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市场趋势 市场趋势

汽车产品供应商,汽车厂商供应商产能分析表

tamoadmin 2024-05-29 人已围观

简介1.本田/丰田/日产1月销量分析:中国市场份额近23.5%,增速傲视大盘2.企业如何选择供应商3.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4.供应链的数据分析5.供应商调查评估表扣分说明怎么填6.新能源(车)产业链分析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兼并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即产量的提高和单位成本的降低。兼并给企业

1.本田/丰田/日产1月销量分析:中国市场份额近23.5%,增速傲视大盘

2.企业如何选择供应商

3.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4.供应链的数据分析

5.供应商调查评估表扣分说明怎么填

6.新能源(车)产业链分析

汽车产品供应商,汽车厂商供应商产能分析表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兼并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即产量的提高和单位成本的降低。兼并给企业带来的内在规模经济在于:通过兼并,可以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横向兼并,可实现产品单一化生产,降低多种经营带来的不适应;纵向兼并,将各生产流程纳入同一企业,节省交易成本等。兼并的外在规模经济在于:兼并增强了企业整体实力,巩固了市场占有率,能提供全面的专业化生产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 产生: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看,亚当·斯密是规模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指出:“劳动生产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以制针工场为例,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揭示了制针工序细化之所以能提高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分工提高了每个工人的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由变换工作而浪费的时间,并且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由于劳动分工的基础是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因此,斯密的理论可以说是规模经济的一种古典解释。

真正意义的规模经济理论起源于美国,它揭示的是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性规模.典型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1),张伯伦(E H Chamberin),罗宾逊(Joan Robinson)和贝恩(J S Bain)等。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构的使用与改革、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 马歇尔还论述了规模经济形成的两种途径,即依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和依赖于多个企业之间因合理的分工与联合、合理的地区布局等所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他进一步研究了规模经济报酬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报酬将依次经过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此外,马歇尔还发现了由“大规模”而带来的垄断问题,以及垄断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破坏作用。规模经济与市场垄断之间的矛盾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ma)”。他说明企业规模不能无节制地扩大,否则所形成的垄断组织将使市场失去“完全竞争”的活力。之后,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针对“马歇尔冲突”提出了垄断竞争的理论主张,使传统规模经济理论得到补充。

传统规模经济理论的另一个分支是马克思的规模经济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细分析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大规模的生产与协作为前提的主张。他认为,大规模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是近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才能组织劳动的分工和结合,才能使生产资料由于大规模积聚而得到节约,才能产生那些按其物质属性来说适于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如机器体系等,才能使巨大的自然力为生产服务,才能使生产过程变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马克思还指出,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目的:(1)产、供、销的联合与资本的扩张;(2)降低生产成本。显然,马克思的理论与马歇尔关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的论述具有异曲同工的结果.新古典经济学派则从生产的边际成本出发,认为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能达到最佳规模。发展: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70年)保罗·A·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在《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生产在企业里进行的原因在于效率通常要求大规模的生产、筹集巨额资金以及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实行细致的管理与监督.”他认为:“导致在企业里组织生产的最强有力的因素来自于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从传统成本理论观点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大规模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企业生产成本将不断降低,直到实现适度生产规模.如再继续扩大规模,则会因管理上的不经济而导致成本增加。

对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效率理论。哈维在《效率配置和效率》一文中指出:大企业特别是垄断性大企业,面临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小,内部组织层次多,机构庞大,关系复杂,企业制度安排往往出现内在的弊端,使企业费用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难以实现,从而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这就是“X非效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企业病”.“X非效率”所带来的“大企业病”,正是企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内在制约。

以美国学者科斯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理论则从市场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规模经济作出独到的解释。科斯在他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交易费用的存在是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科斯认为,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以价格机制为导向的市场每组织一笔交易都要花费一定费用,即交易成本,包括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谈判和签约的成本、合同风险的成本等.当生产同样产品、零部件以及工艺流程阶段的人将各生产要素集中生产时,就可以减少交易数目、交易次数和交易摩擦等交易成本。换言之,如果通过“组织”并以“权威”方式来“安排”有关活动,交易成本就会得到节省。这里的“组织”就是企业;“权威”是指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安排”代表了“交易的内部化”。因此,企业实际上成为市场的替代物.只有当组织交易时企业内部的管理费用等于其所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的规模扩张才会停止.此外,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的一体化问题也做了解释.科斯认为,当两个或更多企业组织的交易由一个企业来组织时,便出现了一体化,企业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交易活动内部化的过程.或者说,企业间关系结构的每一步变化,都和规模经济有关.企业间合并是否成功取决于所增加的组织费用和所节约的交易费用的比较。

从总体上看,我国有居世界前列的自然资源。劣势:1、 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成熟,是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瓶颈。2、 经济增长模式过于粗放,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应向集约型转换。3、 劳动力虽多,但劳动力素质低下,适应不了优秀企业发展的要求。4、 企业规模太小,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发展后劲不足。5、 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优秀的品牌。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仍然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形式,但可以有多种模式,包括:一是按传统模式对一般比较优势的发挥;二是纳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三是部分家电企业的跨国化经营与形成自己的全球生产体系。

如何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1、在技术和市场已高度国际化的高技术行业领域,要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利用国内外市场融合这一条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引导跨国公司不断提高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档次,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2、促进边际部门的发展,使潜在竞争优势成为现实竞争优势3、对于高新技术缺乏的局部部门,实施“请进来”战略。吸引并吸收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便己用。4、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科技研发力度。5、扶持有潜力的民族产业发展,创造自己的优秀品牌。6、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7、中国可以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资源,尽快改革市场准入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外资在以更灵活的方式进入,通过吸引外资的方式把国外技术和资本吸引过来,逐步实现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结合,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8、在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国家发展目标、产业特点及市场结构的不同,在不同领域选择不同的发展主体和产业组织形式。在总体上采取以国际化、市场化方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和市场机制的促进作用来发展高技术产业。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的生产现状以为例:专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据资料显示:全国生产专用汽车的企业约800多家,占汽车企业总数的85%。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汽车总产量的21 %,专用汽车市场稳中有升,其产销几乎占领整个载货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目前专用汽车产品良莠不齐,市场管理难度较大。专用车行业多种机制并存,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有国营的,民营的;有有限责任公司,也有股份有限公司;又分属不同行业管理,生产方式又以载货车底盘改装为主,市场不规范,容易受到干扰。非法拼装和买卖产品合格证的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专用汽车市场。专用汽车企业多,大多为中小企业,企业间的差异较大。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专用汽车市场的管理,加大整顿和打击力度,市场环境大有好转,逐步向正规化迈进。

尽管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成绩斐然,前景广阔,但是与国外专用汽车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明显较低;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品开发能力差;国际竞争能力较弱。我国专用汽车品种大多是通过仿制而来,少数高技术产品则是通过引进技术或参照国外产品做适度“国产化改进”而成,缺乏真正独立开发创新产品。

目前,我国专用汽车与国外类产品技术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附加装置方面,许多行业对专用汽车的使用性能的要求都很高,国内许多产品一时还很难达到要求。如机场专用汽车、高速公路维护管理专用汽车、高级医疗急救车等。这些市场目前只能部分让位于国外进口产品;又如运钞车,尽管目前国内市场容量很大,许多生产企业采用引进技术生产或直接采用进口件组装,但很少能达到D级防弹要求。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将接受国际金融业的挑战,目前银行普遍实行的各自运钞方式必将被专业的金融押运公司代理方式所取代,单车运钞量将大大增加而对运钞车质量及可靠性的要求会更高,国内企业要想稳占这块市场,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随着国家“十五”规划的逐步开展,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以及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广泛应用,国内今后专用汽车的发展趋势是:专用车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专用车生产企业逐步向两极分化。面对历史商机,加之“入市”带来的更多国外的冲击,专用汽车生产企业间的竞争再度加剧,国内专用车企业将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弱肉强食的局面,专用车企业将进一步联合、兼并、重组,而且租赁、民营也会成为专用车企业改革的模式之一。

随着入关和市场更开放,那些适用范围窄、需求量小、大企业不愿投入开发而小企业又无能力开发的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产品中国市场有可能被国外产品长期占领,因此加快新产品开发、为市场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产品是摆在专用汽车生产企业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专用汽车行业应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准确地把握历史机遇。

专用车企业可以多种机制并存、织形式多样化,如有国营、民营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今后国家对专用车行业的管理是更加开放的,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也不管人员多少,只要在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在政策上都会进一步放开。如在融资渠道上,鼓励社会资金、民营资金进入专用车行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经营完全市场化的优势。国家在政策上支持民营企业专用车的具体表现在:一是支持它们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其进行股份制改造,这在过去是行不通的而现在则很支持;二是对自营企业的技术改造,十五期间国家将打破只支持国营企业技术改造的局面,对民营企业同样放开政策。

政府将加大对专用汽车市场的管理力度,并提倡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支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专用汽车领域。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并分属不同行业管理,生产方式又以载货车底盘改装为主,市场极不规范,容易受到干扰,散、乱、差的状况十分突出,要结合组织与产品结构调整进行整顿。近几年非法拼装和买卖产品合格证的现象在各地都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专用汽车市场。为了维护专用汽车市场秩序,促进专用汽车健康发展,政府和行业部门开始重视并加大了整顿和打击力度,市场环境已比以前大有好转,逐步向正规化迈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1800万辆,这个数据将超越美国历史最高水平并创下全球新记录。随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化日益深化,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也会继消费电子、通信、计算机之后受到全球半导体厂商的热捧,在各种新技术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市场也会加速发展,未来可可紧跟国外最新的举措创出自己的路。当前国际汽车行业是如何呢?

1、经营全球化

为了降低成本,占领市场,许多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纷纷向国际化发展。欧洲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纷纷向海外投资,进行国际化生产;北美汽车零部件厂家则纷纷投资欧洲,也想扩展东欧市场;日本汽车企业也不断地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分支生产机构。新兴的亚洲市场是各大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竞争的焦点,中国更是其必争之地。据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介绍,世界排位前20名的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几乎都已在北京或上海设立办事处或投资控股机构,例如德尔福、天合、博世公司等。目前,德尔福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15家合资企业,生产制造100多种汽车零部件和系统,成为目前中国市场实力最强的汽车零部件集团。

2、企业重组改革供应体制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即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厂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系统供应商采购;由单个汽车零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由实行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整车厂商采购体制的变革,要求汽车零部件厂商不断地与之相适应,不但要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扩大自己的实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做到系统开发、系统供应,同时还要求其缩短开发周期,提供优质廉价的产品。这一变革,推进了全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并购、重组的进程。

3、市场集中度更高呈供应链发展

市场集中度更高了,整车厂日渐趋于模块化和系统化采购,供应商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从而使得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逐渐向宝塔形结构演变,由一级厂商对整条供应链负责管理,使得供应链之间的合作更加规范。像这样发展的企业,在各自的市场都是顶尖的,他们占据80%的市场,独霸了高端市场。一家零部件企业的老总表示:“伴随着整车产销高速增长,零部件企业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没搭上这辆快车就要落后,就会淘汰出局。”

4、技术进步研发实力更强

各大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把航天、航空和电子等技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和总成上,安全技术、电子技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已在汽车上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仅在汽车产品上得以广泛应用,而且还延伸到开发设计、试制、生产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不仅仅应用于单个汽车零部件,而且已应用于系统总成。

联合汽车电子是一家合资企业,他们在国内“一口气”成立了三个研发中心,通过不断实践、摸索、提高,研发实力大增,使其开发新项目的时间更短,在该公司看来:“市场变化很快,客户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了研发实力,贴近用户才会赢”。

零部件企业成立研发中心,可以“快”,满足市场迫切需求,快速开发出产品;可以“准”,贴近市场,实现“本土化”;可以“新”,将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之中,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事实上,有些新技术,是零部件企业在领着整车厂跑。

5、电动车迎来发展机遇

因为没有污染,电动车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电动车市场会在2011年起飞吗?汽车电子厂商可以从中获益吗?安森美半导体的HerveBranquart表示受到政府激励项目的影响及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推动,越来越多的OEM发布基于电动机的汽车型号。但是半导体市场还没有为这汽车技术做好准备,为这类首款车开发出的大多数元器件是源自应用于工业或商业应用的现有产品。

“我们觉得这个市场在2018至2020年之前,每年生产的汽车占整体数目不会高于5%。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及柴油发动机制造商积极应对,持续提升他们产品的性能,但EV/HEV在引入起止(start-stop)技术、获得可靠而可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以及有关电池维护的全球商业模式等方面仍须努力。业界仍展开研究各种模式,但标准还待出台。”他补充道。“到2020年,5%的市场份额乘以高出5倍的半导体产品成分,相当于占整体半导体市场的五分之一,因此对于我们半导体公司来说,这绝非一个小市场。”

飞思卡尔的MarcOsajda也认为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在2015年以后会迅速发展,他认为到2020年电动车总量会占到全球汽车总量的8%到10%。“不过飞思卡尔早就介入到电动汽车的研究中了,我们已经开发了针对电动车的功率MOSFET器件、MCU和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的SoC器件。”他补充道。

富士通的丁洁早表示富士通非常看好纯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机遇,将协助中国的相关电子厂商以及汽车厂家共同开发基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电动汽车图形仪表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在这些方案中,主要采用的核心控制器件包括MB91F467BA加MB96F315的整套电池控制单元,MB91F267NA电机控制MCU,以及MB86R01GDC图形仪表控制SC等等。

凌力尔特则认为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市场会持续走热,凌力尔特关注电动车电源管理领域的技术。

Atmel的吴彦翔表示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领域,Atmel主要提供基于其超低功耗MCU的下一代电机驱动系统,此外,Atmel还研发第二代锂电池管理系统。

在支持电动车方面,英飞凌无疑是最铁杆的一个供应商,其目标是成为电动车领域第一供应商,“英飞凌进入电动汽车领域有非常大的优势,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一大区别是建立在一整套高压系统之上,而我们一直在高功率器件领域占据领先位置。”英飞凌汽车电子事业部电驱动产品线总监MarkMunzer强调,“另外,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器件供应商,这样我们正好可以将两个专长结合起来,应用到电动汽车上,我们可以提供最好的电动汽车解决方案。”

6、安全油耗成消费关键指标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但是,汽车电子厂商并未从中受益。“如果我们探究每辆汽车中所使用的半导体产品成分的话,你可以发现北美、欧洲和日韩等传统汽车市场的平均每辆汽车半导体成分是中国汽车的2倍。”安森美半导体汽车方案市场营销总监HerveBranquart指出,“中国汽车半导体成分较低的一个原因是本土汽车制造商及全球OEM品牌针对的是嵌入较少电子功能的较低端汽车市场,从而符合客户期望的最终目标价格。”

富士通半导体汽车电子产品经理丁洁早也指出,“我们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中国汽车电子厂商的所能提供的产品范围还不够广泛,大部分都集中在汽车音响,仪表,防盗和车身控制等某些领域,在汽车底盘安全和动力系统等核心领域,还很难涉及。第二,价格竞争过于激烈,导致成本的压力非常大,利润越来越薄。”

不过这个因素在今年悄悄发生了改变,数据显示2010年海外车系销售总量首度超过本土品牌车,这意味着消费者不再将价格作为唯一衡量因素,北京益派咨询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购车关注的因素依次为品牌、安全性、油耗、实际价格、

外观等等,这对于汽车电子厂商来说无疑是利好,当价格不再是第一考虑因素时,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花更多钱来改善汽车安全、能效,所以汽车半导体供应商纷纷看好这一市场的机遇。丁洁早表示富士通半导体通过提供参考设计方案帮助中国汽车电子厂商逐步进入到汽车底盘安全和动力系统等核心配套领域,重点关注的市场应用有电机控制、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夜视系统、线控等应用等等。

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泰科电子汽车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沈伟明认为2011的热点议题仍然会延续去年的绿色、安全、舒适和效率,而且各大主机厂都期望从二级供应商处获得立即可以采用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如果二级供应商不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很难立刻拿出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方案,错失发展机会。他指出泰科电子研发的新型050系列端子连接系统在小型化和减轻重量方面取得了重大地技术改进,能满足整个汽车产业对成本控制的需求。

HerveBranquart则表示安森美会帮助客户开发降低排放、提升燃油经济性及增强照明、安全、连接入信息娱乐供电系统的高能效方案。

这些都是资料解决对策还是由您作出吧!

本田/丰田/日产1月销量分析:中国市场份额近23.5%,增速傲视大盘

3.1 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两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汽车物流企业迅速崛起。这些汽车物流企业,在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汽车下生产线后,将新下线车直接运送至各地区汽车销售商,对客户实现零公里承诺。由于汽车物流企业的出现,使社会分工更趋专业化,促进了汽车的流通。

我国汽车物流成本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最终销量为938万辆,比2007年全年新车销售量提升约6.7%,其中乘用车销售达到675.56万辆,商用车265.49万辆。从企业来看,2008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依旧拿下乘用车销量前三名次,另外,一汽丰田、东风日产、比亚迪、东风悦达起亚等企业的成长也愈来愈快,自主品牌之中比亚迪异军突起,而奇瑞汽车在2008年失去自主品牌的领袖地位,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奇瑞、广州本田、北京现代、吉利和长安福特,十家企业共销售327.89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5%。整体来说2008年的中国乘用车市,自主品牌占乘用车总销量的26%,明显低于2007年29%的水平。在经历了2005年至2007年汽车行业连续三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之后,2008年增长趋势变缓,业界预估2009年汽车销量增长幅度将介于5-6%之间。

一、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

1、快速发展的汽车物流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市场规模效益扩大(其中物流外包市场规模已达600亿人民币,年增长率为20%以上,世界500强在华投资有90%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汽车消费迅速膨胀。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汽车产量为世界第四位。据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家用轿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466万辆,至2020年达到7200万辆,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中国汽车物流带来成倍的增长空间,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倾向于物流业务外包,其范围涵盖了整车物流、入厂和售后零部件物流等领域,新车型频频推向市场,厂家的研发周期缩短,零部件物流需求增长快速,巨大的市场吸引着无数的物流企业。

2、国际汽车物流纷纷抢滩中国汽车物流市场

2003年12月10日,欧洲最大的汽车物流服务商,捷富凯在北京与中国大田集团签署合资意向书,组建中国最大的汽车物流企业,2004年5月奔驰在德国的配套物流企业BLG集团来京为奔驰轿车的零部件运输寻找合作伙伴,同年9月10日,国际快递巨头TNT在上海宣布,将旗下快递、物流、直邮业务整合为整体服务,TNT中国总部已从北京移师上海,并在中国汽车物流大舞台上进行角逐。

中国现代汽车物流发展的过程已进入从整车物流为主、向零部件入厂物流以及零部件售后物流方向延伸,形成了一主两重(以整车物流为主,以零部件入厂/售后物流为重)的现代汽车物流的新格局。

(二)降低成本已成为中国汽车物流市场的焦点

国际上一般以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比重越低越先进。目前中国物流方面的成本占中国2004年生产总值的21.3%,日本为12%,美国仅为9.9%。据对美国物流业的统计与分析,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平均资产回报率为8.3%(IRR),仓储为7.1%,综合服务为14.8%。中国大部分汽车物流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为1%左右。我国车辆运输成本是欧洲或美国的3倍,全国运输汽车空驶率约37%,其中汽车物流企业车辆运输空驶率达37-40%之间,存在着回程空驶资源浪费、运输成本高等问题。这意味着中国汽车物流供应商必须进一步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并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满意、尊敬和信赖,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低成本战略已成为中国汽车物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中占的比例日本为80%,美国为57%,而中国仅为18%,所以在中国第三方物流程度不高、浪费巨大、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物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国汽车物流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的战略思考,一是要设法降低库存,优化供应链配送信息管理和调控,减少供应链配送体系不增值部分,削减不必要的成本,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通过物流网络优化和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和管理,帮助客户实现零库存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必由之路。

二是要加速实施全球标准化体系管理。

这主要反映在中国汽车物流企业主要是由四种形式构成:

①从传统的国营运输企业介入仓储等物流领域转变而来

②从汽车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

③拥有地皮的单位利用地主之宜在仓库或物流园区基础上逐步涉及其它物流业务

④中外合资企业的汽车物流企业(例: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安吉日邮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

从总体上来看,国内汽车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多限于简单的仓储,运输环节、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管理体制也过于粗放,其基础管理标准与国外汽车物流企业的管理体系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汽车物流标准化体系工作滞后,汽车物流的技术标准和基础管理、服务规范及运输工具、装备等均未形成统一标准,一旦供应链环节出现问题,往往显得无所适从,造成顾客抱怨。致使物流企业信誉低,成本高,市场流失的风险大,笔者现供职的物流公司在这方面有惨重的教训。因此中国汽车物流企业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标准化体系平台,把法律法规体系,基础技术标准,基础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提高物流服务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动员众多的生产商、物流服务商,实现良性互动来体现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价值。

三是要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兴市场不断涌现,迫使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更多的产品,同时不断寻找更为便宜的生产原料。发达国家正把制造业转移到那些拥有更多低成本的国家,使得货物流动更为频繁,从而全面加速供应链的形成给中国汽车物流供应商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更为复杂的物流需求和更高的服务质量要求,因此所有的中国现代物流公司都要彻底抛弃重业务轻质量的传统价值观,真正树立起质量至上,永远至上的全新物流服务价值意识上来,否则中国现代汽车物流公司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因此必须全面改善服务质量。

四是降低汽车物流成本的主要措施。

①减少等待时间,加强仓库与运输的团队合作,加强客户、调度、驾驶员之间的沟

②做到资源共享,实施战略联盟,加强集货回程的匹配,提高车辆利用率

③改善驾驶员工资、提高福利后的成本消化,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实施驾驶员作业平衡分析,实施全员运输设备维护,提高人员的劳动生产率

④加快仓库收货速度,建立快速收货流程

⑤简化质量交接流程,加快速度

⑥改变物流调度模式,降低装卸时间、交接、验收。避免重复检验

⑦布局优化仓库,加快仓储吞吐量、周转率,构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⑧实施大量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国际汽车物流人才,加快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二、汽车物流运行模式

汽车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沟通原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我国现性的主体汽车物流模式是供产销一体化的自营物流,即企业产品原材料、零部件、辅助材料等的购进物流、汽车产品的制造物流与分销物流等物流活动全部由汽车制造企业完成。制造企业即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组织者、实施操作者,又是企业物流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在这种模式下,制造商对供应物流、制造物流及分销物流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能够掌握第一手客户信息,有利于改善客户服务和对整个物流进行协调与控制。但是,随着物流业务的不断扩大,供应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对汽车产品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制造商具有更加强大的物流实力,不断加大对物流的投入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这些变化对自营物流而言,不但加重了制造商的资金负担,而且也不能充分发挥分工的经济优势,会降低汽车产品的总体物流效率。同时,自营物流居于整车生产企业自身,往往只从整车生产企业的利益出发,过多地强调保障整个生产企业生产的连续性,会要求零配件生产企业提供远大于实际需要的库存。

综上所述: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

1:汽车物流发展与国外专用汽车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明显较低;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品开发能力差;国际竞争能力较弱。

2:未来发展趋势

(1)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的轿车这样不仅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环保。而且经济性显著,因此开发绿车环保轿车不论在经济性能使用寿命性能和环保性能上都具有广阔的前景,

(2)一;加速实施全球标准化体系管理

二;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

三;降低汽车库存及物流成本

3.2 比亚迪汽车的供应商

3.2.1 日本三菱公司供应汽车发动机

3.2.2 比亚迪第六事业部做汽车音响,轮胎尤其它厂做,剩下的下零件有小公司做。 比亚迪自己有电池生产和汽车制造装配等

3.2.3 比亚迪第十二事业部--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的“ 车身模具”主要负责生产汽车大中型外覆盖件模具、内板件模具、冲压件检具、装焊卡具以及白车身试装、整车协调等技术服务。其模具制造系统已全面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CAD/CAE/CAM ),可以为用户提供从工装设计、制造、调试、出合格产品的全套服务。

3.2.4 比亚迪十三事业部生产保险杠,内饰件(塑料)

3.2.5 比亚迪十五事业部生产线束,CD,前后车大灯,安全带,气囊等

3.2.6 深圳比亚迪十六事业部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有座椅厂,车架厂,天窗厂,制动器厂,减震器厂,结松零件厂,工艺装配厂.其中结构零件厂主要负责汽车零部件中的冲压件.工艺装配厂是作生产线的

3.2.7 比亚迪十七事业部生产发动机及部分零部件。

3.2.8 山东济南天顺汽配是一家专业从事比亚迪F3全车配件批发。单位自成立多年来坚持“质量吸引用户,服务感动用户,价格促进用户”的原则,构筑了覆盖全国各地的配件销售网络。

主营产品: 汽配 F3全车配件 比亚迪配件 比亚迪 比亚迪F3 比亚迪F3配件 汽车配件 F3 F3配件 配件F3 全车配件F3 F3汽配 线束支架 引擎盖总成 进排气门

现在基本上都是比亚迪自己生产的,比亚迪分为汽车产业群和IT产业群,其中16事业部生产座椅,减震,油箱,后悬挂等,15事业部生产线束,CD,前后车大灯,安全带,气囊等,13事业部生产保险杠,内饰件(塑料),17事业部生产发动机及部分零部件。

3.2.9 此外,挡风玻璃,轮毂,轮胎等都是外购件。

3.2.10 济南旺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含:附件 )

专业生产发动机进排气门、气门导管,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工装设备精良,检测手段齐全,管理体系完善。在发动机零配件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聘请多位国内气门行业专家及高级技术人员研发合作并与国内重点大学建立了技术交流关系,从而确保在产品开发研制过程中高标准、高起点、跳跃式的发展模式,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采用TOP等离子堆焊机、TIP头部、端部熔焊专机、拥有日本最先进的QPQLCN盐浴软氮化炉、双工位自动电热镦机及PC程控加工系统,并拥有布洛维硬度计、轮廓仪、金相显微镜、影像投影仪、圆度仪、表面粗糙度仪、气门模拟漏气试验机、以及西德全自动电脑高端检测仪器等检测设备。严格执行ISO9002;QS9000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了产品高精度、高品质投放市场。

生产产品:

常州市新北区丰利汽车附件厂 ( 含:附件 )

地处江南城常州,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全国汽摩配件之乡-新北区孟河镇。 工厂自创建以来,一直从事汽车灯具、塑件、冲压件覆盖件的研发、开发与生产。

目前主要生产比亚迪F3、福美莱、奥拓、快乐王子、都市贝贝等车型全套汽车灯具及塑料外观件。

综上所述

比亚迪汽车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多、广)且供应商的沟通和协作力加强,加强了比亚迪走向国外市场进发走向国际化。

3.3 DRP(分销需求计划)处理表

品种:汽车发动机

订货批量:150

送货提前期:1

进货提前期:2

安全库存: 60 物流中心A 供货单位:中央供应点

期前 月

1 2 3 4 5 6 7 8

需求主计划 50 50 100 50 50 100 50 50

送货在途到货 50

计划库存 150 150 100 150 100 200 100 200 150

进货在途到货 150 150 150 150

到货计划

订进计划

送货计划 50 50 100 50 50 100 50 50

3.4 各个供应商到深圳比亚迪的运价

供应商名称 供应商位置 主要供应物品 运程 运价(零担计算)

日本三菱公司(哈尔滨东安三菱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 哈尔滨东安 汽车发动机

3646公里 74.2805元

比亚迪第六事业部 深圳 汽车音响 ——

比亚迪十二事业部 北京 负责生产汽车大中型外覆盖件模具、内板件模具、冲压件检具、装焊卡具以及白车身试装、整车协调等技术服务

2372公里

113.728元

比亚迪十三事业部 深圳坪山 保险杠,内饰件(塑料) —— ——

比亚迪十五事业部 上海 线束,CD,前后车大灯,安全带,气囊等

1682公里

0.10421元

比亚迪十六事业部 深圳 生产汽车零部件,有座椅厂,车架厂,天窗厂,制动器厂,减震器厂,结松零件厂,工艺装配厂.

——

——

比亚迪十七事业部 深圳 生产发动机及部分零部件 —— ——

山东济南天顺汽配 山东 全车配件F3 F3汽配 线束支架 引擎盖总成 进排气门 2090公里

1.2665元

济南旺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山东 生产发动机进排气门、气门导管 2090公里 1.0132元

常州市新北区丰利汽车附件厂 江苏常州 生产全套汽车灯具及塑料外观件 1545公里 1.450125元

外购 挡风玻璃,轮毂,轮胎

3.5运价计算(以下全以一个单位计算)

1.计算一台发动机重量大概 175公斤(350kg),,日本三菱公司(哈尔滨东安)到深圳的运费。

根据铁道部的零担运价计算 每10KG运价=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

基价1我选择21日本三菱公司(哈尔滨东安)到深圳大概3646KM

计算出10KG运价=0.117+0.00055*3646=2.1223

350KG=74.2805元

2、计算汽车大中型外覆盖件模具,重量为800KG北京到深圳的运费。

根据铁道部的零担运价计算 每10KG运价=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

基价1我选择21北京到深圳大概2372KM

计算出10KG运价=0.117+0.00055*2372=1.4216

800KG=113.728元

3、计算汽车气囊,重量为1KG上海到深圳的运费。

根据铁道部的零担运价计算 每10KG运价=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

基价1我选择21上海到深圳大概1682KM

计算出10KG运价=0.117+0.00055*1682=1.0421

1KG=0.10421元

4、计算汽车引擎盖,重量为10 KG山东到深圳的运费。

根据铁道部的零担运价计算 每10KG运价=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

基价1我选择21山东到深圳大概2090KM

计算出10KG运价=0.117+0.00055*2090=1.2665

10KG=1.2665元

5、计算汽车进排气门,重量为8 KG山东到深圳的运费。

根据铁道部的零担运价计算 每10KG运价=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

基价1我选择21山东到深圳大概2090KM

计算出10KG运价=0.117+0.00055*2090=1.2665

8KG=1.0132元

6、计算汽车灯具,重量为15KG江苏到深圳的运费。

根据铁道部的零担运价计算 每10KG运价=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

基价1我选择21江苏到深圳大概1545KM

计算出10KG运价=0.117+0.00055*1545=0.96675

15KG=1.450125元

3.6 各地供应商到深圳的路线

综上所述:

根据上面几点我们选择最优物流公司从中考虑它的(运输线路,运价(费),到达时间及安全、效率考虑等。

企业如何选择供应商

近日,乘联会公布全国1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数据为169.9万辆,同比跌幅21.5%,环比跌幅20.8%,创下了数年来1月份销量新低。

但其实1月份销量下滑也没必要过分解读,主要是因为2020春节提前到1月24日,1月份的有效销售时间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销量下滑20%也无可厚非。另外,关于大家讨论最多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1月份销量的影响非常小。

在厂商销量榜单TOP15中,只有5家企业实现了正增长,除长安汽车(同比增2.9%)和北京奔驰(同比增18.8%)以外,剩下是3家毫无意外的是广汽本田(同比增1.3%)、广汽丰田(同比增1.6%)和东风本田(同比大增21.3%)。

另外,一汽丰田1月销量基本与去年持平,微跌2.0%,而位列第五名的东风日产则同比下滑10.9%,虽不及丰田、本田表现突出,但也称得上发挥稳定,依然大幅度跑赢大盘。

从另外一个维度看,乘联会数据显示,日系品牌在2020年1月份市场份额提升至23.5%,而2019年、2018年的相应数据只有21.9%和19.6%。一系列的数字表明,日系品牌仍然取得了逆势上涨的好成绩,仍然是车市寒冬中带领整个市场出走困境的助推器。

“老大哥”东风日产销量92158辆,同比下降8.1%

根据日产中国公布的数据,1月份日产汽车在华销量11.8万辆,同比下滑11.8%,其中东风日产销量9.2万辆,同比下跌8.1%。

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头一个月里,东风日产表现仍然是“稳”字当头,虽然不及两田亮眼,但也足够优秀。

成绩的背后,得益于轩逸、天籁、奇骏、逍客等明星车型的稳定发挥。

轿车阵营中,全新轩逸+经典轩逸组合,1月终端销售39926台,同比略有下跌,但表现依旧非常强势,在轿车阵营中是仅次于朗逸的存在;第七代天籁ALTIMA终端销量8821辆,同比增长44%;SUV阵营中,奇骏和全新逍客1月份销量分别达到15031辆和14094辆,虽同比下跌16.8%和18.9%,但表现依然稳定,在SUV排行榜依然占据了第10位和第14位。

除明星车型以外,蓝鸟1月销售3771辆,同比增长7.7%;小型SUV劲客1月销售3,711辆,同比增长11.9%;楼兰1月销售1,277辆,日产途达销售1079辆。

本田——两家合资车企双增长的日系品牌

根据东风本田公布的数据,1月东风本田共售出73597辆,同比逆势增长21.3%,成为1月份为数不多实现增长的车企,也是1月份TOP15车企中,增速最快的。

东风本田依靠CR-V和思域撑起多半边天。CR-V在1月份共售出22,332辆,同比大涨42.1%。轿车方面,思域销量达到22,051辆,同比增长14.4%。

定位小型SUV的本田XR-V一直有着不错的销量,只不过今年1月份未进SUV?TOP15榜单。

2019年随着东风本田享域、艾力绅混动、X-NV纯电的加入,东风本田实现了轿车、SUV、混动、MPV、纯电动的全覆盖,在帮助东风本田完善产品体系的同时,也有利于规避过度依赖思域/CR-V带来的风险。

广汽本田方面,其1月份销量达到76650辆,同比增长1.1%。

与东风本田不同,广汽本田则是多点开花。轿车方面,第十代雅阁月销22118辆,其中雅阁锐混动车型4501辆,全新凌派销量达到15023辆;SUV方面,缤智销量14392辆,同比大涨30.6%,去年11月份上市的皓影取得了9539辆的成绩,随着产能的释放,仍有上涨的潜力。

除明星车型外,中大型SUV冠道1月销量达到5893辆,两厢小型车飞度销量4207辆,MPV奥德赛销量为3723辆,其中奥德赛锐·混动的销量3069辆。

丰田——轿车是销售主力,RAV4荣放冉冉升起

广汽丰田1月份共计销售新车6798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6%。旗下雷凌、C-HR、致炫、凯美瑞双擎多款车型保持着同比两位数增长。

广汽丰田在轿车市场占据绝对的优势,其中,雷凌1月销量23,983辆,同比增长11%;凯美瑞销量17357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YARIS?L系列1月销量11,561辆,其中致炫销量8,814辆,同比增长30%。

SUV方面则相对薄弱一些,丰田汉兰达1月销量为8,340辆,继续领跑大中型SUV市场;C-HR销量同比大涨33%,定格在6335辆。

一汽丰田今年1月销量达到62,653辆,同比下跌2.0%,但仍跑赢国内车市大盘18个百分点左右。

旗下的当红SUV——丰田RAV4开始出现热卖,1月份共售出13,664辆,同比暴涨21.9%,成功跻身国内SUV销量榜单TOP15;卡罗拉仍然为一汽丰田的销量中流砥柱,1月份共售出27,637辆,在轿车销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五名。

“日系三强”2020年的机会和挑战

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肆虐,成为2020年一只“黑天鹅”,对车市的影响显而易见:车市销量下滑、车企、供应商、经销商复工日期被一再推迟。

疫情的漩涡在湖北,2019年湖北地区的汽车产量高达224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8.8%,可以简单估算出该地区2月份预计会损失20万辆左右的产能,首当其冲的便是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

随着拐点的临近以及企业逐渐恢复生产,相信挺过1季度后,疫情对车市的影响将逐步降到最小。放眼全年,日系三强的比拼也将会进一步加剧。

2020年,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将会进一步强化自身优势。

东风本田方面会通过全新两厢思域和中期改款CR-V,进一步强化这两款支柱车型的地位,同时,油电混动版享域和插电混动版CR-V的推出,进一步强化新能源在家族中的比重。

广汽本田方面,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去年11月份上市的皓影会逐渐成长为企业的销量担当。另外,广汽本田将在2020年推出3款新车,分别为第4代飞度、凌派锐·混动和中期改款冠道,将多点开花的车型布局做到更强。

南北丰田则要在2020年重点弥补它们在SUV领域的相对弱势。

一汽丰田全新RAV4荣放势必进一步释放产能,促进销量上涨,同时一汽丰田版源自TNGA架构的汉兰达姊妹车大概率会在2020年投产,目前一汽丰田已经注册了“陆泽”、“陆放”两个名字,供这台全新的B级SUV使用;广汽丰田2020年的重磅同样是两款SUV,已经开启预售的威兰达和即将全新换代的汉兰达。

东风日产方面,稳字当头。

2020可能会为中国市场带来全新换代奇骏(X-trail)和全新阳光(美版Versa),但以上只是推测,目前官方并没有针对两款重磅车型放出风声,所以2020年即使全新奇骏和阳光会引入的话,也要等到下半年或四季度了。

总体而言,日系三剑客的市场份额还会在2020年进一步得到提升,尤其当市场承压大环境下行的时刻,日系品牌往往更容易凭借稳定的品质、出色的燃油经济性、追求极致的口碑脱颖而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问题一:企业如何确定所需供应商的范围 选择供应商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企业选择供应商,首先是对市场上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选择。由于满足一定的产品功能要求的材料并不是惟一的,它有多种替代方案,因此,在众多方案的比较中,根据功能成本分析,一定可以取得一种既可以满足功能要求,又能达到费用较小的方案。

我们通过价值工程分析方法来选择材料,然后再对能够提供适合自己产品需要的材料的供应商进行选择,这样可以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企业需要的供应商。同时可以避免采购的物资出现功能过剩,为不必要的功能支付额外的代价。当然,选择供应商还要考虑其他方面因素,如产品质量、供货能力、价格、交货时间、信誉、供应商实力、售后服务等因案。确保选择真正适合自己需要的供应商,建立相对稳定的供求关系,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1)产品质量

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及其相应的技术水平是采购方选择的重要因素。作为原材料供应商必须具有良好和稳定的货物生产过程和标准,并配置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其连续性。

(2)供货能力(产量、运输)

供应能力,即潜在供应商的设备和生产能力、技术力量、管理与组织能力以及运行控制(比如,供货商持有的纺织品服装配额等)等。这些因素旨在考虑供应商提供所需物资的质量与数目的能力以及供应商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相关服务的能力。

(3)企业信誉及历来表现

信誉是供应商在执行业务时所表现的形象。包括货物本身、经营作风、管理水平、口碑等,应该选择一家满意的供应商,为保证完成采购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4)质量保证及赔偿政策

原材料产品在检验的时候,由于抽样不科学或者检验技术、方法有问题,往往难以发现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材料存在严重问题,往往就会退货和要求赔偿。此时,便要考虑对方的质量保证策略和赔偿政策。

(5)产品价格

原材料的价格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成本,是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综合来看,质量、可靠性以及相关的成本则更为重要。采购的目的之一是以适当的成本来获取满足,但价格不一定是越低越好。

(6)技术力量

原材料供应商的技术力量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对于那些大中型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来说。如果原材料供应商能够将产品技术更新、新技术开发应用好的话,采购方也会因此受益无穷。同时,对于那些愿意并且能够回应需求改变、接受设计改变的供应商,应予以重点考虑。

(7)财务状况

一般来说,原材料采购资金都比较大,而且并不是货到付款。如果供应商财务出现问题,很可能会要求提前付款或者停产。这样,对于长期采购是不利的。

(8)供应商的内部组织和管理

供应商内部组织和管理关系到日后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如果供应商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混乱,将直接影响着采购的效率及其质量,甚至由于供应商部门之间的相互矛盾而影响到供应活动能否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另外,供应商的高层主管是否将采购单位视为主要客户也是影响供应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否则在面临一些突发事件时,就无法取得优先处理的机会。

(9)供应商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构成采购成本的直接因素。供应商所处的位置对送货时间、运输成本、紧急订货与加急服务的回应时间等都有影响。除此之外,从供应链和零库存的角度考虑,在同等条件下,应尽力选择距离较近的供应商。

(10)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是采购工作的延续环节,是保证采购连续性的重要方面。一般的售后服务包括提供零部件、技术咨询、保养修理、技术讲座、培训等内容,如果售后服务只流于形式,那么被选择的供应商只能是短时间配合与协作,不能成为战略伙伴关系。...>>

问题二:如何选择和管理供应商 供应商的选择和激励是采购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能够达到要求的供应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能够扩大企业供应商选择的范围,吸收更多厂商参与企业的发展,也同时为研发部门提供更多选型的余地,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采购产品的质量、优化产品的周期。 (详见正航软件官方网站文章)

问题三:企业应如何分析供应商? heangfeng.blogchina/227326

① 供应商能否生产所需要的产品。一般而言,供应商必须有设计生产所需要的 产品的能力,否则,由供应商来组织货源,多少有些风险;

② 供应商是否有自己的制造企业。供应商有自己的工厂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工期、有利于补货、有利于小批量生产等;

③ 供应商应该有自己的设计、技术与服务队伍。因为职业装是一种定制模式,需要非常强的产品即时开发能力,相当多服装企业的技术开发是依赖于外援的,如果没有产品即时开发能力,在接到定单后,需要找技术外援,在产品开发和服务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

④ 供应商最好是职业装专业企业。职业装专业企业无论是营销模式,还是生产组织模式都是专业的,在定做职业装方面,比成衣企业有更多的优势,操作成功的把握更大。

⑤ 供应商最好是本地企业或在本地有服务机构。这样,有利于售前和售后服务,尤其是售后服务的开展。

⑥ 选择合适你的品牌。即便在职业装专业企业里,每一个企业的定位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品牌定位在高端,有些品牌定位在中端,有些品牌定位在低端。 根据自己的产品和预算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选择高和低可能都不恰当。

问题四:如何选择最佳供应商 南方交易网为您解答:

您好!

一、选择优秀的供应商

1.供应商供应物料的顺畅:使生产不会因为待料而停工。

2.进料品质的稳定:保障生产成品品质的稳定。

3.交货数量的符合:使公司生产数量准确。

4.交期的准确:保障公司出货期的准确。

5.各项工作的协调:良好的配合使双方的工作进展顺利。

所以选择供应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对企业影响非常大,因此,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供应商应包括哪几大主体?

一个好的供应商,应该有以下几大主体:

1.优秀的企业***:企业有了优秀的***,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2.高素质的管理干部:企业有了高素质,有能力的管理干部,企业的管理才有效率、充满活力。

3.稳定的员工群体:企业员工的稳定性,才能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流动性过大的员工群体,其产品品质会受到相当的影响。

4.良好的机器设备:良好的机器设备,其产品品质更能加以保证。

5.良好的技术:企业不单要有素质高的管理干部和良好和良好的管理,还应有经验丰富有创新的技术人员,只有技术不断改善创新,才能使产品品质更加有保障,材料成本不断下降。

6.良好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科学,管理渠道的畅通,以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健全,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其供应商整体是优秀的,其产品品质是优质的,其服务是一流的。

二、供应商调查

供应商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内容:

1.管理人员水平:

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

理人员工作经验是否丰富。

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

2.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

其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

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

各种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

3.机器设备情况:

机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厂牌、使用年限及生产能力。

机器设备的新旧、性能及维护状况等。

4.材料供应状况:

其产品所用原材料的供应来源。

其材料的供应渠道是否畅通。

其原材料的品质是否稳定。

其供应商原料来源发生困难时,其应变能力的高低等。

5.品质控制能力:

其品管组织是否健全。

品管人员素质的高低。

品管制度是否完善。

检验仪器是否精密及维护是否良好。

原材料的选择及进料检验的严格程度。

操作方法及制程管制标准.

成品规格及成品检验标准是否规范。

品质异常的追溯是否程序化。

统计技术是否科学以及统计资料是否详实等。

6.财务及信用状况:

每月的产值、销售额。

来往的客户。

来往的银行。

经营的业绩及发展前景等。

7.管理规范制度:

管理制度是否系统化、科学化。

工作指导规范是否完备。

执行的状况是否严格。

供应商开发的步骤有哪些?

三、供应商开发的步骤主要有:

1.物料分类:

将主生产物料和辅助生产物料等按采购金额比重分成ABC三类。

按材料成分或性能分类,如:塑胶类、五金类、电子类、化工类、包装类等等。

2.搜集厂商资料:根据材料的分类,搜集生产各类物料的厂家,每类产品在5~10家左右,填写在?厂商资料表?上。

3.供应商调查:根据《厂商资料卡》名单,采购部门将《供应商调查表》传真至供应商填写。

4.成立供应商评估小组:由副总经理任组长,采购、品管、技术部门经理、主管、工程师组成评估小组。

5.调查评估:

根据反馈的调查表,按规模、生产能力等基本指标进行分类,按ABC物料采......>>

问题五:如何选择供应商 1 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

供应商隶属于供应链这一个开放的系统,因而供应商的选择也会受到各种经济、政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1.1 质量因素

质量是供应链的生存之本,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以产品质量为基础的,它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质量,影响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因此,质量是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价格因素

价格低,意味着企业可以降低其生产经营的成本,对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增加利润,有着明显的作用,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但是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还需要考虑产品质量、交货时间以及运输费用等诸多因素。

1.3 交货准时性因素

能否按约定时间和地点将产品准时运至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和供应活动的连续性。也会影响各级供应链的库存水平,继而影响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打断生产商的生产计划和销售商的销售计划。

1.4 品种柔性因素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多样化,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达到占有市场和获取利润的目的。而产品的多样化是以供应商的品种柔性为基础的,它决定了消费品的种类。

1.5 其他影响因素

包括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整体服务水平、项目管理能力等因素。

根据1997年对“CIMS-供应链管理”课题的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要标准是质量,约占98.5%的企业考虑了质量因素,其次是价格。

质量价格交货准时性品种柔性其他因素 2 选择供应商的一个原则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

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

问题六:企业选择一个供应商与多个供应商各有什么优势? 选择一家供应商,有利于控制质量,但不利于控制成本,反之选择多家供应商,则有利于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有可能导致质量不稳定,影响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问题七: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有哪些方法 一、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

供应商隶属于供应链这一个开放的系统,因而供应商的选择也会受到各种经济、政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1、质量因素

质量是供应链的生存之本,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以产品质量为基础的,它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质量,影响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因此,质量是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重要因素。

2、价格因素 价格低,意味着企业可以降低其生产经营的成本,对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增加利润,有着明显的作用,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因素。但是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还需要考虑产品质量、交货时间以及运输费用等诸多因素。

3、交货准时性因素

能否按约定时间和地点将产品准时运至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和供应活动的连续性。也会影响各级供应链的库存水平,继而影响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打断生产商的生产计划和销售商的销售计划。

4、品种柔性因素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多样化,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达到占有市场和获取利润的目的。而产品的多样化是以供应商的品种柔性为基础的,它决定了消费品的种类。

5、 其他影响因素

包括设计能力、特殊工艺能力、整体服务水平、项目管理能力等因素。

根据1997年对“CIMS-供应链管理”课题的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要标准是质量,约占98.5%的企业考虑了质量因素,其次是价格。

二、选择供应商的原则

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

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

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

三、供应商选择的步骤

1、供应商在供应链中担负重要角色,供应商的选择机制是多元化的,因此,企业的决策者选择供应商时要因地制宜,对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选择适合本企业或本行业的理论和方法,制定相应的实施步骤和实施规则。不同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所采用的步骤会有差别,但基本的步骤应包含下列几个方面。

2、成立供应商评选小组

企业需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这个小组的组员以来自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密切的部门为主。小组组员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评选小组必须同时得到采购企业和供应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支持。

3、 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必须知道现在的产品需求是什么、产品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以此来确认客户的需求,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关系的必要。如果已经建立供应关系,需要根据需求的变化确认供应合作关系变化的必要性,分析现有供应商的现状,总结企业存在的问题。

4、确立供应商选择的目标

企业必须确定供应商评价程序如何实施,而且必须建立实质性的目标。供应商评价和选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的一次业务流程重构过程。如果实施的好,就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利益。

5、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的不同属性的指标,是按隶属关系、层次结构有序组成的 *** 。不同的行业、企业,不同产品需求和环境下的供应商的评价应是一样的,但供应商的评价标准应涉及以下......>>

问题八: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首先是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初步调查”,主要包括其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员工的参与程度。比如说有没有健全的品管部门,品控人员的职责是否清晰,有没有完整详尽的品质评审记录,是否定期进行品质评审工作,品控人员是否经过严格培训上岗、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评审工作等等。

然后对其生产、开发等综合能力的调查评估,主要包括对供应商的现场生产管理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生产工艺技改能力、对不合格品的控制能力及其采购、储运管理能力等等项目的综合调查评估。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对供应商的考核方法,一般先就价格、品质、交货、协调等主要考核指标进行配分,比如价格占40%,品质占30%,交货占20%,协调占10%。

问题九:中小企业如何选择供应商最好有案例 供应商管理办法

一.总则 1.为了稳定供应商队伍,建立长期互惠供求关系,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向公司长期供应原辅材料、零件、部件及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商。 二.管理原则和体制 1.公司采购部或配套部主管供应商,生产制造、财务、研发等部门予以协助。 2.对选定的供应商,公司与之簦订长期供应合作协议,在该协议中具体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言互惠条件。 3.公司可对供商评定信用等级,根据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 4.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不合格的解除长期供应合作协议。 5.公司对零部件供应企业可颁发生产配套许可证。 三.供应商的筛选与评级公司制定如下筛选与评定供应商级别的指标体系。 1.质量水平。包括:(1)物料来件的优良品率;(2)质量保证体系;(3)样品质量;(4)对质量问题的处理。 2.交货能力。包括:(1)交货的及时性;(2)扩大供货的弹性;(3)样品的及时性;(4)增、减订货货的批应能力。 3.价格水平。包括:(1)优惠程度;(2)消化涨价的能力;(3)成本下降空间。 4.技术能力。包括:(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后续研发能力;(3)产品设计能力;(4)技术问题材的反应能力。 5.后援服务。包括:(1)零星订货保证;(2)配套售后服务能力。 6.人力资源。包括:(1)经营团队;(2)员工素质。 7.现有合作状况。包括:(1)合同履约率;(2)年均供货额外负担和所占比例;(3)合作年限;(4)合作融洽关系。 具体筛选与评级供应商时,应根据形成的指标体系,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和打分标准。筛选程序。 1.对每类物料,由采购部经市场调研后,各提出5~10家候选供应商名单; 2.公司成立一个由采购、质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 3.评选小组初审候选厂家后,由采购部实地调查厂家,双方协填调查表; 4.经对各候选厂家逐条对照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排序后决定取舍。 四.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五.每年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商。六.公司可结供应商划定不同信用等级进行管理。评级过程参照如上筛选供应商办法。七.对最高信用的供应商,公司可提供物料免检、优先支付贷款等优惠待遇。八.管理措施 1.公司对重要的供应商可派遣专职驻厂员,或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检查。 2.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品进行质量检测或现场检查。 3.公司减少对个别供应商大户的过分依赖,分散采购风险。 4.公司制定各采购件的验收标准、与供应商的验收交接规程。 5.公司采购、研发、生产、技术部门,可对供应商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但应注意公司产品核心或关键技术不扩散、不泄密。 6.公司对重要的、有发展潜力的、符合公司投资方针的供应商,可以投资入股,建立与供应商的产权关系。

问题十:采购应选择怎样的供应商才是正确的 1直观判断法

直观判断是根据征询和调查所得的资料,对供应商进行分析,评价,对比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采购人员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售后服务等九个评价指标的了解程度,或者是其中的企业认为几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来进行初步评审,然后提出几个认为比较好的供应商的名单。组织召开有关领导参加的评审会,进行综合的复审,通过复审的综合结果来确定最佳的供应商。这种方法的主观因素较多,是一种定性为主的选择供应商的方法。一般用于对供应商比较了解,合作时间较长,供应商以往的信誉较好的老供应商的确定或用于用量较少的辅助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

2招标法

对于用量大竞争又十分激烈的物资,在短时间内难以用直观法判断那个供应商的优劣,这时可以用招标发来确定。这是一种由企业提出招标条件,由供应商进行竞标,然后由企业进行决标,与提出最有利条件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采用竞标法可以从更大的范围选择优秀的供应商。

3协商选择法

对于供应商较多而供需相对平衡的物资,可以采用协商的办法选择供应商。由企业从供应商中选择若干供应商,再分别同他们就产品质量,产品数量,产品价格,准时交货率,售后服务,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协商,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达成长期的合作协议。

4采购成本分析法

对质量和交货期都能满足的供应商,可以通过计算采购成本来进行分析比较。采购成本包括产品价格,运输费用,交易费用等各项支出的总和。

采购成本分析法相对于以上三种方法来讲,量化的程度更高一些,但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整体评价进行量化分析,从而选择优秀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如果要全面地进行量化可能可靠性会更高一些。

等方面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以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便于价格的确定和质量的把关。其次,需方应及时将所需物资的质量的变化,工艺的变化,设计改变等对物资,零配件提出的新要求告知对方,以便于供应商能够及时调整生产,满足需方需求。第三,供需双方应该经常互访,相互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适时对供应商进行激励

要保持长期双赢的合作关系,适时对供应商的激励是很重要的,没有有效地激励机制,就难以维护良好的供需关系,激励要充分体现公平,一致,公正的原则,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激励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价格激励。价格的确定要充分考虑供应商的合理利润。(2)订单机理。对业绩好的供应商给予更多的订单。(3)商誉激励。对信守合同,注重信誉的供应商给予大力的宣传,赠予牌匾等方式给予激励。(4)淘汰激励。通过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增强哗他供应商的危机感。

对供应商给予合理的评价。

评价要抓住主要指标或问题,如产品质量是否改善了,交货期是否及时,售后服务是否改善了,产品价格是否有所下降。通过评价把结果反馈给供应商,再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和他们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改善的措施。

供应商网络进行优化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判断一个供应商经营业绩的优劣,应该用一个综合指标进行评价,可用满意度指标进行评价。满意度是反映供应商经营业绩的一个综合指标,用公式表示如下:

供应商满意度A=该供应商的准时交货率*M+该供应商的销售利润率*N+该供应商提 *** 品的质量合格率*L。式中M,N,L为权数,(M+N+L)/3=1,对同一种物资的供应商,同一权数应取相同值,各权数取值的大小可以根据该权数所对应的指标对企业影响的大小而定。

树立标杆供应商,促进整个网络的优化和提高

企业通过树立标杆供应商的形式,向供......>>

供应链的数据分析

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特点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

 供应链管理就是协调企业内外资源来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当我们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看作为一个虚拟企业同盟,而把任一个企业看作为这个虚拟企业同盟中的一个部门时,同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

 (二)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后,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实施高效优质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生产企业还只是停留在供应链理念的宣传上,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始运用和管理供应链。《财富》杂志早在2001年就已将供应链管理列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四大战略资源之一。

 本世纪初华为、联想等大型企业提出供应链管理理念,经过10年的发展探索,供应链管理理念在生产企业中逐渐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的管理,引入供应链管理咨询打造供应链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供应链管理特点

 (1)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实现全过程的战略管理。

 供应链管理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它覆盖了整个物流,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产品制造、运输与仓储到销售各种职能领域。它要求各节点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存,从而真正实现整体的有效管理。

 (2)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全局最优。

 (3)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念。

 传统的库存思想认为:库存是维系生产与销售的必要措施,是一种必要的成本。因此,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了库存的转移,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这也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成员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快速反应降低库存总成本。

 (4)以最终客户为中心是供应链管理的经营导向。

 无论构成供应链的节点的'企业数量的多少,供应链的形成都是以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正是由于有了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才有了供应链的存在。而且,也只有让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有供应链的更大发展。

 生产企业供应链环节及其风险

 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环节包括:产品开发、采购、运输、仓储及生产,其中也包含质量管理。供应链风险主要体现在诸多环节可能发生的意外而导致的供应链断裂,其危害巨大。

 (一)供应商产能风险

 开发供应商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若其中任意指标评估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供应商产能风险主要是指供应商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交付风险,供应商交付能力代表着企业的产能和交货准时性。

 (1)供应商是否可以满足企业当前的生产需求并具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如果供应商无法满足生产企业的需求或者不具备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伴随生产企业的成长,供应商就会存在供应不足的情况,那将给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2)供应商能否准时交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面对恶劣天气自然灾害,供应商的运输、准时交货能力是生产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订货系统存在的风险

 订单管理系统是物流管理链条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对订单的管理和分配,使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信息化订单管理带给人们极大方便高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故障,主要表现在网络病毒和系统故障

 (2)由于市场预测不足、多型号产品库存不均衡均可导致订单不足。

 (三)运输环节存在的风险

 运输环节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意外事故和异常天气及自然灾害。

 (1)意外事故,交通拥堵、运输工具发生碰撞、火灾等,或因物料碰损、锈蚀等原因导致物料损失或无法按时到达。

 (2)自然灾害,如:大雾、暴雨、冰雪、火灾、地震、台风、海啸、洪水等导致物料损失或无法按时到达。

 (四)仓储及生产环节存在的风险

 火灾、自然灾害、原材料短缺、工费及设备故障是仓储及生产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

 (1) 火灾及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暴雨、洪水等对仓储管理安全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一旦受害轻则物损,重则造成停工停产。

 (2) 库存管理的原则是库存最小化,目的是减少资金场地占用,节约成本,同时降低高库存带来的诸如过期、变质等存货风险损失。过低的库存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低库存易造成短缺风险,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中断会造成企业停工待料无法按期完成生产任务,或因此造成延迟向客户供货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五)制造质量风险

 制造质量风险包括供应商原材料及零部件质量风险、运输仓储过程质量风险、生产制造质量风险。

 (1)供应商生产技术水平是决定原材料及零部件质量的先决条件。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决定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水平、管理者的主观决策、个人素质、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

 (2)运输仓储过程质量风险主要有:磕碰、污染、变质、生锈。

 (3)生产制造质量风险,最显著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工费,即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装老化、操作者技术水平限制而造成工费。再一个是设备故障或参数异常而造成停线或批量加工废品。

 防范生产企业供应链风险的思路

 供应链是一个庞大的链状体系,其中涉及到数以万计的信息和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产生风险。为了规避风险,人们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可以避免或降低风险的流程和预案。下面是对前述供应链风险进行防范的几点思考:

 (一)供应商产能风险分析及对策

 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其中的交付能力代表着企业的产能和交货准时性。

 通过供应商产能评估表对供应商的?交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是否可以满足企业当前的生产需求并是否具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应对供应商产能风险较好的一个方法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风险高的原材料和零件采取?一品两点?或?一品多点?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减少潜在经济损失,提高企业话语权和竞争力。2011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受灾地区拥有众多的汽车和电子零部件生产企业,停工停产众多。日系汽车企业受重创,而拥有较强开发和响应能力的美系、德系汽车企业(他们也用日本的零部件)受到的影响要比日系车企小得多。

 (二)订货异常风险分析及对策

 订货系统产生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系统故障、市场预测不足、多型号产品库存不均衡均导致订单不足。

 应对信息系统问题,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有网络防火墙和信息数据定时备份,尤其是数据定时备份,可以在系统遭到攻击失效时快速恢复数据,这是目前很多主体企业采用的防范措施。

 多型号产品订单不均衡的遏制方法主要是建立定期评审和校核流程,发现和掌握数据异常情况并及时调整订单。

 (三)运输环节风险分析及对策

 对于应对运输环节存在的风险:交通拥堵、意外事故和异常天气及自然灾害等较好的方法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预案,开发多条运输路线,海、路、空并举。

 对于灾害天气建立预警机制,灾害可能之前,提高库存数量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四)仓储及生产风险分析及对策

 (1)火灾对于仓储管理危害巨大,建立科学规范的防火安全管理是防范火灾发生的有效方法,仓库火灾保险可使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库存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既要降低高库存带来的场地资金成本又要确保维持生产的有效存储量,将存货管理风险降至最低,如何使二者达到一个合理均衡的状态?控制存货管理风险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强存货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运用ABC分析法,将存货分为重要存货、一般存货和不重要存货三类,进而对重要存货采用经济订货量模型进行管理和控制。

 (五)质量风险分析及对策

 无论是供应商原材料及零部件质量风险,还是核心企业生产质量风险都会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建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用来识别、评估和控制质量风险,它可以被前瞻性以及回顾性地应用。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风险识别,其包含两个环节:一是感知风险,即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可能发生的事故;二是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

 (2)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3)风险控制,分析风险是否在控制之中,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4)在风险控制分析之后,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风险控制的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观察系统是否有超出当时风险衡量所在状态的情况,是否有必要通过技术改进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风险。

 (六)风险预警-五级报警流程

 供应商产能、运输、交货及库存管理环节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生产企业需要有预警机制,并有相应的预案。下面是针对此过程分析的风险预警-五级报警流程。

 (1)一级报警?产能报警

 ① 供应商评估核心企业生产计划。供应商因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核心企业生产计划报警。这有两种情况:a、供应商必须对企业发布的最新生产计划进行评估,如果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在发布之日起一段时间内(如两个工作日)向核心企业报警;b、当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短期或长期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发布的当前生产计划时,供应商必须按约定时间(如四个星期)向企业报警。

 ② 供应商报警。a、供应商在发现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当前的生产计划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以电话或书面形式向生产企业物流部门报警;b、供应商需每天向生产企业通报热点物料和产能问题的最新动态。

 ③ 生产企业处理报警信息,a、登记报警信息;b、对报警零件或产能问题跟踪直至警报解除;c、向上级汇报最新动态;d、如报警零件有替代产品,则按照需要与供应商协调采购以弥补缺口;e、如供应商长时间不能解决产能问题,相关部门需推动企业解决问题。

 (2)二级报警?交货报警

 ① 供应商评估交货状态。当供应商因短期生产计划或突发事件(如供应商生产设备故障、二级供应商供货延迟等)无法满足生产企业要求的交货时间和交货数量时,应充分评估交货节点预计完成情况。

 ② 供应商报警。供应商须在交货前规定的时间内(如两个工作日)向生产企业报警并加速自身生产和恢复供货。

 ③ 应急处理。生产企业接到报警信息,评估紧急运输能否满足生产需求,若能,则供应商安排紧急运输,若不能,则考虑零件替代或更改生产计划。

 (3)三级报警?承运商报警

 承运商报警需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之一:a、承运商在供应商处取货时,在发现装运差异;b、承运商可预见无法在规定窗口时间交货。当发生上述情况时,承运商需在第一时间向生产企业物料计划人员报警。

 计划人员在接到报警信息后,核对库存和在途数量,确认短缺物料的短缺情况,据短缺情况确认该物料的处理方式:

 ① 评估库存和在途数量,确定可延时交货时间,要求供应商在此时间内补交货。

 ② 若补交货仍无法满足延时交货时间,考虑紧急运输,如空运。

 ③ 若仍无法满足生产则考虑零件替代或更改生产计划。

 (4)四级报警?仓库报警

 仓库报警需满足下面三个条件之一:a、仓库未在货物接收窗口时间接收到货物;b、仓库库存低于设定的最低库存标准;c、仓库存储零件发生生锈、磕碰或受潮等批量质量问题。

 报警问题处理:

 ① 确定物料短缺情况;

 ② 确认承运商或供应商货物在途情况;

 ③ 评估到货风险,若满足生产,问题关闭。若不能保证正常生产,考虑紧急运输,若仍不能满足考虑零件替代或更改生产计划。

 (5)五级报警?现场报警

 当生产现场无法从仓库拉动到物料或现场物料低于最低存储标准时,现场需向物料计划人员报警。

 报警问题处理:

 ① 评估现场库存维持生产持续时间;

 ② 核实物料在途状态及预计到货时间

 ③ 判断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拉动,若可以满足生产,问题关闭。若不能满足,需采取零件替代或更改生产计划。

 结论

 现代生产企业多数采取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以达到互惠互利,多方共赢。但庞大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及社会环境使得供应链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给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带来很多风险。

 企业如能未雨绸缪,对风险早期评估,开发预案,对企业防范风险,减少损失会带来极大益处。

;

供应商调查评估表扣分说明怎么填

供应链的数据分析

供应链的数据分析,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数据分析来应对供应链中断,并加强供应链管理(SCM),目前有几项重大中断正在影响供应链。以下分享供应链的数据分析,一起来看看。

供应链的数据分析1

全面解析大数据给供应链带来的益处

时下,大数据已经完全跨越概念炒作,而成为很多行业业务发展中实实在在应用的重要武器,但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产业发展则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相信伴随其他行业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中的大数据也会迅速跟上来,那么人们势必会问大数据到底能够为供应链带来哪些益处呢,下面请随乾元坤和我一同了解大数据给供应链带来的好处。

大数据与供应链

1、库存优化。比如,SAS独有的功能强大的库存优化模型可以实现在保持很高的客户满意度基础上,把供应成本降到最低并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其库存成本第一年就可下降15%~30%,预测未来的准确性则会上升20%,由此带来的是其整体营收会上升7%~10%。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潜在好处,如提升市场份额等。此外,运用SAS系统,产品质量会得到显著提升,次品率也会因此减少10%~20%。

2、创造经营效益,从供应链渠道,以及生产现场的仪器或传感器网络收集了大量数据。利用大数据对这些数据库进行更紧密的整合与分析,可以帮助改善库存管理、销售与分销流程的效率,以及对设备的连续监控。制造业要想发展,企业必须了解大数据可以产生的成本效益。对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现在就具备采用大数据技术的条件。制造业将是大数据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3、B2B电商供应链整合。强大的电商将引领上游下游生产计划-下游销售对接,这种对接趋势是上游制造业外包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只专注于生产Manufacturing,ProductionChain(R&D)。

物流外包上升到供应链外包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体现了电商的强大竞争力和整合能力,海量数据支持和跨平台、跨公司的对接成为可能。B-B供应链整合具有强大的市场空间,能够改善我国产业布局、产业链优化、优化产能分配、降低库存、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

4、物流平台规模发展,B-C商业模式整合已经成为现实,但是物流执行平台的建设是拖后腿的瓶颈。多样产品的销售供应链的整合有很大的技术难题,如供货周期、库存周期、配送时效、物流操作要求等,这样的物流中心难度很大。

大数据平台建设将驱动整体销售供应链整合;中国的还有的现实问题跨区域物流配送、城乡差异等,政府的管制是一大难点/疑难杂症,大数据平台有助于政府职能调整到位。

5、产品协同设计,过去大家最关心的是产品设计。可是现在,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相关人员相互协同,工厂与制造能力也在同步设计和开发中。当前的压力在于向市场交付更具竞争力、更高配置、更低价格、更高质量的产品,而同时满足所有这些要求,是制造和工程企业的下一个重大的价值所在。这也正是大数据的用武之地。

企业如何部署大数据?

要让数据发挥价值,首先要处理大数据,要能够共享、集成、存储和搜索来自众多源头的庞大数据。而就供应链而言,这意味着要能够接受来自第三方系统的数据,并加快反馈速度。

其整体影响是增强协同性、加快决策制定和提高透明度,这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有帮助。传统供应链已经在使用大量的结构化数据,企业部署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将资源数据,交易数据,供应商数据,质量数据等等存储起来用于跟踪供应链执行效率,成本,控制产品质量。

大数据给供应链带来的好处

而当前大数据的概念则超出了传统数据产生、获取、转换、应用分析和存储的概念,出现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内容也出现多样化,大数据部署将面临新的挑战。

针对如今所生成、传输和存储的海量信息进行简单处理所带来的挑战。当前,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而随着M2M(机器对机器的通讯)的应用,此趋势仍将持续下去。

但是,如若能够解决这些挑战,将可以打开崭新的局面?核心在两个方面:

1、解决数据的生成问题,即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M2M获取实时过程数据,虚拟化供应链的流程。通过挖掘这些新数据集的潜力,并结合来源广泛的信息,就可能获得全新的洞见。如此,企业可以开发全新的流程,并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直接关联。与之集成的还有报告和分析功能,为流程提供反馈,从而创建一个良性的强化循环。

2、解决数据应用的问题,如何让供应链各个价值转换过程产生的数据发生商业价值,是发挥数据部署的革命性生产力的根本。大数据在供应链的应用已经不是简单的`交易状态可视,支撑决策库存水平,传统ERP结构是无法承担的。因此企业必须重新做好数据应用的顶层设计,建立强大全面的大数据应用分析模型,才能应对复杂海量的数据如何发挥价值的挑战。

大数据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随着供应链的迅速发展,大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存储在供应链领域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大数据的投资也只有与供应链结合,才能产生可持续、规模化发展的产业

供应链的数据分析2

供应链管理各类数据的价值分析

在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定义各种指标,搜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分析评估管理现状,找出差距然后指定行动计划。

我们说有的数据分析,都是为了改善经营现状,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讨论价值分析之前,我们先说说什么是价值?

在客户眼里

主要看是否增值。

比方说供应商的返工工序,如果出现在详细的报价单上,让客户去付费,客户可能就不太乐意,因为他认为这些动作步骤对他来说没有增加任何价值。

简单来说,从客户角度评判是否增值主要是看客户是否愿意付费,有没有第一次做对,对于生产过程来说,主要看该活动是否改变了物料的物理形态。

在老板眼里

第一,主要看是否必要。

比方说员工培训、编制各种报表、合规性的检查以及风险的管控,这些工作在客户眼里是不增值,但是对老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或者是在当前阶段没有办法消除的。

第二,主要看是否高效。

在目前的业务模式下,是否效率最高,是否成本最低,是否周转最快,也就是是否可以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

在员工眼里

主要看他们做这件事情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企业能不能帮助员工赚到钱,企业要先满足员工的需要,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满足客户的需要之后,才能满足老板的需要。

试想,如果员工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他们就不会用心去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不会持续购买甚至会取消现有的订单,这样老板就不会赚到钱。

在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数据共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 商业数据

比如说供应商的报价、员工的工资以及像客户的不同价格,这些都是商业数据,商业数据主要有供需关系以及竞争关系决定。对于这些数据主要通过横向比较,调整供需,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二、 交易/流程数据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把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了电子化,电子化的主要一大好处就是能把所有的交易过程步骤进行数字化存储,这就让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成为可能。

比方说,我们想提高向客户的交付表现,缩短交付周期,原来做精益调查的时候,可能就是访谈,然后发现浪费点在哪里,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但是做访谈,所有的内容,只要是人表达出来的都是观点,观点背后都会立场。立场就不太容易让观点再保持客观。

大家不妨直接从ERP,OA,SRM,CRM等系统中挖掘实时信息,真正让现实说话,看看以往在满足交付的过程中,时间都花哪里去了?不但看每个环节所花的平均时间,更要看他们时间的波动,以及他们处理某个具体业务的周期,画出实时价值流图,找到问题点,确认改善点,将会变得异常轻松。

三、 经营数据

经营数据主要是看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关联程度,以及是系统数据还是认为可以修正的数据,和从这些数据对下一步行动的指导意义,要全方位思考,制定出适用的经营数据考核指标。

供应链的数据分析3

对供应链管理如何做好数据分析:

一、供应商准入数据分析:

供应商可自主查看修改自己的企业信息: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书、供应商产品信息等。同时,采购方也可以对各个供应商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比对与选择。

二、采购需求数据分析

统一入口去管理公司内部采购需求,不用再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用Excel统计再统计了,可以直接在系统中上传采购需求,再集中收集与汇总采购信息,大大地提高了申请效率。采购申请流程化管理,历史记录的数据也随时可查。

三、采购报价、比价数据分析

利用供应商管理系统,根据公司采购业务的需要制定出报价单 ?模版,选择需要发起报价的供应商,系统一键生成报价单,系统批量群发报价并自动通知到对应供应商,供应商只需输入价格便捷报价,采购方根据报价自动汇总生成比价单,比价数据结果公开透明。

四、采购发货、入库、退货数据管理

供应商一键发货,自动打印出发货单,同时系统也会保存好电子发货单,采购方收货时数据可以自动传递过来,无需手动录入,核对数量后确认即可。双方发货、入库、退货数据实时同步,以避免信息出现滞后与遗漏。

五、采购对账、发票、付款数据管理

发货、入库等数据实时自动生成汇总看板,采供双方可以实时在线对账。对账、发票、付款流程化管理,可随时稽核审查。

六、供应到货数据分析

系统自动统计供应商协作过程数据,自动生成多维度考核看板,对供应商到货入库数量、各个供应商的到货及时率以及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看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从而判断是否可以继续和此供应商合作,也可“优胜略汰”帮助企业沉淀和选择优秀供应商资源。

新能源(车)产业链分析

一般供应商调查表要求填写供应商基本资料:供应商名称、地址、公司性质、人数、生产设备清单、检验设备清单、技术人员数量、所获得的证书等。

供应商管理体系调查表的填写如下:

一、供应商基本概况。

1、经营资质、经营现状、财务状况、资信、抵御风险的实力和合法性。2、员工数量及素质。3、设施设备拥有状况。4、产品质量管理模式。5、工序控制情况。6、产品生产能力。7、售后服务简况等。

二、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能力。

三、产品或服务质量及质量管理能力。

四、全面履约的历史状况。

五、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情况。

六:供应商是向企业及其竞争对手供应各种所需资源的企业和个人,包括提供原材料、设备、能源、劳务等。它们的情况如何会对企业的营销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原材料价格变化、短缺等都会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和交货期,并会因而削弱企业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与利益,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对供应商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透彻的分析。供应商既是商务谈判中的对手更是合作伙伴。

《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规定:供应商是指直接向零售商提供商品及相应服务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包括制造商、经销商和其他中介商。或称为“厂商”,即供应商品的个人或法人。供应商可以是农民、生产基地、制造商、代理商、批发商(限一级)、进口商等,应避免太多中间环节的供应商。例如:二级批发商、经销商、皮包公司(倒爷)、或亲友所开的公司。

七:供应商分类是对供应商系统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它决定着哪些供应商你想开展战略合作关系,哪些你想增长生意,哪些是维持现状,哪些是积极淘汰,哪些是身份未定。相应的,供应商可分为战略供应商(StrategicSuppliers)、优先供应商(PreferredSuppliers)、考察供应商(ProvisionalSuppliers)、消极淘汰(ExitPassive)、积极淘汰(ExitActive)和身份未定供应商(Undetermined)。当然,不同公司的分法和定义可能略有不同。

一般来讲,交易型是指为数众多,但交易金额较小的供应商;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梳理: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广东优质企业集聚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经营情况:上汽集团综合实力强劲

有关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业绩情况,上汽集团(600104.SH)的核心业务营收最高,超过400亿元;理想汽车(02015.HK)、蔚来-SW(09866.HK)等企业的毛利水平较高,超过60%;产销规模以上汽集团(600104.SH)、比亚迪(002594.SZ)、广汽集团(601238.SH)较高;研发投入强度北汽蓝谷(600733.SH)等企业较高。

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未来规划情况:核心技术增强,配套设施完善

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结合目前充电桩、整车成熟程度等方面因素,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待提高。未来,相关企业将在核心技术增强、充电桩增设、车辆的高端化等方面进行积极布局。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文章标签: # 供应商 # 企业 # 汽车