质增效。而在新能源领域,2019?年比亚迪?e1、e2、e3?三款车型组成的?e?系列产品突破细分市场,2020?年汉等车型将全力加持。

2019年的研发费用增加也是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比亚迪2019年研发费用?56.29?亿元,同比增长12.83%,比亚迪通过研发以促进技术与盈利的上涨,如前面所提到的比亚迪刀片电池等技术。比亚迪在财报中表示,“将积极求新求变,加强技术研发创新,推进产业链开放融合,完善产品布局,巩固竞争优势,提升品牌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业务稳步增长。”

腾势X

而在合作发展进程中,比亚迪技术输出第一步是与戴姆勒合作,联合打造腾势品牌车型,2019?年比亚迪与丰田预备合作共同研发事项,2020?年比亚迪丰田合资正式成立,比亚迪正逐步打开海外供应链以实现比亚迪长远发展,进一步将中国的电动车技术打造国外品牌车型,以完善产品布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世界名车的历史及简介?

[汽车之家?深评]?集政府补贴、免购置税、免车船税、可上新能源车牌等好政策于一体的国产特斯拉,价格一降再降。是什么逻辑能够促使特斯拉坚持有悖于传统豪华品牌的经营策略?价格的持续降低带来了销量的增长,也带来了老车主的反感。那么特斯拉未来还会有多少降价空间?哪些要素会影响到特斯拉的价格?

传统汽车企业定价过程,往往是先定价格和产销量,这个所谓的价格就是我们常说的MSRP厂商指导价。然后围绕这个价格分解出成本目标,再在这个成本目标的框架下,开展研发和供应链整合。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指导价决定了车的档次处于怎样的细分市场空间。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汽车品牌降价不会直接去降低MSRP厂商指导价,而是在MSRP的基础上推出多少个点的优惠折扣,因为每个厂商的指导价都是根据其它对标产品的厂商指导价价格体系制定的。

从特斯拉官方进入中国的那一天开始(2014年1月),特斯拉就给出了一个Model?S在中国市场定价的逻辑构成:美国工厂BOM成本+毛利+流通成本+税=价格。特斯拉为了创造销量增长,可以维持超低的毛利率,以快速提高市占率,从而获得更高的资本市场价值。

◆特斯拉在成本方面与传统厂商相比的优势和劣势

1、三电系统的BOM成本优势:BOM是汽车成本的绝对大头,这是需要支付给供应商的生产采购费用,它的高低取决于所用零部件级别的高低和产销量,采购量越大价格越低。其价格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销量与零部件供应商谈判而来。基于产能提升和市场销量的逐年增加,价格会每年降幅,BOM成本在MSRP中的占比达到了70-75%。很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整车厂,往往伴随着巨额负债,这些负债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需要支付给供应商的采购费用。

特斯拉的三电系统在同档次的竞品当中,应该算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品牌采购商,所以目前来说,相比传统厂商有领先优势。当然,像大众集团也规划了很高的电动产销计划,MEB平台预计要承载2000万辆产能,一旦上量,成本优势也不可小觑。

2、运营成本优势:由于特斯拉是新创立的品牌,人员比较精简,没有传统厂商的冗余,所以运营成本更低。加上成立时间短,产品线不是特别多,所以品牌管理成本相比传统厂商低很多。

3、市场和公关成本优势:基于马斯克的个人影响力,几乎不用广告,今年10月甚至解散了公关部门,品牌和公关费用大减。在传统厂商中,品牌和公关费用是分解到每个车系的。也就是说车系产品线越丰富这部分成本就会越高,特别是那些需要靠品牌溢价的车企,需要在公关和市场方面的巨额投入换来产品的高利润。有数据显示,特斯拉2019年的营销费用为1.86亿元人民币,仅为大众汽车集团的0.1%。

4、渠道成本:渠道成本相对于传统厂商也是一块巨大的投入,为了迅速开店占领市场就需要将相当一部分销售利润留给渠道商。但特斯拉的所有销售门店都为直营,前期投入相对大,随着销量的放大,成本会被迅速均摊,相比传统厂商有绝对领先优势。只是基于目前的销量与渠道扩张地投入还没有明显红利。随着销量地持续攀升超过临界点后,这部分红利会非常明显。

5、生产制造成本:作为新能源车企,特别是特斯拉这种头部企业,可以获得各个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也不例外,在土地厂房设备方面能够低成本获得政府资源,除此之外,还能在政府的运作下,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

从特斯拉2019年报来看,其上海工厂获得了约8500万美元(约合5.9亿元人民币)的“某些补助”(certain?incentives),包括约4600万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现金和价值约3900万美元(约合2.7亿元人民币)的其他补助。还获得了4家国有商业银行提供的总金额为197.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工厂从开工建设到第一批产品交付只需要一年时间,堪称世界奇迹。所有的政策优惠反映到车价当中就是便宜便宜更便宜。

再来看特斯拉的成本劣势,主要存在于在传统汽车部件、财务、质保等方面。

1、整车BOM成本:由于整车销量相比传统汽车过小,底盘车身等传统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不具备优势,而且质量控制也不如人意。这部分的成本控制恰恰是丰田、大众这种传统品牌的优势,持续了多年的产品小规模改进,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就是零部件的成熟度和单个零部件采购量的巨大成本优势。

这里面也不乏汽车系统中被少数头部供应商垄断的核心部件,例如转向机,特别是可用于ADAS辅助驾驶的转向系统;与纯电动车匹配的刹车系统,特别是带能量回收的电控液压刹车系统。除此之外还包括轻量化结构的底盘悬挂系统、空气减震、轻量化车身、内外饰件、车身开闭件等等都是特斯拉的劣势和传统厂商的优势之所在。所以用户在享受特斯拉最先进的三电系统和诱人价格的同时,也要忍受整车质量不高带来的各种问题。

2、财务成本:由于没有经销商压货,需要占用大量现金流,财务成本比较高。这个成本在早期比较明显,特斯拉通过订单式生产,并且通过延长收货时间来缓解财务压力,但也带来了大量目标用户的流失,这也是起步初期需要忍受的阵痛。只有当全球销量规模爆发之后,直营门店的优势才能体现。在这之前,直营销售渠道的弊是大于利的。

3、质保成本Warranty:产品的成熟度低,完成度差,售后成本较高质量问题频发。其核心还是因为,在整车零部件采购环节和Bug改进环节,没有传统厂商多年的积累,所以小问题很多。而车用动力电池作为近几年才兴起的新兴产物,其稳定性还没有被市场验证,导致自然问题时有发生,售后理偏高。

◆特斯拉成本的未来预期

特斯拉前期大量修建超级充电站、开设直营门店的成本投入巨大。这种做法的风险在于,如果销量不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式增长,其运转效率甚至不如传统4S店采用的加盟模式,因为后者可以将前期爬坡风险分担给经销商。不过一旦销量爆发规模增长,将会极大节省流通成本,目前还在发展阶段。

随着Model?3销量的爬升以及供应商年降,三电成本始终具有绝对领先优势,而整车采购成本也会逐年下降。只要特斯拉不盲目追求产品线的多样性,稳扎稳打,不断优化改进现有产品,相信BOM成本会逐步进入优势地位。

虽然政府招商引资给与的补贴已经体现到了现在的车价当中,但这些现金也不是白给的。特斯拉与上海政府之间签署了对赌协议,从2023年年底开始,特斯拉每年需要向上海政府纳税22.3亿元人民币;工厂投资140.8亿元人民币,否则特斯拉需归还土地,并偿还土地租赁、建筑和其他资产等损失。基于这样的对赌协议,特斯拉的销量比任何要素都重要,所以率先在上海工厂投产的是用来跑销量的Model?3,紧随其后的也是用来跑销量的车型Model?Y,这也造成了特斯拉的价格一降再降,销售数字持续攀升。同时,特斯拉在中国的好成绩也引爆了资本市场,股价持续创下新高,资金问题逐步环节,从而进入了良性循环。

到后期,基于与上海政府的对赌协议,以及为了与竞品抢夺市占率,特斯拉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直接补贴产品,导致低于BOM成本价销售也是有可能的。

质保成本将是特斯拉的最大风险,可能有两种极端发展路径:一是随着销量的增大,可靠性的不断改进和提升,传统思维来说这部分成本会逐年降低。同时随着销量带来的资本市场高价值,能够让特斯拉在产品品质方面投入更多成本,为未来解除安全隐患。

另外一种极端可能性则是,由于电动车的电池稳定性始终是一个定时炸弹,发展时间短,不知道后续是否会有更多暴雷。如果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产生了大量投诉,将会发生连锁反应,售后成本激增,导致股价暴跌,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具体会按照哪种路径发展,目前还没有任何企业验证过。

结论:

2021年,特斯拉仅上海工厂就计划生产约55万辆汽车,其中Model?3车型为30万辆,Model?Y车型为25万辆。这目标也有一定挑战性,毕竟目前特斯拉在国内的月销量基本稳定在1万辆出头左右,为了销量,特斯拉显然要拿出更高的性价比。

到2024年前后,中国新能源市场很可能会上演当年滴滴打车、美团大战的场面,各个新能源车企进入恶性降价以获得更高的市占率,到那时可能才会真正迎来传统燃油车的终结。所以特斯拉的价格还会不断迎来新低,以支撑起全球第一的市场影响力以及全球第一的市值。(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汤启隆)

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公司是哪四个公司是哪几个国家的以

⒈ 恩佐·法拉利

这个产品以法拉利公司创始人恩佐·法拉利的名称命名,是为了纪念他在公司的卓越成就,并将此产品作为礼物来见证恩佐不朽的远见:将赛车以及技术先进的街道车辆产品相结合的思想!

这个思想最充分的体现,便是这辆融合了法拉利世界顶尖的F1技术的街道跑车的出现。6升12缸的引擎,最大马力有650匹,最高时速达到了350公里!“Enzo Ferrari”官方的揭幕礼是在今年9月的巴黎车展上面,该产品只限量生产349部!

0-100km/h的时间为3.6s,极速351km/h,售价65.2万美元

⒉ 兰博基尼

这是一款典型男士跑车,并不仅是因为它外貌刚阳,只因为它的各项操作都比一般跑车重手。

例如转向系统,方向盘没有动力辅助。车身重1655公斤,车头占40%的重量,再加上245mm宽的轮胎,不是停车重手那么简单,市区慢驶也很重手。 一方面由于操作费力,另一方面由于那颗5.7升的引擎太靠近车厢散发出的阵阵热量(中置发动机-__-),就算开了冷气机,驾驶这辆车也会浑身大汗的(这也是人们一直说的,开兰博基尼鬼怪就是要拉风度不讲究舒适度的重要原因)。

他的方向盘是特别为高速而设计,没有一点虚位,转动一点点就会影响车身;只要路面有少许坑洼,就要不停转方向盘。 它的弯路表现是典型中置引擎跑车,基本上贴路性极强,很容易用油门加油入弯然后突然收油的方式来刻意甩尾。

另外,由于车型的原因,兰博基尼的后视镜基本上形同虚设,根本看不到后方路况。对此公司的解释是:“在公路上,不会有哪辆车开得比我更快,所以,我们的驾驶员只需要看前方即可,无须后视!”

0-100km/h的时间为3.9s,极速328km/h,售价67万美元

⒊ 奔驰SLR

SLR装备的是一款由AMG提供的5.4升V8发动机,带机械增压器,在6500转动时发出最大功率626马力,而达到3250转时可以提供780牛.米的超强扭炬。这款发动机与SL55AMG的相似之处仅限于结构,其余的都变了。机油润滑改为干式油底壳,用独立的油箱取代油池,增压器也加大了。但如果用挑剔的眼光来看,V8机型好象不如V12或者V10更适合超级跑车的名分。

尽管SLR属于超级跑车之列,但为了强调奔驰惯有的舒适,还是匹配了自动变速箱。而且是5挡的。同时,拥有可电动调节的座位:GPS全球卫星定位;Bose音响;电动方向盘调节;前面、侧面、头部和漆部安全气囊;左右分区的自动空调等。这些SLR所拥有的豪华装备证明了一条铁定的规律;凡是奔驰坚持的传统,奔驰还会这么做。

0-100km/h的时间为3.8s,极速320km/h,售价55万美元

⒋ 布加迪·威龙

此款两座双门超级跑车系1999年东京车展上概念车的改进,已获批准正式生产。其采用的发动机为W16发动机,它实际上是两个小夹角的V8发动机,以90°夹角呈W型组合,最大功率736kW/6000r/min,最大扭矩1250Nm/2200r/min,0~100km/h加速时间为2.9秒,比F1纪录快0.3秒,原地起步达到300km/h车速需时14秒,发动机有4个涡轮增压装置并带中冷,排量8升。新型7速双离合器式手动变速箱对出色的加速性功不可没。换档杆为方向盘后的拨板(顺序手动换档)或地板上的变速杆,4轮驱动。

0-100km/h的时间为2.9s,极速405.7km/h,售价120万美元

⒌ 福特GT

福特GT是为了纪念福特建厂百年而制造的现代版GT40赛车。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和60年代的那台GT40好像没什么区别,不过它怀旧的车身并非为了纯粹的漂亮或仿古,而是经过现代技术重新设计,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要求。早期设计的赛车上通常会出现不稳定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这些缺陷已经在新的GT上得到改进了,在车头和车尾都能产生稳定的下压力。由于使用了全铝制的底盘,福特GT的车重有望控制在1700kg以内。

在引擎方面,福特GT使用了一款来自林肯四驱Navigator的 5.4L、每缸4气门、双突轮轴的V8引擎。和Navigator不同的是福特GT这台引擎是全铝浇铸的,更额外增加了一个超级增压器。据福特声称,这款引擎的马力超过500匹,当转速达到4000rpm的时候就能输出679牛米的峰值扭矩,而且在低至2000rpm时就已经能释出最大扭力的80%。福特GT采用MR(中置引擎后轮驱动)的布局,引擎置于驾驶舱后方,使用源自赛车科技的干底油润滑系统,这使引擎的重心降得很低。变速箱是来自英国的 Ricardo六速手动变速箱,刹车系统采用Brembo制造的带ABS的 4活塞卡钳刹车系统,前轮使用18英寸、后轮则用19英寸的Goodyear Eagle F1轮胎。尽管福特GT是一辆跑车,它的内饰和车载设备也不会过于简陋:按钮的触感做得很出色,内饰用了穿孔皮革,配有空调、电动车窗、后视镜和电控门锁,还有一套防盗系统和一套可以选装的McIntosh High-end音响。

0-100km/h的时间为3.6s,极速328km/h,售价15万美元

⒍ 克莱斯勒ME-Four-Twelve

ME Four-Twelve的心脏是一个全铝的、方形的涡沦增压、6.0升V-12引擎。电子连续多点式燃料喷射压缩比9.0:1,ME Four-Twelve的AMG改良引擎能够输出850匹马力于5750转/分,使用特级的无铅燃料在2500到4500转/分时达到850磅的扭矩。这样计算下来每升的马力达到142匹,这台概念车重量1310公斤,重量马力比达到了3.4lbs/bhp,这些都刷新了超级车领域的新性能记录和新基准。

速Ricardo双离合器变速器是特地为这辆汽车研发的,并且拥有最新的双湿离合器技术和电子控制策略。独一无二的ME Four-Twelve变速器以200毫秒的换档时间为后轮提供了永不间断的扭矩。

悬挂采用双叉臂、铝控制臂和水平对置螺旋避震可电子控制压缩、回弹调校,不锈钢推杆和一个刀片状的防倾杆。 ME Four-Twele刹车系统的特点是巨大的15.0英寸(381 mm)通风碳瓷复合碟盘刹车转子和六活塞铝制单块卡钳保证在任何驾驶情况下都能提供出众的制动表现。

44.9英寸高,78.7英寸宽,178.8英寸长,这款2座,中置引擎的ME Four-Twelve有着惊人的表现,就好像随时准备出击一样。ME Four-Twelve碳纤车身有着轮廓分明的外表,这缘于克莱斯勒集团在Auburn Hills的风洞测试中心无数个小时的雕琢。

0-100km/h的时间为2.9s,极速400km/h.暂无定价

⒎ 阿斯顿·马丁DB9

这辆双门轿跑车上最有激情的东西,当然就是那台来自前身车型DB7Vantge的V12发动机,这台功率为456马力发动:机的扭矩曲线,已经被优化得近乎完美。和意大利的那些同行们不同,阿斯顿,马丁的发动机工程师们已经对追求功率没什么兴趣了,而是在扭矩上下功夫。发动机在5000转/分时扭矩高达570牛.米,而仅1500转/分的时候就可以达到最大扭矩值的80%,约为450牛.米。

0-100km/h的时间为4.9s,极速300km/h,售价18.7万美元

8 保时捷CarreraGT

Carrera GT有很多卖点,其中之一就是位于驾驶员座舱后部的10缸引擎,它基于一个5.5升的引擎改造而成,该引擎作为一流的赛车动力系统,参加勒芒24小时全天赛车比赛。将CarreraGT的引擎容量增加到5,7升,此时保时捷车的引擎在8000转/分时达到最大的输出功率450千瓦(612马力)和在5750转/分时达到最大的输出扭矩590牛米(435磅英尺),最高速度是330km/h。尽管CarreraGT具有赛车特征,10缸引擎在低速运转时也完全适合于日常的驾车。引擎的运转声非常悦耳,而且转速越高越好听。6档手动变速箱是特意为CarreraGT生产的,它横向布置在汽车的后部,将引擎大量的动力光滑的连续的传递给道路。变速箱设计上的紧凑性和可能的最低重心,有助于汽车的最佳重量分布。

0-100km/h的时间为3.9s,极速330km/h,售价45万美元

9.宾利欧陆GT 拥有多项技术革新和突破,应用了当今汽车制造业的尖端技术。W型排列的12缸6公升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世界上最短的12缸汽车发动机。欧陆GT是全世界真正四座跑车的速度之王:极速达318公里/小时,从0-100公里加速仅用4.8 秒。同时,欧陆GT还是全世界最大马力和最低转速高扭矩的限量车型,最大的马力可达560PS(552bhp) (411kW@6100rpm);最大扭矩为479 1b ft (650Nm)@1600rpm。在获得最大马力和最高扭距的同时,发动机依然能够保持低转速,确保车辆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将其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第一辆四轮驱动的宾利汽车,欧陆GT 拥有六前速自动/手动变速箱:四轮驱动及电子稳固程序不仅可以满足动力与舒适度的完美表现,而且可以更好地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售价大概在288万人民币左右

10.帕格尼———风之子”车长4395mm、宽2055mm、高1151mm,匹配德国梅塞德斯AMG的V形12缸48气门7.3升发动机,最大功率555马力,最大扭力750牛顿·米,百公里加速耗时仅3.7秒,最高时速达390公里,是世界上最快的跑车之一,售价700万人民币左右.⒈ 恩佐·法拉利

这个产品以法拉利公司创始人恩佐·法拉利的名称命名,是为了纪念他在公司的卓越成就,并将此产品作为礼物来见证恩佐不朽的远见:将赛车以及技术先进的街道车辆产品相结合的思想!

这个思想最充分的体现,便是这辆融合了法拉利世界顶尖的F1技术的街道跑车的出现。6升12缸的引擎,最大马力有650匹,最高时速达到了350公里!“Enzo Ferrari”官方的揭幕礼是在今年9月的巴黎车展上面,该产品只限量生产349部!

0-100km/h的时间为3.6s,极速351km/h,售价65.2万美元

⒉ 兰博基尼

这是一款典型男士跑车,并不仅是因为它外貌刚阳,只因为它的各项操作都比一般跑车重手。

例如转向系统,方向盘没有动力辅助。车身重1655公斤,车头占40%的重量,再加上245mm宽的轮胎,不是停车重手那么简单,市区慢驶也很重手。 一方面由于操作费力,另一方面由于那颗5.7升的引擎太靠近车厢散发出的阵阵热量(中置发动机-__-),就算开了冷气机,驾驶这辆车也会浑身大汗的(这也是人们一直说的,开兰博基尼鬼怪就是要拉风度不讲究舒适度的重要原因)。

他的方向盘是特别为高速而设计,没有一点虚位,转动一点点就会影响车身;只要路面有少许坑洼,就要不停转方向盘。 它的弯路表现是典型中置引擎跑车,基本上贴路性极强,很容易用油门加油入弯然后突然收油的方式来刻意甩尾。

另外,由于车型的原因,兰博基尼的后视镜基本上形同虚设,根本看不到后方路况。对此公司的解释是:“在公路上,不会有哪辆车开得比我更快,所以,我们的驾驶员只需要看前方即可,无须后视!”

0-100km/h的时间为3.9s,极速328km/h,售价67万美元

⒊ 奔驰SLR

SLR装备的是一款由AMG提供的5.4升V8发动机,带机械增压器,在6500转动时发出最大功率626马力,而达到3250转时可以提供780牛.米的超强扭炬。这款发动机与SL55AMG的相似之处仅限于结构,其余的都变了。机油润滑改为干式油底壳,用独立的油箱取代油池,增压器也加大了。但如果用挑剔的眼光来看,V8机型好象不如V12或者V10更适合超级跑车的名分。

尽管SLR属于超级跑车之列,但为了强调奔驰惯有的舒适,还是匹配了自动变速箱。而且是5挡的。同时,拥有可电动调节的座位:GPS全球卫星定位;Bose音响;电动方向盘调节;前面、侧面、头部和漆部安全气囊;左右分区的自动空调等。这些SLR所拥有的豪华装备证明了一条铁定的规律;凡是奔驰坚持的传统,奔驰还会这么做。

0-100km/h的时间为3.8s,极速320km/h,售价55万美元

⒋ 布加迪·威龙

此款两座双门超级跑车系1999年东京车展上概念车的改进,已获批准正式生产。其采用的发动机为W16发动机,它实际上是两个小夹角的V8发动机,以90°夹角呈W型组合,最大功率736kW/6000r/min,最大扭矩1250Nm/2200r/min,0~100km/h加速时间为2.9秒,比F1纪录快0.3秒,原地起步达到300km/h车速需时14秒,发动机有4个涡轮增压装置并带中冷,排量8升。新型7速双离合器式手动变速箱对出色的加速性功不可没。换档杆为方向盘后的拨板(顺序手动换档)或地板上的变速杆,4轮驱动。

0-100km/h的时间为2.9s,极速405.7km/h,售价120万美元

⒌ 福特GT

福特GT是为了纪念福特建厂百年而制造的现代版GT40赛车。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和60年代的那台GT40好像没什么区别,不过它怀旧的车身并非为了纯粹的漂亮或仿古,而是经过现代技术重新设计,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要求。早期设计的赛车上通常会出现不稳定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这些缺陷已经在新的GT上得到改进了,在车头和车尾都能产生稳定的下压力。由于使用了全铝制的底盘,福特GT的车重有望控制在1700kg以内。

在引擎方面,福特GT使用了一款来自林肯四驱Navigator的 5.4L、每缸4气门、双突轮轴的V8引擎。和Navigator不同的是福特GT这台引擎是全铝浇铸的,更额外增加了一个超级增压器。据福特声称,这款引擎的马力超过500匹,当转速达到4000rpm的时候就能输出679牛米的峰值扭矩,而且在低至2000rpm时就已经能释出最大扭力的80%。福特GT采用MR(中置引擎后轮驱动)的布局,引擎置于驾驶舱后方,使用源自赛车科技的干底油润滑系统,这使引擎的重心降得很低。变速箱是来自英国的 Ricardo六速手动变速箱,刹车系统采用Brembo制造的带ABS的 4活塞卡钳刹车系统,前轮使用18英寸、后轮则用19英寸的Goodyear Eagle F1轮胎。尽管福特GT是一辆跑车,它的内饰和车载设备也不会过于简陋:按钮的触感做得很出色,内饰用了穿孔皮革,配有空调、电动车窗、后视镜和电控门锁,还有一套防盗系统和一套可以选装的McIntosh High-end音响。

0-100km/h的时间为3.6s,极速328km/h,售价15万美元

⒍ 克莱斯勒ME-Four-Twelve

ME Four-Twelve的心脏是一个全铝的、方形的涡沦增压、6.0升V-12引擎。电子连续多点式燃料喷射压缩比9.0:1,ME Four-Twelve的AMG改良引擎能够输出850匹马力于5750转/分,使用特级的无铅燃料在2500到4500转/分时达到850磅的扭矩。这样计算下来每升的马力达到142匹,这台概念车重量1310公斤,重量马力比达到了3.4lbs/bhp,这些都刷新了超级车领域的新性能记录和新基准。

速Ricardo双离合器变速器是特地为这辆汽车研发的,并且拥有最新的双湿离合器技术和电子控制策略。独一无二的ME Four-Twelve变速器以200毫秒的换档时间为后轮提供了永不间断的扭矩。

悬挂采用双叉臂、铝控制臂和水平对置螺旋避震可电子控制压缩、回弹调校,不锈钢推杆和一个刀片状的防倾杆。 ME Four-Twele刹车系统的特点是巨大的15.0英寸(381 mm)通风碳瓷复合碟盘刹车转子和六活塞铝制单块卡钳保证在任何驾驶情况下都能提供出众的制动表现。

44.9英寸高,78.7英寸宽,178.8英寸长,这款2座,中置引擎的ME Four-Twelve有着惊人的表现,就好像随时准备出击一样。ME Four-Twelve碳纤车身有着轮廓分明的外表,这缘于克莱斯勒集团在Auburn Hills的风洞测试中心无数个小时的雕琢。

0-100km/h的时间为2.9s,极速400km/h.暂无定价

⒎ 阿斯顿·马丁DB9

这辆双门轿跑车上最有激情的东西,当然就是那台来自前身车型DB7Vantge的V12发动机,这台功率为456马力发动:机的扭矩曲线,已经被优化得近乎完美。和意大利的那些同行们不同,阿斯顿,马丁的发动机工程师们已经对追求功率没什么兴趣了,而是在扭矩上下功夫。发动机在5000转/分时扭矩高达570牛.米,而仅1500转/分的时候就可以达到最大扭矩值的80%,约为450牛.米。

0-100km/h的时间为4.9s,极速300km/h,售价18.7万美元

8 保时捷CarreraGT

Carrera GT有很多卖点,其中之一就是位于驾驶员座舱后部的10缸引擎,它基于一个5.5升的引擎改造而成,该引擎作为一流的赛车动力系统,参加勒芒24小时全天赛车比赛。将CarreraGT的引擎容量增加到5,7升,此时保时捷车的引擎在8000转/分时达到最大的输出功率450千瓦(612马力)和在5750转/分时达到最大的输出扭矩590牛米(435磅英尺),最高速度是330km/h。尽管CarreraGT具有赛车特征,10缸引擎在低速运转时也完全适合于日常的驾车。引擎的运转声非常悦耳,而且转速越高越好听。6档手动变速箱是特意为CarreraGT生产的,它横向布置在汽车的后部,将引擎大量的动力光滑的连续的传递给道路。变速箱设计上的紧凑性和可能的最低重心,有助于汽车的最佳重量分布。

0-100km/h的时间为3.9s,极速330km/h,售价45万美元

9.宾利欧陆GT 拥有多项技术革新和突破,应用了当今汽车制造业的尖端技术。W型排列的12缸6公升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世界上最短的12缸汽车发动机。欧陆GT是全世界真正四座跑车的速度之王:极速达318公里/小时,从0-100公里加速仅用4.8 秒。同时,欧陆GT还是全世界最大马力和最低转速高扭矩的限量车型,最大的马力可达560PS(552bhp) (411kW@6100rpm);最大扭矩为479 1b ft (650Nm)@1600rpm。在获得最大马力和最高扭距的同时,发动机依然能够保持低转速,确保车辆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将其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第一辆四轮驱动的宾利汽车,欧陆GT 拥有六前速自动/手动变速箱:四轮驱动及电子稳固程序不仅可以满足动力与舒适度的完美表现,而且可以更好地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售价大概在288万人民币左右

10.帕格尼———风之子”车长4395mm、宽2055mm、高1151mm,匹配德国梅塞德斯AMG的V形12缸48气门7.3升发动机,最大功率555马力,最大扭力750牛顿·米,百公里加速耗时仅3.7秒,最高时速达390公里,是世界上最快的跑车之一,售价700万人民币左右.

与沃尔沃业务合并重组,吉利汽车会再成股民的香饽饽吗?

1.通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1908年成立于美国的底特律,创始人是马车商威廉-杜兰特,他将美国当时的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凯迪拉克汽车公司、奥克兰汽车公司、雪佛兰汽车公司和别克汽车公司组合起来成立了通用汽车股份公司。

2.福特,福特汽车公司的历史始于上个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人亨利福特,福特先生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

3.丰田,丰田汽车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由丰田喜一郎创立于1933年,总部设在日本东京。

4.大众,大众汽车公司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公司总部现在设在沃尔夫斯堡,创始人是世界著名的汽车设计大师波尔舍。奥迪是著名的汽车开发商和制造商,其标志为四个圆环。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

柳笛浅析吉利投资,吉利这些年到底花了多少钱

面对汽车业的潜在“浩劫”,敏锐的台州人,又一次有所行动,而且是雷厉风行。这次行动,对吉利汽车持续低迷2年多的股价,可能成为“二级助推器”。

2月10日,吉利汽车(HK:00175)发布“内幕消息”:该公司管理层正在与沃尔沃汽车AB公司管理层进行初步讨论,以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建议交易”)进行重组的可能性。合并后业务将于香港和斯德哥尔摩上市。在不少人看来,这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大事件”,此举或将让中国汽车业诞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汽车巨头。

受此消息影响,2月11日,吉利汽车高开,盘中较前一交易日最高涨幅逾11%,截至下午收盘,报收14.48港元,上涨5.69%;2月12日,其股价继续上涨至14.72港元,涨幅1.66%;但该数字与吉利汽车2017年11月股价最高值相比,仅为后者的一半。

与沃尔沃潜在的业务合并,不禁让市场投资者与众多机构重燃对吉利汽车的热情。至少,诸如华创证券迅速地给予吉利汽车“强推”评级,野村、西部证券等券商,则给了“买入”评级。

所以如果该交易实现,这个代号(HK:00175)的股票,会再次成为投资者的香饽饽吗,它的股价又能飙升多少?毕竟,香港资本市场非常看重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

汽车K线将从以下三方面对吉利汽车为何此时会公布“内幕消息”,以及该交易可能实现后的意义与前景进行分析。

首先,从行业大格局来看,世界汽车产业巨变加速,这是传统汽车制造业资本化最后的窗口期。

不难发现,十几年历史的特斯拉,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股价市值最高翻了6倍多,比美国汽车“三巨头”中的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总和还多。这从侧面表明,传统汽车制造业除非你有丰田汽车那样的规模、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或者你是行业新兴领域的独角兽,否则,资本凭什么找上你?

众所周知,早在2018年,英国《金融时报》就指出,沃尔沃可能将于当年年底进行IPO,其估值有望达到300亿美元,首选地是瑞典斯德哥尔摩,此后将于香港进行二次上市。

可最终由于各种因素,没有独立成功。面对全球汽车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尤其是最大汽车市场中国“阶段性调整”,与其说这是一次产业动荡,笔者认为这更是一种蕴藏危险与机遇的“衰退”(与宏观经济下行对应)。

因此,李书福和吉利集团,以及投行机构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与吉利汽车业务合并进行重组,能够加重砝码,通过资本运作使多方受益。尤其对于上市公司吉利汽车而言,与沃尔沃业务合并进行重组,在当前市场环境低迷,经营压力非常大的时期,能为其注入优质资产;届时,公司整体市值也将得以进一步提升。

其次,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纾解吉利汽车潜在资金压力。

10年前,吉利集团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抓住机会,从福特汽车公司手中得到沃尔沃汽车100%股权和控制权。彼时沃尔沃销量下滑,陷入亏损,缺乏新车型和先进技术。

不过,根据2月6日沃尔沃汽车公布2019年财报,该公司去年营业收入为274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977.9亿元),营业利润为143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03.2亿元),较2018年微增。对于吉利汽车,沃尔沃是一个不错的标的,但缺一个好的资本故事。

根据沃尔沃较早前公布的销量数据,2019年其全球销量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连续6年实现增长。目前,沃尔沃完成了全部新产品迭代更新,产品线比较完善。可是从长远来看,其需要更多前瞻性的先进技术与产品,来保持品牌竞争力。

而吉利汽车2019年中报显示,其去年1~6月营业收入为475.6亿元,同比下降11.45%,净利润为40亿元,同比下降39.89%。2019年,吉利汽车销量为136.15万辆,同比减少9%,业绩有所下滑。这也是吉利过去五年多来,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中国经济和汽车市场下行,将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甚至更久,对该行业所有企业进行无差别攻击,每家企业都需要考虑如何开源节流。

另一方面,吉利汽车在中国市场布局广泛,同时也已把海外市场作为战略市场对待,除了发展中国家,其已经制定了进军发达国家市场的规划,而这均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所以,与沃尔沃的更深层合并进行重组,对稳定“大吉利”的基盘与势头,有重要意义。

吉利汽车指出,成为一家强大的全球集团,将可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此举将保留吉利、沃尔沃、领克和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拟将合并后的业务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以使其能进入资本市场。

笔者认为,实际上此前吉利与沃尔沃合并发动机业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两者实现全面业务合并的较强可能性。这将给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后续研发提供资金保障,也能进一步提升吉利汽车硬实力,中长期而言,算是一个重要的利好和稳定信心的举措。

第三,从企业品牌层面来看,若合并业务后处理得当,对当事方实际上是多赢。

有人认为,如果业务合并重组,长久对沃尔沃品牌并不利,相反吉利品牌,以及吉利汽车旗下高端品牌领克将从中获益。

不过,汽车K线认为,于沃尔沃来讲,虽然总体销量依然保持增长(尤其在中国市场),但与宝马、奔驰和奥迪相比,还要翻3倍多才能赶上。与吉利的业务合并,将加速沃尔沃本土化进程,提高采购等环节效率、降低成本,而吉利则能如愿以偿进入世界前10大汽车制造商。

更重要的是,作为吉利旗下高端品牌,过去三年,领克品牌依托吉利与沃尔沃协同效应,与联合研发的CMA基础模块化构架,具备了全球较为先进的技术、供应商体系和生产制造标准。不仅如此,借助沃尔沃在欧美成熟销售网络渠道经验,领克全球化布局也将得到实质推动。

不过,截至2月10日,双方尚未制定建议交易的具体时间表或详细计划,建议交易一旦实现,将受限该公司及沃尔沃汽车各自董事会和股东的批准,监管机构的批准以及当时市场情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这些年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不停的买买买,大家算过,他家一共花了多少钱吗?这些钱又花得值吗?

收购沃尔沃

时间:2010年8月3日

涉及金额:18亿美元

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是个长在地里的品牌,一点也不洋气。中国民营企业的头衔,听起来还是没有合资高大上。2009年前后,吉利生产的车型,你还能记得起来吗?我是没印象了,大概因为中国汽车发展太快、且车型没有延续。在2009年的年报上,吉利总结到,截止当年底,他们已经推出三个全新品牌,全球鹰、英伦和帝豪,旗下车型有自由舰、熊猫、金刚、EC7等等。那一年,吉利总共售出326,710辆车,营业额刚刚超过140亿,市值大概5亿美元上下。

5亿美元的吉利收购估值40亿美元的沃尔沃,简直蛇吞象本蛇。中间的谈判过程一定刀光剑影,收购案背后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和省级政府融资平台的影子。最后在2010年8月3日,吉利与福特汽车达成交易,以13亿美元现金外加2亿美元票据的支付方式,正式交割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资产(15亿美元是2010年,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口径;但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财报显示,当时的交易金额为18亿美元,这个,我也有点懵X)。

10年过去了,回头看这笔交易,吉利赚了吗?聊这个问题,大概要从有形和“无形”两个层面说起。有形资产,涉及的无非就是销量、销售额、市值,这些跟钱挂钩的。2019年,沃尔沃汽车卖了70万台车出头,是沃尔沃汽车93年来,最给力的一年。财务状况也不错,营业利润52.9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38.3亿人民币。2018年,沃尔沃汽车准备独立上市,后来因为估值、中美贸易摩擦等等原因,延期了。最近,吉利汽车跟沃尔沃汽车正在进行业务整合,据说重组业务后的新集团,市值可能超过中国A股所有汽车整车企业总和。对照当年18亿美元收购金额,在钱上,吉利不亏。

至于我说的“无形”资产,主要指藏在钱背后的东西。比如说领克这个品牌。领克是吉利汽车跟沃尔沃的合资品牌(自己跟自己合资,这操作也是。。。挺骚的。。。),01、02、03三款车,从平台到动力总成,跟沃尔沃同源。可以说不收购沃尔沃,很难有领克。而且,划重点了,在现在的吉利体系里,不仅领克在用沃尔沃的技术,挂吉利标的星越,也在用。

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时,知识产权是重点关注部分。按当时的协议,沃尔沃相关的技术只能用在沃尔沃品牌,不能用在吉利品牌。时间一长,嘿嘿。。。。。。这跟结婚接亲一个道理,当着娘家人、新娘闺蜜的面信誓旦旦,洗衣做饭带孩子,都是我来干;娶回家,大家都懂。到2017年,沃尔沃已经答应,向吉利品牌开放发动机等等技术。

我是觉得,吉利花18亿美元买沃尔沃,真的赚到了。集团旗下不仅添了豪华品牌;还成立了领克,接上沃尔沃和吉利中间的细分市场;同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搞到沃尔沃的技术。这交易,简直就是豪华大礼包啊。

收购宝腾汽车49.9%股份、路特斯51%股份

时间:2017年6月23日

涉及金额:不详,小道消息称12亿人民币

吉利对宝腾的收购,从资金总额到业界影响力,跟收购沃尔沃不是一个量级的。宝腾是马来西亚重工业社跟三菱的合资品牌,1983年成立,早期以贴标三菱车型为主,受益于马来西亚贸易保护政策,市占率一度超过70%。后来马来西亚加入东盟自贸区,降低汽车关税;跟大发合资的第二国产车又蒸蒸日上,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里,宝腾败下阵来(三菱在2004年卖光了手里的所有股份)。2016年,吉利收购的前一年,宝腾只卖了72000台车,净亏损14亿2600万林吉特(大概合人民币24亿)。

这就是吉利的收购背景,可以说宝腾要技术没技术、要收益没收益,为什么还要在资本市场把它吃下呢?

咱们中国内需很大,这点毋庸置疑。可再大,单一车企能分到200万台/年的盘子,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个数字,跟大众、丰田的全球销量相比,小巫见大巫。所以,固守在国内抢蛋糕,不如走出去把蛋糕做大。国内车企这几年一直谋求出海,吉利先从白俄罗斯建厂,再跟宝腾联姻,为的都是他们背后的市场。既然博越能用品质跟性价比在国内风生水起,在俄罗斯、在东盟,也未尝不可。

吉利的产品支撑+宝腾品牌东南亚市场的亲切感,吉利的目标,要在2027年,把宝腾做成马来西亚第一、东南亚第三(现在的东南亚市场,丰田第一、本田第二、三菱第三)。2019年,宝腾的业务是有起色的,全年销售汽车100,821台,比2018年增长55.7%;宝腾X70(就是吉利博越),全年销量26,331台,他们自己说是细分市场销量第一。我个人觉得,以吉利的资质,六七年内在东南亚超过三菱,这个目标真心不大。至于整个交易中的另一部分,路特斯,反推目的也不难,每一个汽车帝国版图里,跑车是不可取代的部分。

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涉及金额:90亿美元

时间:2018年2月24日

2017年11月,路透社曾经报道,戴姆勒驳回吉利购买其5%股份、包括关于技术共享的提议。这一招,按咱们的话,叫先礼后兵。之后的收购过程,充满资本市场的明争暗斗,光看FT的报道,各种情节已经够拍一部偶像剧了。在用了香港空壳公司、金融衍生品等等手段后,吉利神不知鬼不觉收购了戴姆勒9.6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以至于收购完成后,德国金融管理局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都要出来发声,澄清收购过程中无违规行为。

咱不是金融圈内部人士,很多弯弯绕绕说不清楚,很希望@巫师财经可以做一期节目,应该很好看。

吉利为什么要买戴姆勒的股票呢?我没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只能顺着吉利现在的动作去推测。收购完成一年之后,吉利和戴姆勒决定,各出资27亿人民币,把Smart搬到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由奔驰负责设计、吉利负责技术,共同开发下一代Smart。对吉利来说,这应该只是开始,不是最终。

这个Smart,很像是戴姆勒把无关紧要的业务丢出来,你测测我的手段、我看看你的诚意,大家先处处看。如果合作顺利,背后一定是更大的一盘棋,有生之年看到吉利跟奔驰合作推出车型,也说不定呢。就像10年前,吉利刚收购沃尔沃时,谁能猜到吉利打的是这个算盘吗?

这里还有

上面列举的,只是跟大家关系相对密切的收购案,没跟大家聊的,还有2013年,1700万美元收购英国锰铜集团资产(伦敦出租车公司),2017年,3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份(沃尔沃集团和沃尔沃汽车不一样,收购沃尔沃集团的股份,看中的应该是卡车业务)。不算收购后投入的运营、研发等等开支,吉利已经花了接近150多亿美元,按照现在的汇率算,吉利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开支,超千亿人民币。

买买买背后是不是存在金融风险,这个咱不懂。但就汽车业务来说,吉利的版图已经非常可观了。乘用车,吉利/宝腾、领克、沃尔沃、依次往上(未来能不能跟奔驰弄个高于沃尔沃的品牌呢。。。);卡车——沃尔沃集团;跑车——路特斯。如果后续所有操作,都能像运营沃尔沃一样骚,再过十年,我坐在电脑前重启这个选题时,会是什么心情呢。

吉利,这是要买出一个“大众”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比亚迪 # 汽车 # 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